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

<p class="ql-block">  "九儿"升入四年级后,班里开始上晚自习课,共两节课。那时学校里虽有电灯,却时常停电。照明基本上全靠煤油灯,蜡烛有点儿贵,不划算。</p><p class="ql-block"> 老师在一个周末通知,"下星期开始上晚自习,每位学生应准备一盏煤油灯″。</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第二天,″九儿″和几个小同学相约去附近镇上购买"洋油″。大人们都习惯把煤油喊成"洋油"。买好油,几个小伙伴会凑在一起自制"煤油灯"。有用金属牙膏皮做的,即是把牙膏袋的头部剪下来,放在一个"小琉璃瓶上",再用棉线做成灯芯,这种方法简单,不过瓶子翻倒的时候,油会洒出来,用时须小心。</p><p class="ql-block"> "九儿"想用自行车内胎上的气嘴做灯头,大人们都把气嘴喊成″老桩"。在小玻璃瓶的瓶盖上凿一个孔,把″老桩″装在瓶盖上,棉线做成的灯芯穿过″老桩",在瓶内倒入″洋油″,把制好的灯头拧上。″九儿″找来火柴,把灯点着试了试,觉着满意。这样的油灯,即使翻了,油也洒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下星期上晚自习时,"九儿"把自制煤油灯用上了。那种昏黄的光线,以及煤油燃烧后产生的气味,伴着讲台上老师讲习题的声音,让″九儿"觉着温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