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来源 周凌菲:张老师,你看我的手链好看吗?<br>我:真好看!妈妈给你买的吗?<br>周凌菲:是的,我很喜欢。<br>陈多琪:我在我家楼下看到有人编这种绳子卖的。<br>孙歆瑶:这个端午节才要带呢。<br>花悦然:我也看见过,她们好厉害呀,什么都会编。<br>陈多琪:我也想学编手链。<br>女生们:我们也想学... 可可:你看我手上有好多线。<br>豆豆:对呀,我手上的这根线是最长的。<br>可可:你看,你手上的弯线像小桥一样... 二、课程审议<br>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是他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影响到幼儿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br>进入大班以来,孩子们跟线的关系突然密切了起来,从孩子的鞋带到体育活动跳绳,无处不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晨间谈话中以“线”的主题开展讨论,孩子们对“线”的话题很感兴趣。衣服上出现线头时,董若雪问:“这是从哪儿来的,线为什么会跑出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积极讨论:衣服上有线,玩具上有线,食品上也有线,工人叔叔用的电线,幼儿园里的麻绳、毛根、毛线,还有大自然中的线……线可以画、线可以吃、线可以玩、也可以变魔术。于是,跟着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我们老师进行了研讨,确定以“惊奇一‘线’”为我们班班本课程。 三、主题网络图 四、课程目标<div>1.感受不同线条组合的多样性,激发运用线条创作的兴趣,并体验创作的乐趣。<br>2.观察比较不同线的特征,并尝试分类。<br>3.探索绳子的各种玩法,掌握玩绳的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的动作。<br>4.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各种线带给人们的便利。<br></div> 五、东寻西觅来找线<br>寻寻觅觅来找线—知由来 直接感知、体验或间接经验的积累对每个孩子尤为重要。为此,孩子们需要有前期经验的储备。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查线、绳,通过查找资料,丰富孩子对线的认识与了解。 寻寻觅觅来找线——解其意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有了前期的调查经验,我们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们带领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线”带至幼儿园,让孩子们欣赏各种各样的线,认识各种线的名称并说一说自己在哪里发现的。你一言,我一语... 薛祺睿:我带来的丝带是包装盒上发现的。<br>张可馨:我带来的鞋带是在我的鞋子上发现的。<br>张义博:我带来的毛线是在奶奶织毛衣的时候发现的。<br>李松炎:我发现老师布置环境的那个线是麻绳,它摸起来是糙糙的。 除了孩子们带来的线绳外,还有大自然中的线,看看我们一起收集到大自然中的线吧! 六、追根寻源来探线 “线”的种类繁多,材质各异,根据线的特性将进行了归类和梳理,并尝试将不同材质的“线运用于不同区域,开展以”线“为中心的各类活动。<br>孩子们对寻找“线”越来越感兴趣了,于是就有了我们的社会活动《身边的线》... 这是大二班的线。林茂昕:还有很多“线”我们早上玩的跳绳不也是“线”吗!<br> 看这个架子上的绳,我们班级也有。 这是什么线?拼出来的一条线。 这个篮球网也是线编制的。 我们周围还有电线,电线可以传送信号,这样我们才可以看电视。 麻绳做的装饰物品。 大自然中植物的线。 幼儿园的的安全网也是麻绳做的。 墙上的线。 老师做手工剪的波浪线。 地上的板砖线。 于是,有了我们的游戏活动《好玩的绳子》。 还有哪些线是孩子们不知道的呢?于是,有了我们的语言活动《跟着线走》《我和我的外婆》... 《跟着线走》,作者用一根线,画完整本绘本。适合亲子共读,我们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跟着线旅行的同时,练习数数,认识颜色,发现差异、认知事物。 <br>这本绘本集绘画艺术、生活常识、数字、空间和色彩的概念、具象与抽象的区别、观察和想象的乐趣于一身,具有非凡的意义。<br> 《我和我的外婆》这个故事里,我通过长长的电话线、经过长长的马路线、围着长长的围巾线、看着奶奶脸上长长的阳光线,跟着奶奶说晚安。 我们还可以和“线”做哪些游戏呢? 翻,翻,翻花绳,翻的花样真逗人,你翻小山一座座,我翻苗条一根根。 游戏:传声筒 七、奇思妙想来呈线<br>探线活动日趋佳境,孩子们创作欲望愈加深厚,家长们对此也乐此不疲,纷纷表示:“我们小时候没啥好玩,也经常用线来做游戏。班级的这项活动返璞归真,倒让我们也想参与其中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学习,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br>理解了和线有关的概念,孩子们开始了探索线的创意表现。爸爸妈妈也来帮忙,和孩子们一起找来生活中的废旧毛线,把它们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毛线画、一件件有趣的手工作品。 八、课程感悟<br>在“惊奇一线”主题活动中,我们注重捕捉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从带领孩子去寻找哪里有线、探索线的用途,到引导了解抽象的“线”,再到让他们感受千变万化的神奇线条,帮助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br>孩子们从收集线、认识线,到使用线、玩线进行一系列的创作活动,开展了很多探索、发现和创造活动,也体验了无限的学习乐趣。这一过程,也让家长们感受到“项目课程”的丰富与生动,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与肯定。 <br>但孩子们关于“线”的问题还在继续:传声筒的线为什么能传播声音;电线为什么能传送电;下雨后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线…孩子们的探索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接下去的发现吧!<br>作为老师的我,也不断提升着相应的指导策略,在活动中与孩子一起游戏,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