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年伊始,2021年1月6日下午,老河口一中数学组迎来了本学期最后一次教研活动——《“一中好课堂”名师献课》。与此同时,数学组也开启了2021年教研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教研活动以“校级名师”高新明老师和范金辉老师献课为载体,以全组听课、评课,交流为主线,力求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向,规避可能存在的不足,相互借鉴,共同学习,进而达到提升业务水平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新明老师,现任我校学工处主任,目前在高一年级重点班任教。从2003年来到老河口一中,已从教17年。在此期间,高新明老师工作兢兢业业,多年担任班主任,教学成绩突出,曾评选为“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老河口市优秀党员”、“老河口市德育先进个人”、“老河口一中年度之星”和“学生最满意教师”等荣誉称号,2018年评为老河口一中“校级名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下午第二节,首先由高新明老师呈现好课堂——《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堂开始,高老师以复习导入为主,将上节课重点内容以提问形式进行梳理。内容轻松有趣,学生积极参与,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经过旧识铺垫,提出问题:“两角差的余弦值是否等于两角余弦值的差?”学生很容易从刚刚旧识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在教学过程中,高老师采用探究式,小组合学的方式,先是引导学生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然后进入例题讲解,再到初步应用,最后应用升华,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整个课堂节奏紧凑高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范金辉老师现任数学组学科主任,同时为高一年级数学组备课组长。范老师在一中已经工作17年,教学业绩突出,长期任教重点班,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深受学生喜爱!连续多年获得“学生最满意教师”,2020年被评选为老河口一中“校级名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三节课,范老师首先向学生送上新年祝福,一段感情真挚的“告白”瞬间拉进了师生间距离。课堂开始,范老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交变电流的小视频,从物理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兴趣再次点燃!紧接着,学生在范老师引导下,以特殊函数入手,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三角函数图像,通关观察,归纳,总结,再经过范老师补充,层层递进,得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组老师认真听课,通过这两节课观摩,课后老师们相互交流,对这两节课发表自己看法,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都提出了对这两节课理解以及课堂不足地方,让青年教师们受益颇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是高一年级代表唐铸斌老师,姚水泉老师发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老师认为高新明老师的课堂突出了本节课重难点,课堂内容适中,难度适宜。课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出学生主体,老师把握课堂节奏能力强👍!同时,唐老师也给出了几点建议:1、学生在求cos75’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将cos75’变形为cos(45’—(—30’)),他觉得这种方法反而是最好的,高老师应该在这里进行点评一下。原因是这节新课后的下一节内容是《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而这位学生的变形思想,恰好提供了利用两角差余弦公式推导两角和余弦公式的方法。如果在这里做出点评,是不是就为下一节内容做好了铺垫?这也符合新课改要求——单元备课,防止碎片化教学。2、学生板书不规范。学生在黑板上演板过程存在问题,需要老师去及时纠正,在这里老师应该把过程完整写下来,教学生如何去规范答题。3、对于后面应用题,其中第2题是一个难点,这里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去讨论一下,如何去求角的取值范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范金辉老师的课,首先唐老师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这节课引入新颖,难点分解到位,课堂节奏好,方法归纳到位。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热烈!同时,有一个地方值得大家探讨。在后面应用里,对于w引入负值,这是可以的,属于难点内容。但是对于图像变换,是不是可以先通过诱导公式将w由负变为正,然后再进行图像变换,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姚老师赞同唐老师对两位老师课堂评价,也补充了自己看法:高老师本节课设计合理,内容难度符合班级学情。例题选择合理,从启发式到探究式,教学效果好,双边活动积极,很好完成了本节课内容。同时渗透情感教育,体现其较高的情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范老师以交流电为切入点引入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针对y=Asin(wx+a)中的几个参数特点,层层剥开,既有启发式引导,又有探究式小组讨论,整堂课设计流程一气呵成,体现了其较高的驾驭能力,教学效果明显。虽然有些瑕疵,但不得不说这节课课堂氛围活跃,是一堂效果明显的优质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是高二年级代表安福辉老师,王海英老师做出点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老师说:高老师课前通过随机抽取,公平选择学生回答,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上课的紧张感与主动参与感,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准备知识充分,学生学习新知由浅入深,接受理解容易,课堂形式灵活多变,时间充分利用,节奏紧凑,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明显,演板正确率高,美中不足,PPT课件颜色搭配不合理,内容呈现看的不是很清晰,重点内容突出不明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范老师以相关学科知识引入,程序合理,过渡自然,语言生动,整个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节奏紧凑,课堂形式多样,有分组讨论,有学生演板,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及时反馈效果好,课后总结到位,情感教育感染学生,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适时应景,学生情感投入较深,遗憾的是,课中讲解变换规则,结论获得略显进度偏快,学生对易错点,图象变换直观感受体验不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海英老师指出,高新明老师课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节课重点是公式推导,难点是公式应用。高老师推导公式准备充分,推导过程详细。在难点问题上,如果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自我突破,可能效果更好一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老师对范老师课堂亮点和前面几位老师看法一致。对这堂课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1、学生在画三角函数图像时,要注意单位长度的设定,在高考中,作图过程要求严格,这点应该强调下。2、图像变换问题,是不是从平移变换开始,再到伸缩变换要好一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平移变换,对图像平移变换更加熟悉,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内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由高三数学组组长冯森林老师和广校长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老师首先对两位名师的课堂以及各位老师的点评表示非常赞同。但冯老师更从另一个层面表达对数学组年轻老师的期望。他说希望年轻老师要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多学习,另一方面要多参加讲课,多出去比赛,看看外面变化,与时俱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师,只有这样,数学组才能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教研活动接近尾声,广校长做总结发言,她对两位校内名师的献课表示肯定,认为两位名师不仅注重了教师讲的精彩,也注重了学生学的精彩,两位老师都能够有意识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她鼓舞数学组青年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升讲课水平,认真做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踊跃参加教学比武,积累评选名师的资本,争评名师,争当名师,当实名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