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第一次搬家

乒乓老兵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父亲当时是江西军区赣州军分区参谋长,母亲是军分区所属482团司令部见习干事。我们的家就在赣州军分区的一个军营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的第一次搬家,是父亲一个人到四川新组建的预备师去任职副师长。当时,父亲带着属于我们家的“三大件”之一马搭子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  家里的“三大件”,是当时我们家的全部家具。所谓“三大件”就是两口樟木箱子、一个马搭子、一辆自行车。樟木箱子是我母亲的嫁妆,她是江西余干县人,当地有一个风俗,谁家里添了女儿,就要在家附近种一颗樟树,十多年后女儿出嫁,就用长大的樟树打两口箱子作为嫁妆。马搭子是父亲当团长时,他的白马坐骑上的坐垫,放在马鞍下可以让马舒服点,两边还可以放点衣物等东西。自行车是父亲的首长看中了他的大白马,用自行车换的。</p>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母亲把自行车留给了军分区,带着我和两口樟木箱子以及她与父亲的结婚照(景德镇烧瓷器),坐汽车到九江换乘轮船,到重庆后再坐汽车来到成都。</p> <p class="ql-block">  组织上给我们安排的住处,是现成都少城窄巷子16号(如今的蓉城网红打卡地“宽窄巷子”)。当时,父亲已经从四川预备1师副师长调任凉山军分区参谋长,那里还在进行剿匪作战,我们只能在成都临时住下。</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窄巷子可不像如今这样漂亮,巷子很窄有的地方只能勉强通过一辆小汽车,到处都是积水,车一路过,脏水就会溅起来。</p> <p class="ql-block">  窄巷子16号过去是一个军阀的,除了有一个大门外,还有一个小门。我们住进去后才知道,这里除了我们家外,还安排有康定、凉山、茂县军分区的其他好几家住。当时,“康凉茂”是四川的艰苦地区,又是有匪患正在剿匪作战的地方,组织上对我们实施了特殊照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成都少城的居民地还没有自来水,但是我们住的小院里,却有一口水井。几家人用,绰绰有余。</p> <p class="ql-block">  院子里的房子有两层,中间一个大楼梯,四通八达,哪家做了好吃的,全院子里人都知道。掌勺的阿姨通常会让各家的孩子们先来品尝。</p> <p class="ql-block">  军队是一个大集体,军人的各个家庭,往往也有着集体的味道。那时候,在康定的叔叔们打了黄羊拉回成都,回到家里,总是要把肉分成若干份,保证每家都有;父亲从凉山回来带的石榴、苹果,总是要我们给每家拿些去。</p><p class="ql-block"> 军人的家就是一个流动的营盘,它总是跟着使命和任务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