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金寨走出59位开国将军

兵:姜文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也是一片光荣的土地,这里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21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年首,一部全景式展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以安徽金寨县59位开国将军为主体人物的大型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将于1月7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1月8日起在安徽卫视播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安徽省金寨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红四方面军、红25军和红28军的主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战争年代,十多万金寨儿女投身革命,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已被追认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1093人,占全国在册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十分之一。金寨先后诞生了多支主力红军,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他们中有两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将军、中将徐立清、皮定均、陈先瑞……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金寨县将军名录 (59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上 将 (1位) 洪学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 将 ( 8位) 皮定均 张贤约 林维先 李 耀 陈先瑞 曾绍山 滕海清 徐立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少 将 (50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丁世芳 卜万科 于 侠 马琮璜 王凤梧 方子翼 方升普 邓忠仁 邬兰亭 严家安 杨克武 肖全夫 肖选进 吴诚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佘积德 余嗣贵 闵鸿友 汪乃贵 汪少川 宋 文 宋 维 王远芬 李家益 余 明 宋承志 张行忠 张贻祥 陈 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陈 祥 陈伯禄 林 彬 林乃清 周发田 周时源 胡继成 赵遵康 徐其海 陶国清 戚先初 康烈功 林大南 詹化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漆远渥 熊 挺 宋维拭 陈宜贵 胡鹏飞 董宪池 傅绍甫 程 明</span></p> <p class="ql-block">洪学智上将(1913—2006),安徽金寨人。1929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副师长、军区副司令、军区司令、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副司令等职,参加了长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省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石油化工局局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政协副主席等职。参与指挥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万山群岛战役、抗美援朝等。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2006年11月20日在北京病逝。</span></p> <p class="ql-block">皮定均中将(1914-1976)</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乡童子团中队长、县童子团团长。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红一军、红四军任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0月随军西征入川。1933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三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任第三十五团二营教导员、红九军军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多次反“围攻”作战。1935年5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0月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1936年7月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第一营营长,10月长征到甘肃会师。1937年1月任庆阳步兵学校(教导师)第二团团长。抗日战争初期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第一营营长,师特务团团长。1940年2月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8月任河南军区豫西独立支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建立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1946年秋率全旅从中原突破国民党重兵包围,转战数千里胜利到达华东解放区。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9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军长。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二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1976年7月7日,亲临福建沿海前线视察,因飞机失事以身殉职。</span></p> <p class="ql-block">张贤约中将(1911-2002)</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通信排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红四军军部通信队队长,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副团长、团长、十二师师长,援西军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教导团团长,先遣支队支队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一二九师干部轮训大队大队长,延安军政学院第三队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副旅长、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六军副军长、政治委员兼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西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总后勤部顾问、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  陈先瑞中将(1914-1996)河南商城县大阎家湾(今属安徽金寨县)人,汉族。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参加长征。1935年9月,任鄂豫陕特委常委等职,经历大小战斗100余次,率部歼敌4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等职,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任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48年春,陈先瑞先后任豫西军区、陕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十九军副军长,围剿国民党残部和地方土匪,歼敌数千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任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5次赴朝参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1年后历任北京军区、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顾问等职。1988年8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章。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1月10日,陈先瑞因病在北京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林维先中将(1912-1985)</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司令员,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85年7月28日因病在武汉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李耀中将,1911年12月24日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双河区桃岭乡东岳村一个雇农家庭。四五岁起随母亲外出讨饭,六七岁起给 财主家放牛。</p><p class="ql-block">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1929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军第1师第3团机枪连班长,皖西北道苏维埃政府通信排排长,六安县保卫局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红27军第3团营长兼政治委员,红28军军部手枪队队长兼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单身扛着重机枪追歼逃敌,累得吐血仍继续向前追击,被战友们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随红25军长征。任红25军第223团连指导员。到达陕北后,任陕北红军干部学校政治队政治委</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中原军区鄂豫陕军分区成立后,兼任分区政治委员和中共鄂豫陕地委书记。同年6月任陕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襄樊、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兼任第19军副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p><p class="ql-block">1977年12月由顾问改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2003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曾绍山中将(1914-1995)</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政治部少年宣传队队长,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少共团委书记、少共国际团排长,第10师28团一营书记、师政治部秘书、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司令部作战股股长,13团参谋长,385旅参谋长,太行军区新编第十旅副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员,皖西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11军军长。</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川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顾问。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月26日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81岁。</span></p> <p class="ql-block">腾海清中将(1909-1997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游击队。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班长,第三十二团副连长、连长,四川巴中游击队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支队第二团团长,八路军第四纵队五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九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徐立清中将(1910年4月生,安徽金寨人)193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初中,中将军衔。1929年4月起参加赤卫军、游击队,为队员。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为红一军三十二师经理处监护连战士。1930年夏起任红一军三十二师经理处书记。1930年冬起任红一军三十二师政治部收发员。1931年春起任红四军十一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科长。1932年秋起任红四军十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3年初起任红四军十一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红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1934年夏起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卫生部政治委员。1936年11月起任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卫生部政治委员。1937年7月起任援西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股股长,10月起兼任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至1942年任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38年冬起任冀南东进纵队代政治委员。1940年6月赴延安入军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在中央党校任支部委员。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六军政治委员,6月起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兵团党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3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为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省金寨县人民政府联合策划、摄制六集4K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该片从现实入手,通过寻访体验、角色配音等拍摄、制作手法呈现了革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血性贲张,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忠诚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该片时间跨度从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分为六集:《革命火种》《红军摇篮》《生死转战》《北上先锋》《铁血坚守》《将星璀璨》,每集50分钟。主创团队历时一年半,拍摄了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成军地以及红四方面军、红25军长征出发地、主要途径区域、会师地、重大事件发生地等,足迹遍布全国近20个省市60多个县市;同时,前往俄罗斯、美国等地进行境外拍摄。值得一提的是,该片通过寻访式拍摄,呈现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中国学生档案、一封国宝级的红军家书、藏在子弹壳里的借粮条、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的来历、金寨籍开国将军詹大南的抢救性拍摄、多位百岁老红军的深度采访……该片通过多种创新手段,用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为今天的年轻观众打造了一部有声有色的纪录片式“思政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仅物质上要富裕,精神上也要强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作为重大题材文化作品,紧扣“初心”和“使命”这个时代主题,深入挖掘历史题材的当代价值,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伟大时刻,为主旋律打造培根铸魂的文艺作品,为人民群众献上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致敬历史、引领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月7日晚8:00锁定央视纪录片频道,1月8日晚9:20锁定安徽卫视,关注《八月桂花遍地开》!缅怀革命先辈,致敬开国将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