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高法行申8501号 行政机关在征地过程中,未核量地上物即实施了清除,致当事人无法举证,且因地上物已被清除,导致无法通过评估确定损失数额,行政机关应承担案涉损失的举证责任。<br> 在当事人主张的种植数量明显超出科学种植标准的情况下,法院可依据专家认可的种植标准进行估算,确定种植物的合理数量,并参照评估机构对同类地块种植物作出的价值评估报告确定种植物价值。 再审申请人孙凤霞、张忠雷、张秋艳因诉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皇姑区政府)履行拆迁补偿职责一案,不服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2018)辽行终1460号行政判决,向最高院申请再审。请求撤销一、二审判决,依法再审本案。主要的事实与理由为:原审法院认定的果树种植密度与其采取密植技术种植果树的实际棵树严重不符,且低于同村村民张军、郭尚纯的种植密度。对同一评估报告只参照了价格,未参照种植密度不当。 最高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原审法院确定的有关孙凤霞、张忠雷、张秋艳地上物损失的数额是否合理。<br><br>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b>当事人的损失因客观原因无法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的主张和在案证据,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等,酌情确定赔偿数额。</b>本案中,皇姑区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未核量地上物即实施了清除,致孙凤霞、张忠雷、张秋艳无法举证,且因地上物已被清除,导致无法通过评估确定损失数额,皇姑区政府应承担案涉损失的举证责任。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审法院)认定,孙凤霞、张忠雷、张秋艳主张在10亩承包地上种植12年树龄李子树和杏树合计16500棵、12年树龄桃子树16000棵。在案涉损失因客观原因无法鉴定的情况下,一审法院根据专家出具的12年树龄的李子树、杏树、桃子树每棵占地面积约为8平方米的意见,认定孙凤霞、张忠雷、张秋艳主张的种植物数量已经超出科学的种植标准,未予采信其主张的果树棵树并无不当。同时,一审法院依据专家认可的种植标准进行估算确定了案涉果树的棵树,并参照沈阳嘉森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事务所对同类地块地上物作出的价值评估报告确定种植物价值,符合法律规定,并无明显不当。 <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b><div>第四十七条<br>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在行政赔偿、补偿案件中,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就损害情况举证的,应当由被告就该损害情况承担举证责任。<br>对于各方主张损失的价值无法认定的,应当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申请鉴定,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依法应当评估或者鉴定的除外;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拒绝申请鉴定的,由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br>当事人的损失因客观原因无法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的主张和在案证据,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等,酌情确定赔偿数额。</div><div><br></div><div>第一百一十六条<br>当事人主张的再审事由成立,且符合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规定的申请再审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再审。<br>当事人主张的再审事由不成立,或者当事人申请再审超过法定申请再审期限、超出法定再审事由范围等不符合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规定的申请再审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再审申请。<br></div><div><br></div><div><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b><br></div><div>第九十一条<br>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br>(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br>(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br>(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br>(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br>(五)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br>(六)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br>(七)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br>(八)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