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1956年10月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足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史载北宋政和元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泊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前后长达18年之久。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老师程颐对他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吾道南矣!”。而道南祠成为东林书院遗址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书院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东林书院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过刻有“东林旧址”石牌坊进入园内,映入眼帘的景象就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入口处即是东林书院旧址历史介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作。</span></p> <p class="ql-block">传闻当年被罢黜家居的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盟东林书院,聚众讲学。</p> <p class="ql-block">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p> <p class="ql-block">“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p><p class="ql-block">此联为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摘自百度</span></p> <p class="ql-block">因东林书院的讲学活动引起了阉党的强烈妒忌和反对,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诏毁天下书院。十二月,阉党魏忠贤罗织东林罪名,矫旨向全国公布了一个309人《东林党人榜》,在全国实行公开通缉逮捕,致使一大批正直官员惨遭杀戮。高攀龙也因不屈逮捕而投水自尽。天启六年四月,除道南祠外,书院被强行拆毁。崇祯时(1628—1644),阉党失势,东林冤案昭雪,又下诏修复书院。1981—1982年进行重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02年全面修复,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从院内文字资料介绍看,东林书院原址上的建筑设施等,是明清后按照原来的布局重新建造起来的,其风格更多显现明清时期的特色。按记载书院曾多达上千读书人聚集的境况,很难想象这样的场所是如何容纳的。</p> <p class="ql-block">说到讲学,书院以儒家思想为主线,崇师明礼。明礼堂正中位置供奉着孔夫子画像。</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园林景观如此的美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派水乡人家风情。不由得感叹当时的文人雅士在此环境下怎能愤愤不平,妄议“朝政”。</p> <p class="ql-block">东林庵里看桃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近10多年来,无锡市对东林学院又进行了不断的修复,成了家土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林书院东门</span></p> <p class="ql-block">今年初冬,专程游览东林书院,观后觉得意犹未尽,或者说是不甚了了。近日在百度里翻阅资料,看看智者留言,觉得此行不虚。东林党人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抹浪花已经远去,而东林书院作为文化遗存将长久留于人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林书院东北处设置的东林广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