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之松山战役遗迹

卜一,追求图文并茂的游记

<p class="ql-block">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镇大垭口村,距县城39公里。位置在怒江中游和下游的交界处的西岸,主峰高2019米。地势险要,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被誉为“东方的直布罗陀”。抗日战争时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关键之战,松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它是中国抗日战场上首次获得全部胜利的攻坚战,它以中国军队首次成建制地全歼日本一个联队(相当于团)的战役载入中国抗战史。被美国西点军校作为山地丛林攻坚战的经典战例录入教材。</p> <p class="ql-block">战后,松山作为战役的主战场,遗留了许多战争旧址遗存。作为景区,除了战役遗址之外,还包括陆军第八军第103师阵亡将士公墓,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松山战役纪念碑等等。</p> <p class="ql-block">松山主峰是松山战役遗址的核心区域,由老干塘,道人坪子,核桃洼梁子,红帽坡梁子,马槽洼头,子高地和日军补给车道等组成。</p><p class="ql-block">子高地,实际上就是松山主峰。由于日军作战地图上把松山称作关山,而远征军则用地支“子丑寅卯等等”对高地进行排序,子是第一个高地,于是,子高地的名称就一直沿用下来,而松山主峰反倒没人叫了。</p> <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的全过程可以浓缩为,1944-6-4起远征军第71军新28师和第6军39师向松山发起进攻,而日军58师团的113联队利用有利地形和2年多苦心经营的坚固工事,据险死守。远征军万余将士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又投入了第8军,先后攻克了滚龙坡,大垭口等外围阵地,把日军打到龟缩在主峰子高地的碉堡群内死守待援。</p><p class="ql-block">由于远征军久攻不克,松山死死地扼制着滇缅公路,整个滇西抗战的大军失去了后援保障,直接导致远征军两次攻下龙陵城又不得不两次撤出。于是,松山的攻占与否是大战胜利的关键。最后,由工兵做坑道作业,开掘了两条坑道,直抵日军主峰碉堡群下方30米,填塞了美国TNT炸药120箱共计3吨。几乎同时的两处爆破,将鬼子连同巨大的碉堡和山顶的土石一起送上了天空。子高地攻破后,至9月7日,随着远征军攻克日军的最后一隅马鹿塘,松山战役结束。此役全歼日军一个联队,共1288人,而远征军自己的伤亡是7600余。</p> <p class="ql-block">老干塘</p> <p class="ql-block">为了重新恢复历史记忆,世代缅怀抗战英烈,2011年,雕塑家李春华开始了复活中国远征军兵团的群雕计划。 </p><p class="ql-block"> 2013年9月3日,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之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这里落成。整个雕塑群由雕塑家李春华自费两百多万创作并捐赠的402座单体雕塑。他中国传统的造像方式,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进行塑造,并按照远征军战斗军兵种,排列在山顶上松山抗战纪念碑前的山坡上。</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到时,正值午后,所有的摄影都在逆光下进行,照片有些不清,但气势依旧在。</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纪念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从入口开始,依次为1,夏装方阵,2,冬秋装方阵,3,娃娃兵方阵,5,驻印军方阵,6,跪射兵方阵,7,炮兵方阵,8,战车方阵,9,女兵方阵,11,盟军方阵,12,战马方阵,13,将军方阵。</p><p class="ql-block">将军方阵里有卫立煌,宋希濂,王凌云,廖耀湘,杜聿明,戴安澜,甘丽初等。</p><p class="ql-block">另外,4,史迪威将军,10,老兵方阵,由28名参加过松山战役,雕塑群建造时尚建在的老兵塑像组成。14,孙立人将军。</p><p class="ql-block">15,松山战役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怒江大桥。原来的那座惠通桥被新长出来的树木遮挡,无法看见。</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怒江和江岸上的滇缅公路正在解释这松山的战略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这是日军用各式炮火封锁滇缅公路的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道人坪子,一个约1500平方米的草坪,竖有14号碑桩。相传这里曾是道人修炼的地方。当年日军把它作为练兵场。而最后攻克子高地的远征军工兵,就是从这里挖掘坑道150米,炸毁敌人碉堡的。</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各种战壕,坑道和炮位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当年爆破子高地主碉堡的3吨炸药一次爆炸时的实况照片。</p> <p class="ql-block">龙陵人把自己的城市总结为,一座山,即松山,一条路,即滇缅公路,一条江,即怒江,一座城即龙陵城。全部和当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有关。</p> <p class="ql-block">由于松山战役在滇西和整个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199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修复了抗日将士公墓等遗迹,修建了四座标志说明碑、十八座遗迹说明碑和一条上山的公路。2006年05月25日,松山战役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松山,山高林密,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早已没有了当年抗战前线的地位。当地的规划,也有点把它作为旅游休闲景区。</p><p class="ql-block">当你走上了松山上的远征军群雕,看着那一尊尊战士和军官的雕塑,肃立在松山战役纪念碑前。当你沿着山间整修好的栈道,一次次地看着那些战壕遗迹,一种缅怀先烈的悲痛,一种痛恨仇敌的怒火油然而生,久久无法平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参观了腾冲的“国殇墓园”,“滇西抗日纪念馆”后,又一次想到了这一组词。</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军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p><p class="ql-block">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p><p class="ql-block">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p><p class="ql-block">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p><p class="ql-block">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p><p class="ql-block">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p><p class="ql-block">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p><p class="ql-block">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p><p class="ql-block">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p><p class="ql-block">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p><p class="ql-block">采石一战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p><p class="ql-block">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p><p class="ql-block">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p><p class="ql-block">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姬。</p><p class="ql-block">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p><p class="ql-block">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p><p class="ql-block">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p><p class="ql-block">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