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府潮阳县奉恩乡直浦都郭氏南迁

郭耿标:达濠

<h3>  南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一月,宋王室一行从海路流亡入泉州,见泉州的宋守将蒲寿庚心怀异志,陈宜中、张世杰即备船护宋帝昰从泉州至嘉禾屿(今厦门),经大担岛出港前来潮州。宋帝昰逃亡潮州后,先驻海阳县红螺山(今属饶平),后驻海阳县南澳岛(今南澳县),宋都统张达率本地官兵前往保驾。同年,宋端明殿学士陆秀夫因与丞相陈宜中不合,被免职安置潮州海阳县辟望村(今澄海城西)。次年,陆秀夫被重新起用,继续追随宋帝奔波。不久,宋帝离开潮州,移驻惠州甲子门。<br><br>  南宋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宋元争夺潮州城。是年春,广东各地相继被元兵占领。二月,元兵进逼潮州城,潮州知州和海阳县令都弃印逃跑,摧锋寨正将马发和潮州通判戚继祖投降元兵。潮州城被元兵占领。五月,宋将张世杰带兵攻打潮州,元兵退,潮州城重归宋。宋帝派安抚使方兴来潮州抚慰军民,并任命马发为知潮州军州事,加称安抚使。八月,原潮阳剧盗、降元后封为都统的陈懿引元兵攻打潮州城。马发指挥将士据守。元兵攻城不下,改道攻打惠州。同年,畲家军抗元。元兵南下,潮州畲族首领许夫人率领的畲家军,联合福建漳州畲民首领陈吊王和各路畲军,在宋将张世杰带领下,前往泉州讨伐降元的宋臣蒲寿庚。畲家军的抗元斗争,前后坚持6年。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陈吊王在漳州被杀,许夫人兵败回凤凰山。</h3> <h3>  《元史世宗纪》载:“至元22年(公元1285年)春二月,广东宣慰使云丹密实,以兵来招谕潮、惠二州郭逢遗等,四十五寨皆平,降民万余户、军三千六百一十人。”《潮州府志兵防志》载:“堡寨,古时大乱,无乡不寨。初尚穴洞山楼,苟存生命,后遂有据险负固者,往姑不论。若晚明一隅锋镝相侵,忠义之士痛异族猾戛,起兵勒王,避难者从而依之,枭雄之徒则以为窝屯所。乡寨之盛莫逾于此矣。”<br>  林熙春《澄海县修溪东寨记》曰:“戊午(嘉靖37年公元1558年)倭夷就此等案,辄破蓬洲守御,因而蹂践我土者数年,当事始下令城村拟自为守,溪东凿土得石,累石为城。”<br>  以上引史料可见,潮州之古寨兴起的重要契机乃是战争,潮州先民为了保卫自己之家园,催生出这种集防御功能、居住功能于一身之固定建筑。然古寨之最兴盛时期应是明朝中叶倭寇之入侵,《潮州府志兵防志》中一句“无乡不寨”足见当年潮州筑寨之风。<br>  潮州古寨能得到充分之发展,乃时势之然更是理所当然,因为它乃是潮州先民家园遭焚戳荼毒之保障,更是名垂千古之抗倭民族战争之产物,倘若离开了这些残酷之战争这一催化剂,是难以兴起并如此蓬勃发展的。<br>  清康熙平定台湾以后,潮州境内已罕见大规模之兵燹之动O乱,然潮州古寨尚继续发展,有的古寨在清朝中页才始建,如官塘长远楼建于康熙乙未年(公元1715年)、磷溪世德寨建于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官塘仪凤楼建于乾隆戊辰年(公元1748年)等,这与潮州当年民性强悍,宗族械斗迭起、盗贼横行有着密切之关系。<br>  清蓝鼎元之《鹿洲初集潮州风俗考》曾对明清期间潮州之民风作如此记述: “潮郡依山附海,民有杂霸之风。性情劲悍,习尚纷嚣,……负气喜争,好勇尚斗,睚眦小嫌,即率所亲而哄。至以兵刀相格,如临大敌。<br>  强者凌弱,众者暴寡,而歃血拜盟之风,村村仿效…士庶之家十人九赌,兵役之家九人十赌,通都僻壤,无处无之……赌博之余,流为盗贼……截途剽剥,取其货而划其肤……<br>  操舟溪河,御人于郊交之内;结队出海,攘客于重洋之外。又或入山招匪……逞强相夺,霸踞垄口,流毒地方,为害靡有涯焉。”可见明清之际,潮州之民性俗悍,封建割据,聚族而居,乡绅肆虐,虎狼横行,往往大姓欺压小姓,强房凌辱弱房,区区小事,常酿成大祸,于是持械互斗之风愈演愈烈,屡禁不止,乃成痼疾。因此,这些客供安居养殖、又具有防卫功能只潮州古寨能继续绵延发展,乃宗派互斗之风、盗贼之患所促成也。</h3> <h3>  潮州的第二次“屠城”在清顺治十年(1653)的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清复明失败时。郝尚久原为广东提督李成栋部将,顺治五年(1648)随李反清,任潮州总兵。顺治七年,郝尚久降清,但未受重用,怏怏不乐。是时明末遗臣郭之奇正策动收复潮州,于是郝尚久又举兵反清。<br>  清顺治十年,清庭派靖南王耿精忠率军10万围攻潮州,由于叛将王安邦出卖,城破,郝率残部退回金山营寨,后与子投林而死。清军进城后,屠城3日,死尸遍地。<br>  现古城的金山大井和葫芦山的“普同塔”,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br></h3> <h3>  斥地迁界,是清初统治者为了割断东南沿海和郑成功的联系而采取的一项措施。<br>  清康熙元年,兵部尚书苏纳海被朝廷派至闽粤监督勘迁事宜,东南五省的沿海纵深五十里内被划为无人区,筑小堤为界,限三日之内界内人民百姓必须内迁完毕,逾期不迁者杀无赦,有敢逾越过界者也同样杀无赦。<br>  潮汕直接受其祸害的有潮阳、饶平、惠来、澄海四县。潮阳先后共有直浦、竹山、招收、砂浦、隆井五都和付廓、峡山、举练三都之半共186乡被迫内迁;饶平先后有东里、隆眼城、宣化、信宁四都迁斥,并拆毁大城及黄冈两城,使其尽成废墟。在南澳,全岛划为无人区,居民全部内迁大陆。惠来遭二次迁斥,共迁去大坭一都及惠来、西头、龙溪三都之半。澄海辖地陕长而小,纵深没有一处地段超过五十里。本应在诏令公布之日全县栽撤。因当时澄海南洋出了个许龙,许龙原为寇,后降清,因功官拜总督。许龙不忍家乡人民流离失所,乃冒死奏请朝廷:“请自南洋至南砂十余里,缓迁三年及五年。”朝廷当时方需要利用许龙为其效力,乃允其所请,时为康熙三年。至康熙五年六月,因为有司迫迁甚急,南洋一隅也保不住了,全县迁斥。现在的汕头市区原称沙汕头,属澄海辖境,明代以后已渐形成人烟颇密的渔村。绝大部分在斥迁之列。<br>  清朝政府的斥地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军事目的:<br><br>一、郑成功其时已收复了台湾,有了巩固的反清复明根据地;<br>二、斥地无法把郑成功和沿海人民的联系一刀割断,沿海商人,甚至包括北方商人,仍继续向台湾输送粮食和其它军需物品及日常生活用品。郑成功部众通过贿赂清朝地方官员和把守关防士卒,通过迁界往往无阻。郑成功部将邱辉仍占据达濠,并有相当实力。他公开用武装力量,或在海上护航,或开辟陆路通道,保护向郑成功输送货物的商旅安全。 <br>  饶宗颐也认为:“然郑氏既得台湾,从事开垦,自耕自给,如宁靖于竹沪一带,垦田数十甲,亦颇自足。故迁界于郑氏,实无大损,徒害沿海生灵而已。”<br>  明屈大均在其《广东新语》中有生动记述:“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弃资携累,仓卒奔逃,野外露栖,死亡者载道以数十万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