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桥飞向南北,天堑变通途”。去德夯苗寨要经过矮寨大桥,架在德夯大峡谷上的矮寨大桥,别名矮寨大悬索桥,为双层公路、观光通道的两用桥梁。是湖南湘西吉首市西北部公路的构成部分,也是包头一茂乡口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65)关键工程。</p><p class="ql-block"> 矮寨大桥由2007年10月28日动工兴建,2011年5月20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于2012年全线贯通。大桥象条钢铁巨龙横卧在山间,两边陡峭的山谷常年被云雾迷漫所笼罩,而称之为“湘西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矮寨大桥西起坡头隧道,东至矮寨二号隧道,大桥全长1779米,主桥全长1414米,桥面为双向四通道,大桥釆用独特的主体结构艺术造型,其两侧山头依势而建,桥塔顶端釆用牛角图案,该图案为当地民族的崇拜物和吉祥物,两山对峙与牛角状桥塔的弧形悬索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矮寨大桥设计制造创了四个世界第一,一是在355米上空跨越大峡谷,大桥主跨1176米跨峡谷悬索桥;二是首先釆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设计方案;三是首次釆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四是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衍课。被誉为桥粱建筑史上之壮举而截入吉尼斯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 过了矮寨镇4公里便是德夯苗寨了,德夯苗寨,苗文意为“美丽的峡谷”。峡谷内山势陡峭,绝壁高耸,峰林重叠,整个寨子都在四面群山环抱中。寨子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秀丽迷人。</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年前苗族始祖蚩尤和炎黄二帝并列为中华三祖。炎黄二帝擒杀蚩尤后,蚩尤部落从中原迁徙南方一带,苗族分散到云贵高原及世界各地,在中国许多著名的苗族村寨,德夯苗寨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德夯苗寨是天下闻名的苗鼓之乡,这里的苗族男女老少皆爱“跳歌”,曾出现过三代苗鼓王。繁衍在德夯苗族同胞千百年来以歌为媒,歌舞沉酣。这里每年定时举办百狮会、过苗年、四月八、三月三歌会、赶秋、接龙、椎牛等苗族民间活动。吹笙跳鼓、拦门敬酒、隔山恋爱盘歌等苗族民俗民风。</p> <p class="ql-block"> 德夯苗寨依山而建,一条马路直至峡谷深处,公路两旁新建楼房开设了客栈、饭馆。由于疫情时期,前来苗寨的游客寥寥无几,显得若大景区内幽静冷清,失去已往的热闹喧嚣声。</p> <p class="ql-block"> 苗寨里的接龙桥,修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古桥高约8米、桥身长17米、宽4.5米,以青石为主材,用糯米浆、石灰粘合,石拱桥按照传统工艺制造,桥头两端是用巨大的石板铺就,石板路连接九龙溪两岸的苗族村寨。接龙桥是苗族进行“接龙”活动,沟通人神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过了接龙桥顺着九龙溪深处是流纱瀑布,这里可乘景区车前去,沿路的景色极为壮观,颇有张家界峰林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流纱瀑布,位于九龙溪的源头,瀑高216米,是我国瀑布之冠。丰水时期,滚滚瀑水从悬崖上飞落深潭,犹如九龙翻波,吞云吐雾,声若巨雷,震撼山谷,蔚为壮观!枯水期,流水飘下悬崖,时而如轻纱拂面,时而似珠帘悬挂,宛如白纱飘落,婀娜多姿、温柔秀雅。</p> <p class="ql-block"> 游完流纱瀑布返回苗寨,一条木栈小道去往天问台方向,从木栈道望去整个苗寨镶嵌在大山凹处,苗寨吊脚楼错落有致,顺着山沟排列组合。人们称赞德夯苗寨:“一人盘古到如今,佳境蓬莱何处寻?莫问仙神询去何,湘西德夯醉游人”。</p> <p class="ql-block"> 过了玉泉门,沿着蜿蜒曲折的小道往前走,两边山峦叠嶂,一条小溪瀑布顺着山势往下流淌,路上空旷无人,只听见鸟🐦类的尖叫声,人仿佛进入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顺着山势小道一路上峡谷深壑、瀑布飞泻、群峰竞秀、古木奇花、珍禽异兽,体现湘西特有的山区特征。</p> <p class="ql-block"> 椎牛花柱,“椎牛”苗语为“拔尼”,即“吃牛”之意。它是苗族最大祭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于苗族远古的渔猎文化时期。山顶上的石柱被称为椎牛花柱,椎牛花柱为石灰岩体,內部节理和裂隙在物理风化和生物作用等共同参与下,裂隙不断扩大致使外部岩块失稳,不断坠落和崩塌,产生了约50米的岩柱。</p> <p class="ql-block"> 德夯苗寨天问台在峡谷深处绝壁高崖之间,是_一座指天问道的高台,上登天问台道路比较崎岖,没有缆车,全靠步上下。站在台上可观赏四周风光美景,美不胜收;台下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看后使人毛骨悚然。天问台在国际地质界称为“金钉子”剖面,是世界地质奇观。</p><p class="ql-block"> 天问台的来历,相传屈原遭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沅澧一带,屈原携婵娟驾着一扁舟远行。忽见远方一独立石峰,高出地表有一平台,两间屋子大小,只见云蒸霞蔚,紫气直冲牛天。屈原大惊问这为何方,渔夫告诉他说:“这是仙人登天的地方”,屈原愤懑地说:“我正要上天问天帝许多问题呢”?屈原登上天问台并作出了著名的《天问》,以后当地人称此台为“问天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