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圆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9, 100, 110);">  从成功投稿《青涩的记忆》一书开始,迈进了写作行列的门槛。不是我有文学才华,而是有一股从未释放的激情。从小喜欢文学由于历史原因,一辈子却拿着蓝图、锉刀和榔头做起了工匠。退休后无所事事,爱好让我再度拿起笔杆子。让文学装扮我的晚年生活,让美篇拓展我的岁月空间 ,增加我的高度和厚度,丰富充实我的暮年晚景。2020年写了十篇文章,其中五篇获得精选作品。2021年伊始开局之文《童年趣事》与美友们共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9, 100, 110);">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文上图下)</p> 坐畜力车去大同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改革开放后,国家日益昌盛,老百姓的钱袋子逐年也鼓起来了。出行方式、出行工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私家小轿车走进了平常人家。老百姓主要交通工具畜力车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那是上世纪1963年春天,我父亲在浅井村教书,我和父亲利用礼拜日,乘坐浅井生产大队的三套大骡车去大同逛达逛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日游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塞外的春天,早晚天气还是很凉的。时间大概在黎明寅时,窗外月明风清。我和老爸早早起床后,到生产队饲养院候车。跟车员已套好牲畜。马车上放了不少醋坛坛、酱罐罐和油瓶瓶。远听的有铃铛作响,车把式行走如风已走到跟前。借着月光观看车把式约五十岁左右,是位地道的老农民,黑皮肤,头上戴着当时最时髦的紫绒毡帽,穿着黑洋布对襟夾袄,蓝洋布大裆夾裤,腰间系了一条红腰带,当地人有“腰系一根绳,顶穿十多层”的说法。腰带前面斜插着旱烟锅吊着烟袋。腰带后面吊着鱼儿刀(专用工具)和小铃铛。走起路来烟袋晃来晃去,小铃铛叮铃叮铃是带响的。当年车把式可是每个村的风云人物。那时交通闭塞、通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全凭车把式来回捎个信带个话,张大爷给城里女儿捎点儿农副产品,李大妈从城里往回打个酱油带个醋等等,就像村里的一位“外交特使”。文革前山村教师,是很受当地老百姓尊重的。车把式与老父亲寒暄了几句。把辕骡子的肚带往紧勒了勒,边勒边对老父亲说:“让娃把那个草包(成品草料)坐上,车上的棉衣把娃裹上。”说着长鞭子往起一扬,嘚……驾!马车慢慢地驶过街巷,徐徐驶出村庄。当时没有沥青公路还是土路,车把式一声鞭响马车加快了速度。马蹄声蹄蹄踏踏敲击着地面,溅起阵阵沙尘。马蹄、马铃声响,三匹骡子不断地打着响鼻,车把式抽着旱烟小兰花(土烟叶)滋滋地作响。可谓是一段悦耳动听的车马音乐交响曲!八十里的车程中午在大同市近郊水泊寺村“打尖”住店,下午继续赶路。随着车把式一声长长的吁……,马车稳稳地停在了大同市天主教堂大门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和老爸落脚在大同天主教堂,老爸的舅舅在大同天主教会时任主教。老爸轻轻地敲开舅爷爷办公室的门,舅爷爷在办公桌前伏案工作。只见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上身穿白衬衫、黑马甲。当发现是老爸和我,站起身来笑容满面问长问短…… 。 舅爷爷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典型的绅士风度。当我看到办公桌上有外文版的报刊杂志,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刻有必要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简略介绍一下我的舅爷爷:舅爷爷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为宗教界作出了不朽功绩和卓越的贡献!他爱国、爱教是共产党的好朋友。他曾任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省天主教爱国委员会主任,山西省神学院首任院长,大同市第二中学首任校长(前身教会中学)。他是高级知识分子,才华横溢!精通七门外国语言(拉丁、英、德、法、意、西、日),并且在医学上造诣颇深。为人和善、德高望重,是学贯中西的山西省宗教界领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舅爷爷教会有事,老爸和他一起出去了。舅爷爷告诉我可以随便看办公室的报纸、刊物和杂志。他们走后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刚才太拘谨啦,现在环视了一下办公室,好大啊!就像《陈焕生进城》电影一样,我和剧中主人公都是乡巴佬进城——不识深浅。室内有几组,靠背角度不同的沙发。我便在每个沙发上跳跳、坐坐、躺躺。那个弹呀、那个软呀!比我们家炕沿好坐多了。光办公桌上的台灯让我开…关…开…关了N次,琢磨着为什么摁一下开关灯会亮呢?对点灯不用油这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还有一座比我都高的落地闹钟,下面那个摆锤比生产队那个大秤砣都大。整点报时当…当…当… 总之让我眼花缭乱,觉得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舅爷爷与我们在教会食堂共进了晚餐。困难时期晚饭有,黄黄的窝头、白白的馍馍,还有小米稀饭。舅爷爷招待我们,给整了两个硬菜。舅爷爷对我说:今天晚上白面馍馍可以随便吃。话说之间我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几个馍馍下肚了。舅爷爷问我饭菜好吃吗?我嘴里还塞着馍馍连连点头说:好吃…好吃…,实际上是猪八戒吃人参果 —— 全不知滋味。舅爷爷说:“不着急,慢慢地吃,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消化。”“舅爷爷我本来想像您那样细嚼慢咽来着,但不由自主'吸'着就进后嗓子里了。”这位九周岁儿童的辩解真是让人啼笑皆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时隔近六十年的童年往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抹之不掉。从那时在俺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好好学习的种子,像舅爷爷那样做一位有身份的人,做一位天天能吃白面馍馍的人。那是第一次来大城市,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加了自信。俺觉得自信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靠后天培养的。以至于此后无论在学校读书还是参加工作自信满满,这和俺从小就见过“大世面”是分不开的。时光荏苒,岁月悠悠,自己也靠近古稀之年。虽说没有混到有身份人的行列,但也算是有身份证之人。</p> 三套骡车 车把式专用工具鱼儿刀 当年车把式戴的毡帽(同款) 畜力车辕上挂的煤油马灯 坐火车去呼市二爷家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1964年困难时期,姑母带着我这个年仅10岁的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来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二爷爷做客。我这个泥孩子第一次是二爷爷带我洗了澡,洗澡中间在休息室吃了焙子喝了茶。吃的焙子那个香啊!那个甜啊!到现在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记得二爷爷边吃着焙子边说:“洗澡是个引子为吃个饼子。”</p><p class="ql-block"> 姑姑带我参观了人民公园,在公园里,我见到了身形庞大的大象,威武的老虎、狮子,毛色奇特的金丝猴,温驯的长颈鹿,美丽的孔雀和很多形态各异的动物。尤其是猴子一会儿窜上、一会儿窜下真是可爱!这些动物有的我只在课本里见过,让我这位山里娃可是大开眼界了,见到真的动物。公园绿树成荫、风景宜人。已到公园闭园的时候了,我真的是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公园。</p><p class="ql-block"> 直到晚上睡下后,还是兴奋不已、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地和二爷爷讲起逛公园的所见所闻:“公园到处是美景,苍翠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碧波荡漾的湖水,让我感觉好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之中,但怎么也找不到我的姑母了,我着急的大声喊着、喊着……” 感觉胯下热乎乎的,突然心一惊梦醒了,不好!尿床了。怎么办呀?睡意全无如坐针毡,有什么万全之策呢?想想决定用臀部的体温把它“窝干”!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但效果甚微……</p><p class="ql-block"> 二爷爷亲昵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乖孩子,‘小话痨’,太阳照着屁股了起床喽!” 二爷爷是一位性格开朗、脾气温和慈祥的老人,特别喜欢小孩子们。这事让我羞愧难当,但丑媳妇儿总要见婆婆。我红着脸壮着胆说:“二爷爷我尿床了。”二爷爷没有丝毫怪怨和责备的说:“灰孙子,玩得累的、睡得香的。”</p><p class="ql-block"> 原打算在二爷家度过一个暑假。但由于姑姑考上了公办正编老师,收到了入职通知,我们提前回来了。这个假期让我开阔了视眼,增长了见识。享受了童年的乐趣和亲情的温暖。</p>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坐汽车 骑自行车去大同矿区 <p class="ql-block">  春天是一年最美丽的季节。桃花、杏花的盛开,给我们农家小院增添了春天的活力。老井旁那棵杏树根深枝茂,树分三个杈。杏花开得好看极了,一丛丛、一簇簇,每一片花瓣都粉嫩粉嫩的煞是可爱,细细花蕊呈现出一片灿烂的黄色。花香随风飘散,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这棵杏树结的黄杏,也是我们童年时唯一吃的水果。</p><p class="ql-block"> 记得好像是1966年,杏儿已经长到樱桃那么大了。妈妈给我们下了硬命令,谁都不能吃南边那个树杈上的杏儿。今年要给煤矿工作的三叔送杏儿。杏儿熟了,给三叔送杏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我身上。坐公交车去往返2元多,决定还是骑自行车去,单程六十多公里,当时还是土路。那年我12周岁,骑自行车有两个骑法:左手握把,右手把梁,右腿从大梁下面伸到右脚蹬处,这种骑法我们叫“掏窟儿”。另一种叫骑大梁,坐在座上腿短够不住脚蹬,只能骑在大梁上,用这两种方法交替着骑行。我是和发小俩人相跟骑车去的,他市内有两个姐姐,在市区我们分手后。煤矿离市区还有二十多公里,好赖俺是从小走东逛西见过世面的人。那时没有现在的手机导航,边走边问顺利地到达三叔家。</p><p class="ql-block"> 返回大同市区时看了看姨姨,可谓赶集走亲戚——顺路的事。姨姨说:她家供应证上有五十斤玉米面你们家要不?我没有假作推辞,连忙说要--要--要--,饥饿让我放弃了尊严。马上启动了妈妈给我带的出门机动经费。到粮油门市花5元1角买了一袋玉米面。当50斤面袋放在自行车的载物架上时,一位12岁孩子实际是很难驾驭得了啦。就这样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和发小出了城,一会儿“掏窟儿”骑,一会儿骑大梁。心里美滋滋的,这一袋五十斤玉米面回去掺合些代食品。能吃多少天啊?三叔给了可做三双鞋的橡胶底子(输送带),妈妈在煤油灯下彻夜地纳鞋底,这下该多高兴啊!返程四十公里估计还没有骑一半的路程,身单力薄的我,已经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衣服也湿透了。</p><p class="ql-block"> 猛然一抬头看见迎面来了一位骑车人,心情越紧张越就失去了平衡,只听到咣当——的一声,两个人撞在了一起。我跌了个仰面朝天,用眼角瞥了一下,面袋儿完好无损,我就放心了。骑得累的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真想躺在那儿不再起来,仰望着那蓝天白云真的好舒服啊!就像背上兔草放在圪塄上小憩一会儿,舒服的等级那是一样样滴!嘿… 嘿… 他大声喊着:“小兔崽子,你倒有理了?”他骂骂咧咧的爬起来。我胳膊肘后面也流血了,顾不上疼痛挣扎着站起来。看看对方是40岁左右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的男人。双方各执一词 都说自己有理,好一阵子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吵归吵、闹归闹,但人家自行车前轮撞得有一些变形。我们土话叫车圈“隆”了,需要师傅给重新整理一下。在要求赔款额度上一直僵持不下…… </p><p class="ql-block"> 吉人自有天相。从远处传来马铃声响,从西边来了一行畜力车队,有七八辆畜力车之多。走近看好威风的车队,每个骡头上都拴着大红缨子,脖子上套着串串马铃。仔细一看是我们村的车队,其中一位车把式,还是我的叔伯舅舅,我的救星到了。众车把式们对那位先生说:他还是个孩子,你车圈隆了,也就是把幅条整一整,花不了几个钱。不要为难孩子。最后在人多势众的情况下,以赔偿1元草草了事。</p><p class="ql-block"> 妈妈见我用自行车拖回来一袋面,我简单的述说了由来后,妈妈高兴和心疼交织在一起,忙着一把攥住自行车把,妈妈流泪了。这次出门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了我吃苦耐劳的意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俗语,却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简练而形象的实话。</p> 生我长我的老宅子 杏花绽放 老爸瞅着快成熟的大黄杏 飞鸽牌28加重自行车(我家同款) 汾河公园落叶随想 <p class="ql-block">  当枯黄的秋叶随风摇曳时,落满了汾河公园两岸,我心头一阵酸楚。想起了小时候那个极度贫困年代,我生长在塞外的一个农村里,那时候老百姓们过着衣不蔽体 捉襟见肘 食不果腹 贫困潦倒的生活。家里兄弟姐妹们多睡不下,我长期借宿在姥姥家。塞外的冬天夜长风寒,睡在被窝里饥肠辘辘,饥、寒这对孪生兄弟交织在一起。姥姥、姥爷家没有劳动力,也分不上队里的高梁杆等柴火,树叶就是当时农村烧炕暖家的柴火。</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天晚上下学后,我拿起了搂柴筢和懒筐到去于家寨村方向的树林中搂树叶去了,结果由于身小力薄、眼馋肚饱搂的树叶多背不回来了,背在身上怎么也起不来,摔了一个咕噜又一个咕噜,后来到家已经是下半夜了,姥姥姥爷心急如焚。现在想想那时候我才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啊!</p> 汾河落叶 搂柴筐子 搂柴筢子 欢欢喜喜迎新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9, 100, 110); font-size: 18px;">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记得我小时候到供销社0.1元钱买上一张红纸,春联由父亲执笔自己写,家父是位教书先生并承揽了邻居等他人春联的书写。我们跑前跑后顶多就是个磨墨、晾春联、春联晾干捆卷的角色……,春联用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妈妈用她巧妙的双手剪起了窗花,再从供销社买回来年画等,这就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了序幕。</span></p> 龙飞凤舞 栩栩如生 传统年画 手绘年画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童年是在贫困中成长的,兄妹五人可称作是:“猴儿一窝,糊糊一锅。”但我们的童年是快乐、幸福滴!有爸妈的疼爱和无私付出。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关怀——我们至亲至爱的父母亲!</p> <p class="ql-block"> (有些图片来之于网络)</p> 乡土文化知识 <p class="ql-block">1:为什么鱼儿刀是车夫专用工具</p><p class="ql-block"> 以前马车套具大多是牲口皮制成,坚韧不易断,牲口卧槽或被断轴重车压住,为救牲畜只有用此锋利刀具割断套具。另外两根套绳叉接在一起也必须用角质刀柄穿编方能结实美观。鱼刀是赶车把式人人必备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2:云州区老家车把式口令:</p><p class="ql-block">一声长嘚儿——是前进。</p><p class="ql-block">嘚嘚嘚儿…再紧拉左转向撇绳就是向左转弯。</p><p class="ql-block">靠靠靠儿…再紧拉右转向撇绳就是向右转弯。</p><p class="ql-block">哨哨哨是倒车</p><p class="ql-block">一声长吁——是刹车。</p><p class="ql-block">加鞭就是加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