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第七次进藏,在这特殊的年份,在自己的天命之年,结缘三位志趣相投的队友,跟随两位专业的领队,六人结伴两个牦牛工,六头牦牛,以天为帐,以地为席,每天从云里雾里醒来,在风雨阴晴中行走, 在高原森林草甸中穿行,在山间乱石溪水中跳跃,在悬崖峭壁上滚爬……,从海拔3900米优帕村起步,到翻越5400米朗玛拉垭口出山,十二天,徒走约百公里,成功穿越珠峰东坡嘎玛沟。</p> <p class="ql-block">三个月过去了,每当与家人看着照片,兴致勃勃地聊着山里,聊着在路上,想起先生看到我脸膛黝黑、嘴唇干裂结痂、拖着疲惫的身体出现在机场出口时那心痛的神情,我也不禁问自己:世上有那么多美景,旅行有那么多种方式,为什么会选择每天在高海拔严重缺氧、天气恶劣、信号全无、人迹罕至的深渊峭壁中风餐露宿,行走6、7个小时?</p> <p>如今案前执笔,随着记忆再次走进嘎玛沟,那行走在世上最巍峨群峰之间的十二天依然令我心潮澎湃,原来世上真有一片美好的风景使你安静和向往,所有艰辛跋涉都是为了置身其中那一刻的幸福。</p> <p>七月底,从甘青大环线自驾回来,正为刚入手购买的南航快乐飞旅游套票拟定目的地,得知2017年同游缅甸的果果九月将徒走珠峰东坡嘎玛沟。其实对它的神往早在201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关于喜马拉雅的五条沟的特别策划里的介绍,但后来拜读了一起走过山南的队友白堤和帘夫妇发表在磨房上珠峰东陂徙步的贴子后,嗄玛沟已是成为可望不可及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细看果果发过来的行程,接下来几天,还是忍不住上各大户外网站搜索这条线路攻略,越看越激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嘎玛沟,位于西藏定日县曲当乡南部,是一条由发源于珠峰东坡的雪山河流——嗄玛藏布侵蚀形成的深渊谷地。虽然它全长只有55公里,规模不大,但因为它隐藏于世上最巍峨的山脉之间,峡谷深邃,群峰环绕,森林密布,是一块尚未被外界侵扰的净土秘境。且在沟内还可以欣赏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 8844米,)、第四高峰洛子峰( 8516米)、第五高峰马卡鲁( 8485米)以及数座七千米以上山峰的壮丽景观,在如此狭小的区域,却拥有如此丰富立体、举世无双的自然景观,故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山谷”。此外,由于它不通公路,需要依靠牦牛驮运行李,并在海拔四、五千米崎岖险峻的山谷里长途跋涉数日才能抵达,是喜马拉雅五条沟里最为远避、难于通达的狭长裂谷,堪称“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p> <p class="ql-block">此行的领队善友是格致探游的老板兼领队,果果之前参加他们组织的贡嗄徒步,这是他首次到东坡探线踩点,并没对外宣传,正常的七、八天行程,安排成十二天的极限摄影团,还邀请他在西藏的朋友做向导。加了善友的微信,聊了我的基本状况和顾虑,他也耐心解答一些问题,并叮嘱我慎重考虑再决定。拥有国际野外急救证书并有多年高原徒步经验的专业领队和熟悉路况的向导兼厨师,另有三位年龄相仿的队友,还有二位牦牛工和六匹牦牛,这相当于是精心策划的私人定制小团队,实在是机会难得。</p> <p class="ql-block">纵然心动,毕竟自己这年纪徒走嘎玛沟,对个人身体状态、体能、耐力、毅力及野外适应能力各方面绝对算是极限挑战。 纠结中,首先想到的是近年多次同行的白堤夫妇,他们的东坡徒步经验和对我实际情况的了解,所提出的中肯意见和建议,让我心中有底,此行可期。在此特别感谢他们在我决定前往后给予的鼓励并提供宝贵的实用信息指南。</p> <p>倒是家人和另两位多年同行的好友在刚听到我的想法,都以为只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尤其家里父女俩,那几天我在家一直念叨,他们始终一致坚决反对(因为去年国庆老公同事在嗄玛沟徒步途中遇难),其实他们都知道只要我动了心,便会一意孤行。看着我在忙碌作出发前准备,女儿无奈地说:失联的任性60后,让家人牵挂十几天。先生说:这些年你走南闯北,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一次。我说:以平常心,量力而行。</p> <p>九月三日,出发的日子在期盼中终于到来了,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进行徒步体能拉练,决定提前两天经重庆飞抵拉萨休整。下午六点,与不约而同从南宁同一时段飞来的队友于海在贡嗄机场初遇,直接打车到37度日光城藏式民宿。</p> <p>当晚,第二次进藏的于海出现高反,睡前呕吐,好在症状轻微并无大碍。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吃完早餐,步行十多分钟穿过老城区的巷道就到了八廓街 。</p> <p>可能我们来得晩,加上受疫情防控影响,八廓街上转经的信众和游客明显减少,倒是身着藏族服式拍摄艺术照的游人随处可见。随着人流沿着八廓街顺行转到大昭寺广场,发现这片区经过重修整治,广场和街道两旁的小摊位已经不见踪影,街道整洁宽敞,但看不到八廓街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和大昭寺门前在光亮石头地板上磕长头的信徒,总觉得缺少点什么。</p> <p>说来奇怪,其实每次到拉萨,总会到八廓街转转,竟然从未进过大昭寺,这次趁游人不多,我们买门票和导游票入内参观。寺院里面不能拍照,可以安心跟着导游参观这座藏传佛教圣地,静心听她讲解这座寺庙 1300多年的历史故事,在那些关于藏民灵魂故里的故事和各个佛殿前万盏长明酥油灯里,去感受藏地文化所孕育出的藏民的纯粹和虔诚。</p> <p>午后离开大昭寺,在附近找到一家藏式小茶馆歇歇脚,点上一壶甜茶,叫上一碗藏面,边喝边聊,虽是初识,我俩也不觉拘谨和陌生。于海还受高反影响胃口不佳,这个70后广西妹子,说话总是软声细语的,尤其是眯眼微笑那表情和她那酷酷的外型特不相称。</p> <p>我们在茶馆喝着茶,得知广州的队友果果已经到了贡嗄机场,而向导狼牙和领队善友已经在回拉萨的路上,他们一个是刚结束一个机构组织徒步南迦巴瓦的拓展活动,一个是闲不住独自去攀爬念青唐古拉山脉第二高峰———穷母岗日,刚好约了拉萨的朋友勇哥在民宿见面,就早点回去休息。</p> <p>九月五日,是拉萨集合的日子,虽然早已在群里开聊,这才算正式碰头(另一个队友林嵘下午才从上海飞西安,明天直接飞日喀则和我们汇合)。早上大家呆在民宿的院子里晒着太阳泡茶喝咖啡,聊聊进山的安排和注意事项,看到狼牙和善友的云淡风轻,感觉自己临行前的诸多疑虑都缓解不少。</p> <p>跟着他们尽可放轻松,进山物资、露营帐篷还有其他公共物品都不必操心。中午,善友采购完毕过来在八廓街和我们汇合吃顿藏餐,于海陪我在餐厅等来十年末见的多吉,他爸分别在05和09年领着我们走了阿里大环线还有林芝、山南和滇藏线;10年他陪我们走了新藏线,可以说我跟他们父子跑了大半个西藏,十年后重逢自然有说不完话。</p> <p>此前因时间所限,每次行走西藏,拉萨总是作为过站,来去匆匆,此行难得可以漫无目的陏心走走停停,吃吃喝喝,晒晒太阳,会友叙叙旧。</p> <p>拉萨休整完毕,正式开啟穿越珠峰东陂之旅。</p><p>第一天(6/9)拉萨—羊湖—浪卡子—江孜—日喀则(270公里)</p><p>早上醒来,狼牙和善友将进山装备物资清点整理完毕,等着我们的行李集中装上善友的车,九点,两人各自驾驶越野车从拉萨出发,沿着机场高速驶进入307省道,一路行驶在雅鲁藏布江边,此路段之前是西藏唯一的高速,自我04年首次进藏至今十几年时间,西藏的改变如此巨大,随着拉日铁路的通车和正在修建的拉日高速的竣工,将缩短了拉萨到日喀则两地的时间,快速通道的开通解决山高路远的难题,对沿途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更方便了对藏族历史文化和雄伟壮阔的高原风光感兴趣的内地游客。随后翻越海拔4990米的岗巴拉山口,到达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错。这已经是我第四次走近羊湖,湖水依然湛蓝平静,可惜阴天多云,远处的宁金抗沙峰始终没露脸。</p> <p class="ql-block">在浪卡子吃完午歺,车子经过卡若拉冰川和满拉水库,驶向年楚河流域沃野千里的江孜平原。九月,高原的田野正是收获的时节,金黄饱满的青稞摇曳着召唤等待收割的人们,远处那耸立在山顶的是著名的抗英遗址———江孜宗山古堡。</p> <p class="ql-block"> 沿途的湖光山色和令人沉醉秋收的喜悦,伴着队友开心果果的故事分享,三百公里走走停停,晚上七点才到日喀则。在酒店停车场刚好碰上队友林嵘,他下午到达,睡醒一觉,嫌酒店的水泡茶不行,出去转一圈,还贴心地给大家买回矿泉水和水果。我们一路上还在担心马不停蹄、直奔海拔四千而来的他会出现高反,如今一见,难怪善友在群里叫他在山里别自己走得太快,原来是位健身达人,再看看他的装备,显然就是有备而来。</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7/9) 日喀则—定日县—扎西宗—曲当乡—优帕村(37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天基本上在赶路,从日喀则出发,只在318国道上标志性5000公里处和翻越海拔5220米的嘉措拉雪山山口稍作停留,中午赶到定日。作为进入珠峰大本营的必经之地,县城街道两旁酒店餐厅林立,游客基本会在此逗留,再赶往百里以外的景区。今年情况特殊,像这种常规线路的旅游团骤减,跟往常相比显得特别冷清。</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经过鲁鲁检查站很快来到珠峰自然保护区景区北大门,即将进入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前往珠峰大本营的门票在此购买,而像我们到珠峰东坡徒步的门票和环保费则是到曲当乡后统一购买。</p> <p>往前一路盘山而上,翻越海拔5210米的加乌拉垭口, 又来到著名的世界级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 喜马拉雅山脉群峰参差错落、绵延横亘在黄褐色的宽阔谷地山峦的尽头,如果是晴天,可以将全世界14座超过8000米的山峰其中5座尽收眼底。</p> <p>沿迂回曲折的盘山公路下山,来到珠峰大本营方向和曲当乡方向的分叉口扎西宗,向导兼厨师狼牙在此采购最后一批进山物资,虽然价格显贵,但像蔬菜和煤气最好还是就近购买。</p> <p>从扎西宗到东坡徒步起点六十多公里,已经全程新铺水泥路面,一路沿着河流谷地行驶,中间设有一道关卡,游客进出都必须下车登记放行。</p> <p class="ql-block">傍晚,到达曲当乡,狼牙领着我们先到成都饭店,这里一看就知道是徒步团队进山前聚餐点,墙上贴着地图,掛满了有徒者签名的各大知名户外团队旗帜。想到明天开始将进入嗄玛沟风餐露宿十二天,晚餐必须有鱼有肉饱吃一顿。</p><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直接赶到徒步起点优帕村,住宿条件相当一般,胜在方便 。晚上不能洗澡,大家各自回房间整理装备,床上堆满衣服物品,先把登山用品准备好,再把山里用不上的东西分装放车上,最后再把背包里物品精简再精简。</p><p class="ql-block">一切就绪,静候明天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8/9) 优帕村(3750)—晓乌错(4650)约10公里,海拔上升900米,6.5小时</p><p class="ql-block">近山情切,尽管狼牙已经告诉我们可以睡到自然醒,牦牛最快也要十点后才到,但大家还是七点多就起来收拾 。吃早餐的时候,碰到来自昆明今天一起进山的团队,队友三人已经结伴多年,曾一起走过国内外很多知名的徒步线路,有经验的老驴自己组队不需要向导。</p> <p class="ql-block">曲当乡东坡徒步的管理挺好的,游客进山必须登记并签责任书(生死状),雇用牦牛工需要提前登记,由乡政府统一安排辖下几个村子的村民自带牦牛(一人赶三头牦牛),费用由乡政府统一收取,杜绝乱收费砍客现象,减少矛盾,游客安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办完手续,迟迟不见牦牛工,刚好乡政府召集村民代表开会,互相围观打发时间。十一点多,一个藏族妇女和一个少年才赶着牦牛叮叮咚咚走过来。狼牙留下打点驮运行李,善友领着我们先行出发,起点必须来张合照,隆重介绍一下我们团队成员,由左到右:林嵘、于海、果果、狼牙(向导)、我和善友(领队)</p> <p class="ql-block">从起点沿溪流缓坡上行,经过几座散落山谷的村子,开始上坡。每走几步,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喘息,越往上走,越容易拉开距离,光秃的山体步道明显,林嵘很快就走在最前面,善友需要前后关照,不时停下等我们。</p> <p class="ql-block">天气晴朗,尽管地处海拔近四千米的高原,阳光却是炽热,包裹严实的我没走几步已经浑身冒汗,却又不敢脱下冲锋衣,因为只要停下,就能感觉寒风凛冽,高原上,最可怕就是受凉引起感冒。好在我备好三条汗巾垫后背,不时更换保持内衣干爽。</p> <p class="ql-block">在山腰被负重后进的牦牛超越,简单的露餐后继续爬升。随着海拔的升高,呼吸越来越费劲,我、于海和果果三人,不时你前我后互相超赶,大家把所有的气力都集中在腿脚上,相互之间只会以眼神和笑容来给彼此鼓励,</p> <p class="ql-block">爬过凹凸不平的乱石坡,是一片水流平缓的草地,善友提醒我注意节奏,停得太密会喘得更厉害,尝试量化步数,20或30步一停。</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最大的考验是10公里在高海拔持续爬升900米,上坡一直是我最怕的,由于缺少高原徒步经验,呼吸困难根本无法调节节奏。当又一面巨石山体挡在面前,我只能咬咬牙憋把劲,喘气,往上;喘气,往上…就是我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高原的天气果真就是小孩的脸,在我们爬到第二个台地,天空飘起了小雨,四周的山峰被云雾遮盖,气温迅速下降,急忙把脱下的衣服披上。善友指着前面一座中国移动的太阳能基站告诉我们马上要到营地了,自己便加快速度走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一道彩虹从基站顶部跨向山顶,晓乌错营地就在山脚的湖边,下午六点,耗时六个半小时终于到达。狼牙和善友已经把帐篷搭好,先行到达的林嵘已经坐在餐帐里喝上了热茶,狼牙正在为我们准备晚餐,餐前小食有苹果和瓜子。</p> <p class="ql-block">趁天还没黑,我叫狼牙煮了壶热水擦身,顺便把汗湿的内衣换上以免着凉。晚饭过后,大家的状态恢复得很好,就是林嵘可能用力太猛,引发旧患,腿脚不适,我百宝箱里的风湿胶药和活络油第一天就用上了。</p> <p class="ql-block">晓乌错这个角度能拍到马卡鲁和珠穆朗卓雪峰倒影,同伴们商量着晚上一定得起来碰碰运气,希望拍到银河和雪峰倒影。</p> <p class="ql-block">今天营地只有我们和昆明的团队,入夜后的气温骤降,大家各自钻进帐篷,很快便睡着了。寂静的夜里,牦牛脖子上叮叮咚咚的铜铃声在山谷里回响,数次在风声雨声里醒来又睡着,套在睡袋里翻来覆去,仿佛听到几位男队友起来拍照,但实在是爬不起来。</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9/9)晓乌错(4650米)——晓乌拉垭口(4900米)—朗姆哲(4800米,9公里,海拔升650米,降450米,8.5小时)</p> <p class="ql-block">早上醒来拉开帐篷,看到外面还是浓浓的雾,也听不到外面有声响,干脆赖在帐篷里打开微信回复昨晚发的朋友圈(晓乌错是全程十二天唯一有移动信号的营地),待旁边帐篷稍有动静,才起床穿衣洗漱。</p> <p class="ql-block">狼牙已经烧好开水,开始做早餐,看看今天的天色,雪山倒影无望,吃过早餐,收拾好个人物品,十点开始拔营离开,还是留下狼牙和牦牛工处理行李。</p> <p class="ql-block">绕过下晓乌错,走到上晓乌错,往左拐开始爬晓乌拉垭口的流石陡坡,走不了几步便急促喘气,善后的狼牙很快便追上龟速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到了第一平缓处,昆明团队的一个队友追上来告诉我们,我们的牦牛发脾气罢工,牦牛工也没办法,又怕我们等得着急,所以叫他来知会一声。这可是把善友急坏,连忙快步跑回湖边了解情况,狼牙带着我们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途中看到一面画在岩山上的国旗,想起曾经看过的报道:我国和尼泊尔两国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没有明显的界桩和标志,边民在国境线附近画上国旗,也是守卫边疆的一种方式,提醒无意中越界的他国牧民以免误闯。</p> <p class="ql-block">这段路走得较慢,可以坐下来解决中午的路餐,顺便等善友,山里云雾总是伴着雨水,一路上时雨时晴,干脆把雨衣穿上,挡风遮雨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到达晓乌拉,坐在经幡舞动的垭口回望来时路,两面湖水被群山环抱,左边上晓乌错,右边是昨晚扎营的下晓乌错,而马卡鲁被云雾笼罩始终没露个脸。</p> <p class="ql-block">善友在分叉口追上我们,原来昨晚那个藏族妇女家里有急事来电,她连夜下山,留下少年自己一人。早上,少年想自已赶着六头牦牛先上山,谁知她家的牦牛认人,不肯走还发脾气,并把行李摔在地上。善友是在确定她的丈夫已经在赶着上山,并把一台对讲话留给那个少年后,才放心追赶上我们。</p> <p class="ql-block">翻过垭口往上一段山脊坡度很大,完全在乱石堆中行进,既要克服海拔抬升缺氧气喘,又得兼顾脚踩乱石,每一步都走得特别艰辛。此时,天空中露出了蓝色的云隙,心中暗自高兴,以为天快放晴了。</p> <p class="ql-block">只一会功夫,云又湧上来,雨越下越大,云雨中穿行海拔超五千米峰谷。四周云雾弥漫,峰顶地台承接云雨,涓涓溪流汇聚成湖,竟成了一片灌木湿地。稍作小憩,调整气息,暂且忘却身处群峰之中。</p> <p class="ql-block">峰回不见路,偏离常规线路,脚下根本无路可寻,细雨浓雾能见度很低,队友紧紧相随 ,狼牙和善友前后照应。翻过此峰开始下坡,经过一段横切斜坡,虽然从谷底上升的水气模糊了视线,但从震耳的飞流声响,可以判断我们脚下是一道落差挺大的陡峭深谷。</p> <p class="ql-block">云里雾里行走一天,难免心情沮丧,每次停下脚步,我会闭上眼在心中默念:“我能行!这只是徒步的开始”。然后呼吸着有限的氧气,在艰难中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穿过峭壁,云雾散开,心情又是完全不一样了,山谷里雨水丰沛,起伏的山峦植被覆盖非常好,翻过山脊来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湖边,几匹散养的马儿在悠然地吃草,对我们的靠近完全是熟视无睹。</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接近七点,山顶处竟然短暂的露出一片蓝天,我们的牦牛也赶在同一时间到达<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的营地,山谷里</span>最高的第三个湖———上朗姆哲。</p> <p class="ql-block">善友和狼牙驾轻就熟地搭好帐篷给我们休息,晚餐有熏肉炒木耳、胡萝卜炒大白菜和紫菜蛋花汤,一天下来,一顿热辣辣的饭菜便是最好的慰籍。</p> <p class="ql-block">高原上,八点多才天黑,入夜后风大,又开始下起了雨,钻进帐篷连续打了几个喷嚏,还流鼻水,急忙把白加黑吃上。应该是药物作用,海拔4800米竟然睡得特别安稳。</p> <p class="ql-block">第五、六天(10/9、11/9两天)朗姆哲</p><p class="ql-block">朗姆哲是错落在海拔4800米山谷里的三面湖泊,此处视野开阔,且距离雪峰较近,是可以比肩措学仁玛拍摄马卡鲁、珠穆隆索、洛子和珠峰倒影的最佳之地。我们的行程特别安排在朗姆哲扎营两晚,后来因天气原因,大家决定多留一天。</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完早餐,果果打开手机APP,查找被云雾遮盖的雪峰的方位,队友们在湖面找到最佳角度。</p> <p class="ql-block">刚架起相机、手机,突然风起云涌,云开雾散,最左侧的马卡鲁露出尖尖的峰顶。正当大家都在雀跃欲试,善友和林嵘带来的无人机都准备好了,等待着四大神山拨开云雾露出伟岸身姿,一字排开倒映湖上,怎料只一会功夫,云雾又把马卡鲁完全遮盖。</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处嗄玛沟和陈塘沟的交汇处,从陈塘沟席卷而来的汹涌云团水汽携着积雨,爬升至此,受到高耸的山脉阻挡,难于翻越,在山谷停留不前,翻云覆雨,将山谷笼罩在浓浓的雨雾中。</p> <p class="ql-block">结果,耐心守候直到午后,还是错过了精彩绝伦的雪山倒影。猫在餐帐里听风听雨,煮茶、煮咖啡,嗑着瓜子办起别开生面的“珠峰论坛”,内容精彩,气氛热烈。</p> <p class="ql-block">都说嗄玛沟的天气瞬息万变,而我们呆在朗姆哲的三天却是相当稳定,持续风起云涌,乌云密布,阴雨绵绵。白天躲在餐帐里等待蓝天白云和夜幕下的星空,雨夜在睡梦中期待日照金山和雪山倒影,硬把“珠峰论坛”聊成“高海拔疗养院”。</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睡到自然醒,继续喝茶聊家常,吃着零食各自分享走过的路和看过的风景,最后聊到此行的目的,向导狼牙补刀说:曾带过一个八天的队伍,八天一直在下雨……冷场效果,直接把刚刚还在兴致勃勃说着可以坐车不骑马,可以骑马不走路,此行目的只为出大片的果果和有备而来的林嵘聊回帐篷午休。</p> <p class="ql-block">领队善友打着雨伞到周边踩点,我和于海不约而同地想到该岀去转悠转悠,冒雨登上右边山峰俯瞰朗姆哲,雨雾氤氲,挟裹了远山近岭,三面温柔恬雅的湖泊静卧在山间,如此隐秘瑰丽、致远静谧。闭上眼睛让思绪飞泻,假如远处巍峨的群峰不被白茫茫的云雾吞噬,配上高原上特有的蓝天白云和湛蓝的湖面倒影,眼前展示的将会何等震撼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再回看我们扎在湖边的营地,心情豁然开朗,空山雨霏霏,人闲心自欢。在这辽阔壮观的自然境界,必须得随遇而安,尽情地舒展你那迷人的欢笑,敞开心胸容纳所有的遇见。</p> <p class="ql-block">正如下山途中, 在陡峭的流石滩上第一次遇见“一生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的雪兔子,还有接下来的行走过程中所看到的塔黄和各种不知名的花花,它们触着高海拔严酷寒冷的土地坚韧骄傲生长,顶风冒雪坚强绽放,活得绚烂精彩。我们都特别珍爱,绝对不去践踏采摘,遇到、拍到它们都当是山神对我们克服困难攀登至此海拔的奖励。</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