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8日上午九点,我们的教研活动在腾讯会议中准时召开了,进入2021年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既是对(2020-2021)第一学期的总结又是2021年的开篇,一直在构思用怎样的一场内容来充实这场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上初中时,音乐老师在课上用录音机给我们放了一遍《丑末寅初》,我当时特别想知道故事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就找老师借了那盘磁带,拿回家听,在那个媒体并不是很发达的年代,我如获至宝似的,把磁带封页上的词抄在我的“歌词本上”那时候很流行,抄词本,把喜欢的歌抄下来,再贴上一个自己喜欢的粘贴,就能高兴很多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后,教材中再次遇到《丑末寅初》,这对于西乐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我来说,真的挺难,只能照搬教参上的文字进行讲授。</p><p class="ql-block">2017年工作中很偶然的机会能和天津曲艺团的专业演员们取得一些联系,我便不停的讨教。</p><p class="ql-block">今天在这样的三九天里和老师们相约腾讯会议,来一场鼓曲课程的研讨,将三年来我区鼓曲教学做一次总结,也是一次鼓曲知识的普及教研。</p> <p class="ql-block">音乐教师们准时登陆腾讯会议,参与我们此次活动的还有天津开发区的音乐教研员苏欣老师,以及她带领的高中音乐教师们!</p> <p class="ql-block">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到课程开设的依据以及意义,我们又一次的温习了高中音乐新课标。</p> <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天津市曲艺团的专业演员们为我们录制的春雨小课堂。让我们一起进入研究学习。</p> <p class="ql-block">在杨妤婕老师的介绍中我们先从骆玉笙老师那首耳熟能详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开始今天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天津曲艺团的冯欣蕊、刘渤扬、刘迎、王鸿亮、陈丽华几位老师分别对曲种做了介绍和表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冯欣蕊老师是天津市曲艺团京韵大鼓演员,宗骆派京韵大鼓,师从于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冯老师亲切的讲述京韵大鼓的起源和曲种特点后为我们带来了京韵大鼓经典作品《丑末寅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欣赏了京韵大鼓后我们来聊聊京东大鼓,很多同学对京韵大鼓和京东大鼓还分不清楚,其实京东大鼓的曲调我们从相声中听到过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先从演员的伴奏乐器上区分,京韵大鼓演员手里拿的是木板,京东大鼓演员手里拿的是鸳鸯板(材质是钢板或铜板),曲调和节奏也不一样,来听听曲艺团的王鸿亮老师对节奏的讲解吧,特别实用。</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听完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很有收获,因为结构很工整,容易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创编,讲讲学习生活的小故事,不仅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创编的能力。</p><p class="ql-block">继续欣赏王鸿亮老师带来的《长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岔曲,这个曲种我是真不熟悉,提前备课,陈丽华老师手里拿的是八角鼓,对,我们还是先从伴奏乐器上分。岔曲,是单弦的一种小曲,起源于清初兴盛于乾隆年间。</p> 陈丽华老师表演的这首《风雨归舟》让我第一次走近岔曲,这鼓敲的太有意思了,有机会一定要感受一下!<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曲种的学习,一定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天津时调,天津时调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高兴能够看到两位天津时调传承人的讲解视频。特别喜欢刘渤扬老师这段天津话的念词,一起来说说天津话吧,我们的地方语言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啊!</p> <p class="ql-block">怎么样?介语调很亲切吧!保护我们的地方方言,聊天时说说天津话!接下来欣赏这首《津门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迎老师是我们天津曲艺团的天津时调演员,刘老师从天津时调的曲调到唱腔耐心细致的给我们做了介绍并示范,让老师们对天津时调有了新的认知,来欣赏天津时调的经典作品《秋景》</p> <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天津市曲艺团的刘迎老师和夏炎老师,总是对我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的及时讲解。</p> <p class="ql-block">紧跟视频,我又对各位专业老师们的介绍进行讲解,和西方乐理相比较,天津时调中的各种曲调是没有联系的。“三眼一板”也不仅仅是起到了强弱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两个半小时的讲座,老师们隔屏学习的热情不减!</p><p class="ql-block">我区曲艺基地校天津第五中学的音乐教师王子桐,从教师的角度谈了鼓曲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天津第五中学高三的王榕彬同学就是从鼓曲课程中走出来的京韵大鼓新苗子,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王榕彬同学多次登上市区级的舞台,在2019年天津市第二届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展演中获青少组曲艺杂技类一等奖,2020年参与天津市曲艺团五一特别节目《春正好》的录制,王榕彬同学已确定了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她从学生的角度谈了谈这两年多来学习鼓曲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活动的最后,我们有请了天津开发区高中音乐教研员苏欣老师对我们的这次的活动做总结发言,她很感谢曲艺团的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讲座视频,也非常高兴能够带领她的教师团队和红桥区的老师们一起学习,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教研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学习的路上,我们始终是个孩子,对鼓曲艺术的认知我也是近几年才渐渐学习起来。回想起小时候音乐课上被埋下的那颗种子,也许这就是我坚持传播曲艺的初心。</p><p class="ql-block">教师是知识的桥梁,是学生的领路人,您的引导真的很可能为学生打开一扇窗。</p><p class="ql-block">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我们在学习的路上幸福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