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腊八粥

左手年华,右手倒影

<p class="ql-block">“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冬天渐深,寒意愈重,如果在腊八节吃上一碗香浓可口的粥,足以抵挡数九寒天里入骨的寒气。同时,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的序幕也就徐徐拉开了。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民谣就这么传唱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许多地方都有在腊八这天熬粥的习俗,所谓腊八粥,其实就是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一起慢火熬煮而成,用老舍先生的话来说,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了。</p><p class="ql-block">今天网上都在说腊八粥,晒腊八粥,周围的人也在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以往这个日子里,有很多寺庙会施粥,可是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估计只能中断停止。</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这里的习俗以前可不是这样子的,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一些风俗没能存异,渐渐被求同了而已。老同学如是写道:“记忆中的腊八粥和目前意义上的腊八粥完全不同!那时腊月初五吃的是粥,记得叫'五豆'饭,那时候粥里放的就是家常种的黄豆,花豆,白芸豆,黄豆,黑豆……记忆中最喜欢吃的是皂角豆,冬季的时候皂角已经很干了,妈妈会在前一天砸烂皂角,拣出皂角豆泡在暖水瓶里,到了第二天,肥肥大大的皂角豆就可以和其他的豆子一起,在柴火的炙烤下,沸腾翻越,美味在我的舌尖缠绕……腊月初八的时候也有吃腊八的说法 ,不过那时吃的是臊子面,不是粥。臊子也极其简单,就是红白萝卜的混合,家庭条件好的会有黄花木耳的身影,不过记忆中那也是美味,尤在舌尖缠绕……”  </p><p class="ql-block">读着她的文字,那久违的味道似乎也在我的舌尖缠绕。闭上眼睛,深吸口气,对了,这才是属于我们的习俗!“五豆”即腊八粥,腊八却是吃面,吃腊八菜__红白萝卜切成丁,配上豆腐块儿,用荤油焖炒,做一大盆,以后的几乎每一顿饭就都是搭配这盆菜,直到大年夜。关于它的回忆似乎并不那么美好,因为到最后吃得人发腻想吐。也许是距离太远了,现在想起,却有那么一丝怀念。</p><p class="ql-block">小时候进入腊月后,妈妈们把这两个日子总是记得牢牢地,头天晚上就会做准备,比如泡豆子,切萝卜丁。而我们,一吃到这两样饭,就立即知道快要过年啦!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怎么可能不馋呢?过年就意味着吃香的喝辣的,意味着有难得吃一次的肉肉,有大把大把的花生瓜子糖……于是心里就开始期待,就掰着指头计日子,虽然那盆腊八菜吃得人腻烦反胃,但随着它的量越来越少,屋子扫刷了,肉割了,豆腐买了,新衣服也做好了,对联写了馍蒸了, 雀跃的心情就越来越高涨,终于在年三十儿那晚再也压制不住了,“砰”得一声,和烟花爆竹一起飞上了天!  </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这里,有些人今天传承老一辈的传统做臊子面,因为腊八粥,她们在初五吃过了!我初五时没吃五豆,今天刚好家里人多热闹,打算好好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一家人坐在一起,灯火可亲,碗里粥温,言笑晏晏,一起过个腊八节。最好记着泡十来头腊八蒜,等它色如翡翠时,刚好就能过年吃饺子用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