瑞安地名由来

张存法

<p class="ql-block"><b>瑞安为什么叫瑞安?请听央视正式解读!</b></p> <p class="ql-block"><b>瑞安地名由来</b></p><p class="ql-block"><b> 天瑞地安,瑞安人以“瑞安”为荣。“瑞安”这个地名,在纵横东西的飞云江的千年哺育下,沧海桑田,生养休息,既能穿越时光隧道,遥想古城历史及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又能感受到现代都市建筑带来的美感。</b></p><p class="ql-block"><b> 清嘉庆《瑞安县志》载:“天复二年有白乌栖县之集云阁,以为祥瑞,更名瑞安。”清乾隆《瑞安县志》载:“唐天复二年有白乌栖于集云山,诏改安固为瑞安。”此为“瑞安”这个词语之始。</b></p><p class="ql-block"><b> 白乌,白羽之乌,自然界所罕见。白居易诗:“此乌所止家,家产日夜丰。”而史书中常提到白乌,把白乌作为一种瑞物,赋予祥瑞之意。“甘露降,白乌见,连有瑞应。”(《东观汉记·王阜传》)“白乌,王者宗庙肃敬则至。”(梁沈约《宋书·符瑞下》)汉昭帝元凤三年有数千白乌集中泰山,这是对施政方略的肯定。</b></p><p class="ql-block"><b> 瑞安建县1700多年,“瑞安”地名沿用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b></p><p class="ql-block"><b> 瑞安是一个千年古县,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析永宁县大罗山南境置罗阳县,设县治于北湖鲁岙(今市区西岙一带),为瑞安建县之始。宝鼎三年(268年)改罗阳县为安阳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唐天复二年(902年)改安固县为瑞安县,从此就有了地名“瑞安”了。这时的瑞安是一方平安地,少战乱,可谓物阜民安。</b></p><p class="ql-block"><b> 咸淳元年(1265)改温州为瑞安府,统瑞安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两浙东路改江淮行省,瑞安府改为温州路,县属之。元元贞元年(1295年),以瑞安县超五万户升为州,属温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温州路为温州府,瑞安州属之。二年(1369年)降瑞安州为县,属温州府。景泰三年(1452年),析瑞安县十二里(义翔乡)和平阳县六里(归仁乡)之地置泰顺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属浙江布政使司分巡温处兵备道温州府。1911年7月直属浙江省。1948年,析瑞安西部大峃、龙凤、金樟、峃口等10乡归文成县。1954年属温州专区。1955—1957年6月北麂、北龙二乡一度划归洞头县。1958年10月文成县并入瑞安县。1961年8月恢复文成县。1978年9月属温州地区,1981年9月属温州市。</b></p><p class="ql-block"><b> 1987年4月撤县建市,由温州市代管。2001年8月仙岩镇、丽岙镇划属瓯海区,原梅头镇范围划属龙湾区。瑞安现有陆域面积13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78.7平方公里。</b></p><p class="ql-block"><b> “天瑞地安”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这个地名寓意“天瑞地安”,“瑞”,祥瑞也,说的是天欲赐之福,先示以兆;“安”,定也,静也,就是无所勉强,无所危急。“天瑞地安”就是瑞安城市广告语。</b></p><p class="ql-block"><b> 2007年7月联合国地名专家中国分部、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授予瑞安“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称号(两个硬标准:1.置县1000年以上,2.专名沿用至今1000年以上。全国只有100个)。老市区的公园路上,玉海楼的后门,就立了一块千年古县的石碑,虽不显眼却是一处巍巍胜迹。</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用老地名留住瑞安这座城市的记忆,重新开启一些尘封的老地名,如古县名安阳、安固、罗阳都已复活,并延续文脉。地名作为瑞安文化的标识,东源与木活字印刷,柏树村与南戏《琵琶记》,曹村与元宵灯会,水心街与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海安城墙与抗倭,荆谷与百好乳品厂,均路与《温州一家人》,一个地名和一个瑞安文化元素紧紧维系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b>(转自瑞安发布,作者陈思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