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那些事

随遇而安

<p><br></p><p> 早就有学者讲:“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p><p><br></p><p> 美学专家宗白华先生是这样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状态的:“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p><p><br></p><p> 魏晋时期是指从曹操统治开始截止刘裕统治开始,这段时间的人们摆脱了礼教的束缚,人性的光辉充分地发挥出来。用嵇康的一句话:“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而任自然。”</p> <p> 庙堂之事&nbsp;</p><p><br></p><p> 既然魏晋时期是从曹操统治开始,那么我们就从曹操开始谈起。</p><p><br></p><p> 曹操出身不好,他的父亲投靠了当时的大太监曹腾,改曹姓做了曹腾的养子。宦官养子之后这个身份让曹操一直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可。</p><p><br></p><p> 西汉末年,由于宦官乱政,袁绍他们诛杀宦官,曹操也参与其中,有清流大臣就问曹操:“阿瞒(曹操小名),你本是宦官的养子之后,有什么资格参加我们这样高尚而伟大的行动?”然后曹操徐徐地道:“干君何事?”</p><p><br></p><p> 曹操机智多谋英勇善战,虽然战功赫赫甚至后来官位很高,但仍然不被主流社会认同。</p><p><br></p><p> 有个叫宗世林的人,出身名门望族,曹操一直想结交这个人,而宗世林就是不理他。后来曹操当上了宰相,有一天遇到宗世林说:“现在我们可以交往了吗?”宗世林冷冷地说:“松柏之志犹存。”意思是:就算你当上了宰相,我仍然松柏之志犹存,不会跟你结交的。作为宰相的曹操听了此话没有做声,依然逢年过节让自己的儿子到宗世林府上去拜见。</p><p><br></p><p> 许邵曾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哈哈大笑,足以看出曹操的豪放不羁。而他尴尬的出身有让他无奈,我们甚至能体会到其内心自卑与自负交织的痛感。正是这个尴尬的出身,罗贯中也及不喜欢曹操,因此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对曹操多处丑化,以至于后人对曹操多有误解。其实,曹操是历史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个统治者。他的诗气势磅礴,时而又充满柔情,那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体现了他浪漫的一面。他将统治者和诗人这两个身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魏晋风华》一书的作者魏风华是这样评价曹操的:“曹操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人物了,这种伟大超越了刘备、孙权、诸葛亮加在一起,于政治、于军事、于文学,所谓建安风骨,孟德(曹操)一人之风骨而已。”</p><p><br></p><p> 曹操将王位传给了儿子曹丕,曹丕的修为略差于曹操。据说曹丕在得知曹操要把王位传给他的时候非常激动,回到家拉着幕僚的手跳了起来:“到手了,到手了……”幕僚冷静地说:“一个人成为一国之君,这是一个特别严肃而重大的事情,每一个人在得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得特别庄严肃穆,特别沉重,因为这么重的担子放在了你的肩上。”</p><p><br></p><p> 曹丕接过王位,立即代汉建魏,称帝之后的曹丕做过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去参加好友王粲(càn)的葬礼,因为王粲生前喜欢驴叫,因此他就提议大家每人模仿驴叫一声送王粲最后一程,包括曹丕在内的好友都学驴叫以送王粲。皇帝在大庭广众之下学驴叫,这可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时期皇帝都这么狂放不羁,民间名士的的放旷就容易理解了。</p><p><br></p><p> 曹丕执政后的策略是把所有的兄弟都赶出京城,封他们到边远地区做王,不召见不许回来。这个策略给了司马家极大的空子。</p><p><br></p><p> 作为曹丕身边重臣的司马懿儿孙满堂,数年后朝廷基本由司马家掌控。那句:“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我想是人人都熟悉的一句谚语,说的就是当时的司马昭时刻想篡权称帝。此时的司马昭作为大将军掌握着曹魏末期的大权。</p><p><br></p><p> 之后毫无悬念地司马家夺取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做了晋国第一任皇帝——晋武帝。司马家吸取了曹家的教训,封司马姓氏很多王,这也为之后的永嘉之乱(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p><p><br></p><p> 司马炎温和仁厚,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用了“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形容他。有一故事可以说明司马炎的为人,就是司马炎有一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诸葛靓(此诸葛靓非彼诸葛亮),后来诸葛靓随父投靠东吴,之后司马家灭掉东吴。诸葛靓的父亲战死沙场,司马炎与诸葛靓感情很深于是就把他接回魏国养着。诸葛靓就是不肯见司马炎,在诸葛靓姐姐的安排下俩人终于见面了,司马炎过去亲切地拉着诸葛靓的手说:“还记得咱们小时候那些在一起玩的情景吗……”话一出口,诸葛靓泪如雨下,哽咽着说“我不见你就是不想想起这些伤心事,我不能够学古代的刺客那样把炭吞到喉咙里边改变声音,把脸划烂,然后来刺杀你,我都已经觉得很对不起我的先人了。”司马炎这才知道诸葛靓根本没有放下伤痛,非常羞愧,回家后好几天不出门。</p><p><br></p><p> 晋国第二位皇帝是司马衷——晋惠帝。相信大家比较熟悉,他就是那位语出:“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据说当时大灾年,民不聊生,老百姓没有粮食吃,饿死无数。当臣子们把这个消息汇报给惠帝司马衷时,他不解地问大臣:“(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p><p><br></p><p> 还有一次这位惠帝在庭院里听到青蛙的叫声便问随从:“你说这青蛙是为管家叫呢还是为私家叫呢?”机智的随从回答:“在官家院子就为官家叫,在私家院子就为私家叫。”</p><p><br></p><p> 就是这位傻皇帝也曾做过让人刮目相看的事情:他在位期间的八王之乱,八个司马家的王相互打的不可开交,一次,有人裹挟着他前去作战,当时他的幕僚嵇绍(嵇康之子)守护他左右,当对方砍杀过来时,嵇绍挡在他前面,危机时刻这位傻皇帝竟大声喊:嵇绍是竹林七贤嵇康先生的儿子,是我的大臣,不许杀他!”对方回答:我们得到的命令是,除了皇帝格杀勿论。”后来惠帝在战场上穿的衣服一直不让人洗,他说“不要洗不要洗,上面有嵇绍先生的血。”这位傻皇帝竟如此的重情重义,着实令人感动。</p><p><br></p><p> 司马家也出现过聪明的皇帝,东晋元帝司马睿儿子司马绍幼年时经常坐在元帝腿上听从北方过来的人讲长安如何如何,洛阳怎样怎样……有一次元帝司马睿就问儿子“长安远还是太阳远?”司马绍回答:太阳远。问其原因,回答:“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听后大喜,觉得儿子实在是聪明。第二天上朝就与诸大臣谈及此事,并当场问了儿子司马绍同样的问题,这次司马绍回答:“太阳近。”元帝不解地问为什么,司马绍答:“我每天抬头可见太阳却不见长安。”这句出于孩子之口且富有诗意的乡愁使得在场众大臣掩面而泣……这位司马绍就是后来的晋明帝。</p><p><br></p><p> 其实元帝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当年元帝喜得皇子,之后就大赏群臣,大臣殷洪乔客气地谢皇帝:“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赏赐呢?”元帝笑答:“此事即可使卿有勋焉?”大白话就是:大臣殷洪乔客气地说在皇帝得皇子这件事上他没有功劳怎么好意思得赏?皇帝笑着说:我生孩子的事,怎么能让你有功劳?皇帝与臣子间如此轻松调侃,这在历史上极其少见的。</p> <p> 竹林七贤</p><p><br></p><p> 魏晋时期在民间有著名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由阮籍、嵇康、山涛(山巨源)、刘伶、阮咸(阮籍的侄子)、向秀、王戎七人组成。</p><p><br></p><p> 竹林七贤中每个人都是博学多才,同时基本都追求精神自由,大都不愿做官,追捧道教,信奉黄老,喜欢玄学。其中阮籍是七贤中的核心人物。这七个人知识渊博多才多艺,都是当时的名士,所以首先以“贤”冠之,至于“竹林”是指这几个人经常聚集的地方,在当时的河内郡,就是云台山,现在的焦作,当时的达官贵人都喜欢在这里建别墅。</p><p><br></p><p> 起初是山涛、嵇康和阮籍三人携手入竹林,三人在里面狂放地喝酒、吟诗、弹琴、打铁、清谈玄学后来慢慢地其他几位也加入其中。</p><p><br></p><p> 魏晋名士狂放的作派在阮籍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风流倜傥,放荡不羁,言谈举止常出人意外。他经常一个人驾车狂奔,穷途末路时又痛哭而返,足以看出他内心的孤独与痛苦。</p><p><br></p><p> 阮籍与司马昭关系很好,有次司马昭设宴款待群臣,阮籍也在被邀请之列,时值阮籍母亲刚过世不久。这在当时至少要守孝三年,娱乐酒肉是禁忌的。阮籍在饭局上双腿叉坐,懒散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臣何曾义正严辞地要司马昭以孝的原则处置阮籍,阮籍旁若无人地继续喝酒吃肉。司马昭低头想了想,然后抬头说:“阮籍因为母丧,导致精神委顿如此,你不能与他分忧,这是为什么?况且有疾在身而饮酒食肉,原本也是合乎礼的。”所以狂放不羁的作派与曹魏及司马家宽泛的管理环境有关。所以有人说阮籍常有,而司马昭不常有。</p><p><br></p><p> 阮籍在广武楚汉战场发出的那句千古之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至今被后人引用。</p><p><br></p><p> 长啸也是阮籍的一大爱好。阮籍有一天跑到苏门山(河南辉县),遇到了住在苏门山的隐士孙登,俩人面对面谁也不讲话,阮籍突然长啸一声,孙登用眼神示意阮籍再长啸一次,之后孙登仍然没有说话,阮籍就驾车下山,走了很远的时候,传来孙登长啸的声音,俩人用长啸完成了精神上的交流。孙登就是阮籍后来写的《大人英雄传》的主角。王维有句“……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也许古人喜欢用长啸的方式表达情感吧!</p><p><br></p><p> 嵇康也是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嵇康最大的特点是帅,曾有人对七贤之一的王戎说:“嵇康之子,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鹤立鸡群)。” 王戎回答:“你这样说是因为你没见过他的父亲嵇康,嵇康在的时候有次在山上采药,有人遇到他以为遇到了神,潇洒至极……”</p><p><br></p><p> 嵇康的爱好是打铁,陪他打铁的常常是向秀。光着膀子浑身肌肉打铁的嵇康与向秀成为当时竹林中的一道风景。嵇康曾写过很有名的文章《与山巨源绝交书》,宣布与山涛绝交。原因是山涛给朝廷举荐嵇康从政做官,嵇康不愿意而写了此文章,表明了与司马家不合作的态度。正是文章中那句“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嵇康视琴如命,赴刑前从容淡定,悠悠然弹了一首《广陵散》,之后琴毁人亡,从此人间没了嵇康,世间再无《广陵散》。</p><p><br></p><p> 司马昭对竹林七贤中的其他人宽容有加,为什么非要杀掉嵇康?表面原因是因为嵇康替其朋友吕安打抱不平,然后上升到孝与不孝的问题,有人借题发挥以孝的原则处置嵇康。真正的原因是嵇康娶了曹家的公主,嵇康之妻是曹操的曾孙女,嵇康属于曹家派系。司马昭曾想招安嵇康到朝廷做官,嵇康采取了完全不合作的态度,愤怒之下杀了嵇康。嵇康临刑前的淡然平静,从容弹曲将魏晋名士的雅量演绎的淋漓尽致。</p><p><br></p><p> 山涛才华不及阮籍与嵇康,但雅量超乎二者。山涛在竹林七贤中年龄最长,为人低调,有雅量而不露锋芒。很少像嵇康那样撰文明志,或者像阮籍那样写诗抒怀。山涛一直在地方做官,清正廉洁,善于迂回保全策略。嵇康与山涛并没有真正决交,那份《与山巨源绝交书》只是表示与司马政权决裂。嵇康赴刑前还是告诉十岁的儿子嵇绍有困难找山涛伯伯……</p><p><br></p><p> 之后山涛一直照顾嵇绍,直到后来嵇绍长大做了晋惠帝司马衷的幕僚。</p><p><br></p><p> 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是唯一靠喝酒在历史上留名者,提起刘伶便会想起李白《将进酒》中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大概指的就是刘伶吧!刘伶是七贤中唯一什么也不用做,喝酒喝到极致的人,他时常一个人携一壶酒坐着鹿车(鹿驾的车),后面跟一个扛锄头的人,并对那人说:“死便埋我”。</p><p><br></p><p>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也是一个极其幽默有趣的人,阮咸懂音律,并将从胡人传来的琵琶改造成一种适合汉人弹奏的乐器,这种乐器就叫阮。</p><p><br></p><p> 阮咸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魏晋时期,每逢七月初七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在院子里将自家的好看的衣服,绫罗绸缎晒出来,其实也是大家炫富的机会。阮咸这一天却把自己的粗布内裤挂在院子里醒目位置,别人见了笑问:“你挂点好看的不行吗?挂个破内裤干吗呢?”阮咸笑答:“大家都在炫,我也未能免俗。”这就是成语未能免俗的来历。</p><p><br></p><p> 向秀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永远是与嵇康一起打铁的画面。向秀性格比较柔和,没有嵇康那么极端,后来向秀出来做官,有人说是司马昭逼迫的,其实未必。向秀谈不上跟司马昭关系多好,但你叫我做官,我就本本份份做好我的官。在他内心是将儒教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后来在路过嵇康家时向秀写下来《思旧赋》,表达了对嵇康的怀念。</p><p><br></p><p> 最后一位王戎,是琅琊王其中的一位。王戎留给后人一句成语是:卿卿我我。王戎的老婆喜欢把王戎叫作卿。在古代,只有特别亲近的人才能叫卿,不够亲近的人不能叫卿,而且妻子把丈夫叫作卿是不合礼法的。因此王戎就对妻子说:“以后你不要这样叫了,这个在礼上说不过去。”他的妻子回答:“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意思是:我是因为爱你,喜欢你,我才把你叫卿,我不把你叫卿,谁把你叫卿?这就是卿卿我我一词的由来。</p><p><br></p><p> 王戎非常重感情,后来官越做越大,之后竹林七贤已经解散了,有次他路过黄公酒垆,这是他们七人之前常去的小酒馆,想起曾经在这里酣畅淋漓酩酊大醉,就对身边的人说:“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一语道出对故人的怀念。这便是“邈若山河”一词的来历。</p><p><br></p><p> 竹林七贤在当时的地位很高,以至于没有人轻易评论他们。如今,竹林七贤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文化符号,被后人崇拜敬仰……</p> <p> 士族大家</p><p><br></p><p>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的两句,其中“王谢”指的就是魏晋时期的两个大家,王家与谢家,这两家到底有多厉害?我们先说说琅琊王家。</p><p><br></p><p> 据说西晋的时候,有一个人去拜访太尉王衍,在那里见到了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当时在朝廷做官的王敦(后来成为东晋大将军),朝廷高官王导(后来成为东晋宰相),到别的屋子看到名士王诩和王澄。回来以后,对周围的人讲“今日之行,满目琳琅珠玉”。这就是“琳琅满目”一词的由来。这个琳琅珠玉的王家还出现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这些精彩人物,到了明朝,众所周知的王阳明也是琅琊王家的后代。</p><p><br></p><p> 王羲之给后人留下了“东床快婿”一词。是说有人到他家挑女婿,其他人都中规中矩正坐等待挑选,唯有王羲之坦胸露怀躺在东床上,表现出不羁的样子,然而却被选中。后来人们用东床快婿来形容为人豁达才华出众的女婿。</p><p><br></p><p>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与王羲之的书法齐名,王献之非常自信,有人曾问王献之:“你觉得你父亲的字与你的字相比,谁的更好?”王献之毫不犹豫的回答:“我的好一些吧!”若继续问“怎么有人说你父亲的好一些呢?”王献之会轻蔑地补上一句:“他们懂什么!”</p><p><br></p><p> 王羲之的另一个儿子王徽之把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发挥到了极致。他给我们留下了雪夜访戴这个故事:在一个下着雪的夜晚,突然兴致盎然想起找朋友戴安道,乘了一夜的船到了戴安道的家门口,举手敲门的那一瞬间,突然兴致全无,于是转身乘船而返。他自己的解释是:乘兴而来 兴尽而返。王徽之这种只享受过程不问结果的潇洒做派实在让人神往。</p><p><br></p><p> 就是这个琅琊王家,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161个人,其中做到一品官的达到15个人。所以东晋时期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就是说东晋天下一半是王家的一半是司马家的,两家共同治理天下。</p><p><br></p><p> 王家兴盛的起点要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第一大孝子王祥,“卧冰求鲤”讲的就是王祥孝敬并不怎么贤良后母的故事。王祥以孝被推举出来之后,地位越来越高,到最后,据说王祥是唯一一个见到司马昭可以不下拜的人,而司马昭对他还是毕恭毕敬,可见古时候孝有多重要。&nbsp;</p> <p>  谢家也是很多人在做官,谢家的崛起是从东晋谢鲲开始的。谢鲲是谢安的伯父。谢安有一次把他的子侄们召集在一起问:“为什么我总希望谢家子弟出类拔萃?你们谁能回答我?”这时候谢安的侄子谢玄站出来讲:“就好比芝兰玉树,都希望能长在自己家的庭院里。” “芝兰玉树”就形容谢安家人才济济的样子。</p><p><br></p><p> 东晋时期,北方基本由苻坚统一。由游牧民族起家的苻坚在北方已经十分强大了。苻坚认为,南方的东晋不仅兵少人弱,而且那些人整日清谈玄学,根本就不是打仗的料。苻坚有句“投鞭断流”,就是说他的人多到把鞭子扔进河里河水就会断流,还怕打不赢东晋吗?</p><p><br></p><p> 知道苻坚要过来打东晋之后,整个东晋朝廷人心惶惶,都认为这次东晋真的要完蛋了,而谢安只淡淡地说了句:“既然苻坚要来,就在这里把他料理了吧!”然后他在整个军事部署方面,举贤不避亲,用的全是谢氏一族,弟弟谢石为大都督,侄子谢玄为先锋,儿子谢琰随征,他自己在家里待着跟人下棋。</p><p><br></p><p> 东晋兵少,只能速战速决,不宜长时间消耗。因此谢玄就给苻坚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咱们干脆决战吧,你往后退一点,让一点地方,我将兵马渡过去,上了岸以后,咱们直接开战,不再进行谈判。苻坚爽快答应,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苻坚是想:如果东晋的士兵在上岸的过程当中立足未稳,他们突然冲上去一杀,这些人就死定了。</p><p><br></p><p> 苻坚按照谢玄的要求往后退的时候,谢玄安排的内线,以及许多早年间投降了苻坚但是心里并不服气的那些人,突然在军中大喊,秦军(苻坚军队)已大败!秦军大败!……</p><p><br></p><p> 苻坚的部队正挤在一起往后退,后退当口一听到大败的消息信以为真撒腿就跑,就这样苻坚的兵不顾一切仓皇逃跑,谢玄带兵奋起直追,苻坚的部队只管跑,谢玄只管追杀…… 由此产生了两个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p><p><br></p><p> 谢玄胜利的消息传回来时,谢安正在与人下象棋,看罢来信默然无言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就赶紧问:“淮河之上打仗这事怎么样了?”谢安轻描淡写道:““小儿辈大破贼。”</p><p><br></p><p> 谢安主导的这场场淝水之战,不但保住了东晋王朝,也让谢安名震天下,他自始至终风雅淡定的表现也着实让世人见识了他的雅量。</p><p><br></p><p> 谢安的一生当中,既实现了政治抱负,又保持了名士的风度,他的一生应该是完美的,与历代同行的李斯、霍光、曹操、诸葛亮、王猛包括后来的王安石、张居正相比,活的自然轻松洒脱,一直保持高雅的名士风范,又实现了个人的政治抱负。</p><p><br></p><p> 谢家终结在谢灵运这里,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出生于谢安去世那年。谢灵运时期已经到南北朝了。刘裕杀掉东晋的两个皇帝自己称帝,开始尊孔重儒。</p><p><br></p><p> 谢灵运在南朝(刘宋)做官,但他一如东晋时期的狂放做派,放荡不羁,整日随同一大帮人旅游,成为当时的旅行家,李白那句:“脚着谢公屐,身蹬轻云梯。”指的就是谢灵运。</p><p><br></p><p> 南朝刘裕时期回到了儒家正统,放荡不羁的谢灵运成了南朝的另类,最终被杀。</p><p><br></p><p> 正如魏风华先生所讲:“在当下的时代,我们追寻魏晋,是因为那一代名士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性情率真、爱惜自我,他们高旷美好的品格,透过千年的时光震撼着我们的内心。我们追慕,是因为我们缺乏,我们迷失,并准备在污浊中继续执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怀念,是因为我们的祖辈曾经拥有远远比我们纯粹的深情。”</p><p><br></p><p> 2021年1月6日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