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风情差异

HZQ 黄

<p class="ql-block">中美风俗文化差异:</p><p class="ql-block">我在中国生活了六十余年,又在美国居住了十五年有余,想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个对比小结,留给自己参考留存。</p><p class="ql-block">1,住房位置</p><p class="ql-block">美国的富人喜欢住在郊区,住在山上,住远离喧闹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美国的穷人大多住在城中,住在公寓里,因为这里公共交通发达,距离超市更近,生活成本更低一些。</p><p class="ql-block">中国大城市,一环路,二环,三环内的房屋价格明显高于郊区,离开中心越远,则房价越便宜。迫使经济能力差得人购房选择在远郊。</p><p class="ql-block">2,聚餐</p><p class="ql-block">美国人喜爱自助歺形式。菜品,主食,饮料酒水等都摆放在侧面,备有公勺公夹等工具,客人们自己动手去拿取到自己的盘中,然后围桌而坐歺饮。</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请客吃饭则喜欢围着一个大圆桌,而用公筷的习惯极不普及,这是极不卫生的。</p><p class="ql-block">中国旅游团在外进歺,也喜点中歺馆,众人素不相识,围桌而坐,你一筷,我一勺,夹舀着同一盘菜,吃着10人一桌的包歺,让老外深感惊异。</p><p class="ql-block">3,面子</p><p class="ql-block">美国人请客,菜品数量有限,酒饮料管夠。</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请客,鸡鸭鱼肉,晕素搭配,酒水饮料,品种齐全,大盘大碗,份量超额,反正是绝对管夠,吃不完还可以打包夠下一顿的,浪费有余是经常的。如此,才显得大方,好客!</p><p class="ql-block">4,敬酒</p><p class="ql-block">美国人请客,第一杯可能是主人倒给你的。然后,喝多喝少就由自己掌握了。</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请客,主人会反复劝酒,甚至想出各种理由,要求客人喝酒。好像不把客人灌醉就是没把客人招待好一样。</p><p class="ql-block">5,酒类</p><p class="ql-block">美国人最喜欢红酒,请客时以葡萄酒为主,辅以啤酒。</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请客主要是白酒,而且大多是高度酒。</p><p class="ql-block">6,汤</p><p class="ql-block">西歺是先上汤,后上菜。</p><p class="ql-block">中歺是先上菜,后上汤。若是汤一上,客人就知道所点的菜已经全部上完了。再吃点水果就可以散席了。</p><p class="ql-block">7,饮水</p><p class="ql-block">美国人喜爱冷饮,喝水要喝冰水,即水中加冰那种,牛奶也是直接从冰箱里取出即喝。即使生病住院,也是喝的冰水。女子经期,怀孕,甚至刚生完孩子喝的水必定是冰水!在美国,每一个旅馆里,都会有免费的冰供你取用。冰,已经是必需品了。</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要喝热茶,热水,喝牛奶一定是热的。在美国歺厅或者酒店,想要喝点热水还真是不容易,解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美旅游时带个电水壶,自己烧开水,还要准备一个保温杯,出门时自己随身携带,这样才能够喝到你需要的热水。</p><p class="ql-block">8,歺桌必备</p><p class="ql-block">美国的歺馆歺桌上必有盐和胡椒粉。</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歺桌上摆放的是酱油和醋。</p><p class="ql-block">9,拥抱</p><p class="ql-block">美国人,亲朋好友们见面都会热情地拥抱。</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见面大多是礼貌地握手🤝!绝少拥抱亲吻。</p><p class="ql-block">10,思维</p><p class="ql-block">美国人思维是从小到大。</p><p class="ql-block">例如,写信封地址从小到大。首先是门牌号码,其次是街道名,再次城市名,再州名,最后是国家名。</p><p class="ql-block">写时间,按照日月年的顺序,或者是月日年,反正年要在最后。</p><p class="ql-block">中国,一切是从大到小,与老美刚好相反。</p><p class="ql-block">11,人之初</p><p class="ql-block">美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p><p class="ql-block">到教堂,是去忏悔。因为自己犯错犯了罪,求神来赦免。</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认为性本善。</p><p class="ql-block">到寺庙求福,求祿,求寿。求升学,求升官,求发财,求生子,求免灾,求姻缘,求幸运⋯</p><p class="ql-block">12,对狗🐩态度</p><p class="ql-block">美国人普遍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善待狗狗,宠爱🐕。</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心目中,狗是恶的。提到狗的成语多是贬意词,例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p><p class="ql-block">13,肢体语言</p><p class="ql-block">美国人之间,喜用肢体语言表达友好与亲善,拥抱,亲吻,对视,贴面,拍背⋯</p><p class="ql-block">中国人熟悉人之间握手寒暄已是高礼节了。</p><p class="ql-block">14,打招呼</p><p class="ql-block">在美国,偶遇时,经常有不认识的人或者并不熟识的人与你打招呼及问候。</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只有熟人之间才互相打招呼。对不认识的人,基本上是视而不见,不会主动打招呼,除非是有事。</p><p class="ql-block">14,影视作品</p><p class="ql-block">美国的电影中可公开骂总统,但绝对不能容忍嘲笑残疾人或者黑人,否则会被戴上种族岐视的大帽子。</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小品相声影视作品往往调侃老百姓,特别是残疾人等。以赵本山的小品能够上春晚而达到高峰。</p><p class="ql-block">15,枪支</p><p class="ql-block">美国在宪法中就规定,私人合法拥有枪枝弹药。私人拥枪是很普及的。</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私人绝对不允许拥有枪枝,甚至一些匕首短剑也不允许出售。</p><p class="ql-block">16,警察</p><p class="ql-block">美国的警察身上全幅武装,荷枪实弹,权力超级大,绝不可挑衅。</p><p class="ql-block">中国警察粟粟,提倡为人民服务,态度可亲,平易近人。</p><p class="ql-block">17,打骂孩子</p><p class="ql-block">美国人不打不骂自己的小孩。否则就犯了虐待儿童罪。</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孩子若犯错且不顺从,轻则骂,重则打(屁股),认为是家事,别人无权过问。打是亲,骂是爱,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别说小孩了,就是你打一只狗,也会被人控以虐待动物罪,而要受到法律惩罚。</p><p class="ql-block">18,看医生</p><p class="ql-block">美国医生在诊所接待自己的病人,诊所不是医院!看医生是需要提前预约的!危重急病则是打911或者去看急诊!看一次医生,需要等待一二个星期是常态。我曾经牙痛,预约看牙医,需要等二十多天,待去看牙医的时候,巳经痊愈了。</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有病直接到医院掛号看医生。了不起,起个大早。一般来说,当天就可以解决了。看病,真是太方便了!</p><p class="ql-block">19,周末</p><p class="ql-block">美国的男人周末属于家庭。大多数人会去超市把一周的食物等采购回来。会打理后院,剪草坪,修树枝⋯</p><p class="ql-block">中国男人周末属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的交,往多安排在周末了。</p><p class="ql-block">20,辈份</p><p class="ql-block">在美国,晚辈对长辈常直呼其名。学生对老师教授也是称其名字,并不认为失礼。</p><p class="ql-block">中国,晚辈是不敢直呼长辈姓名的,一定要要按照辈分呼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p><p class="ql-block">尊称老师,校长,科长,主任,局长,厂长…官衒是不可或缺的。</p><p class="ql-block">21,喧哗</p><p class="ql-block">美国人在歺馆,公共交通工具内一般比较安静,不喜欢大声说话,而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在歺馆里聚餐的时候,互相情不止禁地就大声说话。在火车上,在公交车上,若是一帮熟人一起出行,则往往会高谈阔论,眉飞色舞地谈论,而且声音是愈来愈高了。</p><p class="ql-block">22,排队</p><p class="ql-block">美国人一般比较自觉的排队,即使队伍很长,也绝少插队。</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排队时,若是遇到熟人朋友,往往就会凑到一起,插进队里。</p><p class="ql-block">23,遵守交通规则</p><p class="ql-block">美国人开车一般不闯红灯,优先行人。</p><p class="ql-block">中国是汽车与人抢道。人能超近道,随时随地可以横过马路而不走横道线。</p><p class="ql-block">24,独立性</p><p class="ql-block">在美国学校里,向同学借阅课堂笔记被拒绝。在同学眼里,很奇怪,你为什么要看我的笔记?在美国,从婴幼儿童开始,就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都会要求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睡觉,自己洗脸刷牙,自己穿衣服脱鞋。摔倒了自己爬起来⋯</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提倡互关帮助,借阅同学的笔记是不可能被拒绝的。家长和老人对待孩子也是百般照顾,过份宠爱,帮助穿衣脱鞋,喂饭提书包,能够包办的是一定要包办的。这里的孩子独立性就是要差一些!这都是家长们给惯的。</p><p class="ql-block">25,医生和药</p><p class="ql-block">美国,医生开处方药,病人凭处方可到任何药房取药。</p><p class="ql-block">中国,医生一般坐诊属于某医院。医生开的处方药也只能在该医院的药房付款取药。其弊端会造成不良医药关系,为谋求私利提供了环境。</p><p class="ql-block">26,看医生</p><p class="ql-block">美国,家庭医生在诊所接待自己的病人。一般来说,诊所内,接待你的是前台接待员,根据你的姓名,找出对应的病历。若是初次问诊,则需填写相关信息,确认你的保险等。然后,引领你进入某一诊室,(每个医生有几间诊室)称体重,量血压,测血氧或查体温等,确认吃的药物等,接待你的是护士。然后,把你关在诊室,等待医生的到来。</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医生在固定的诊室里,有自己的办公桌,病人依次进入。医生是坐在椅子上等着病人进来,病人也坐在医生侧面,叙述自己的病情,医生开始诊断。</p><p class="ql-block">27,节日团圆</p><p class="ql-block">美国人最重视节曰当属圣诞节。此时,家家张灯结彩,艳丽夺目,热闹非凡,喜气洋洋。亲人团聚在一起,烤着壁炉,喝着美酒,吃着大餐,互赠礼物,互相祝福,翘盼新的一年就要来临。</p><p class="ql-block">中国每年的春节,举国震动。工厂停工放假,百姓归家心切,回家的车票难求。商家备足年货,百姓是倾囊争购,全无平日的节俭。鸡鸭鱼蛋,香烟白酒,新衣年画⋯为的举家团圆,围桌大歺,嗑头拜年,领发红包⋯这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p><p class="ql-block">28,碗碟</p><p class="ql-block">美国人歺具以碟为主,配上刀叉和勺。</p><p class="ql-block">中国人盛主食均用碗,在配上筷子和瓢羹。</p><p class="ql-block">29,洁具</p><p class="ql-block">美国家庭或公共厕所,都是使用座便器马桶🚽,不知道还有其它。</p><p class="ql-block">中国大部分是蹲坑,我从上小学到中学,又到大学,从家庭到公共厕所,火车輪船,所见所用全部是蹲式。直到九十年代后,才感觉许多地方也开始使用座便器了,而且是愈来愈普及了。</p><p class="ql-block">30,度量衡</p><p class="ql-block">美国现在通行的计量单位是英制。初来乍到,非常地不习惯。</p><p class="ql-block">长度用英哩,码,英尺,英寸。</p><p class="ql-block">重量用磅,盎司。</p><p class="ql-block">体积用加仑,品脱?夸特?</p><p class="ql-block">温度采用华氏度。</p><p class="ql-block">还有什么杯,勺和茶勺等。真是让人脑子转不过弯来!</p><p class="ql-block">中国,曾经的老称老单位巳经翻篇了(半斤八两令现今的孩子们无法理解,日行千里到底是多少?高楼万丈又是多少?流行通俗的成语成为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采用的都是公制,即以十进位的单位。我们还年轻的时候,颁佈了计量法,放弃了老单位,彻底与国际接轨了。</p><p class="ql-block">告别了方便易行的公制单位,到老了,又开始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老单位了。</p><p class="ql-block">31,电压和插座</p><p class="ql-block">美国的民用电压110伏。美国无论民居还是宾馆,插座单一且统一。插头一律是两个平行的铁片,其中一个稍微宽一点的那种。再复杂的是加一个圆柱状的安全接地线。美国民居采用的灯泡基本上都是罗口。</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民用电都是220伏。要说起接电话用的插头🔌插座可就五花八门了。房间装修时,也不知道今后买的电器插头是什么样的,因此常常选用万能型。我接触的有双平行片,双圆柱,三方向片等。灯泡民用主要是卡口,可是罗口也愈来愈普及了。</p><p class="ql-block">32,甜品</p><p class="ql-block">美国食品店卖的糕点实在是太甜了!蛋糕🎂超甜,饼干🍪超甜,更不用说美国的甜甜圈了,那简直是甜的齁人了。在美国的甜点是否面和糖的比例是1:1?</p><p class="ql-block">中国市售的甜品糕点我认为是适中的!</p><p class="ql-block">33,衣服鞋</p><p class="ql-block">美国的衣服有儿童的,有青年人及成人的。当然还有男女之分。</p><p class="ql-block">鞋子同样区别男女,还要区分儿童和成人。</p><p class="ql-block">经常碰到往中国带衣服或者是鞋袜的。这时,要注意换算尺码,千万不要买错了。在美国退货是很容易的,但是巳经带回国内又不合适了,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p><p class="ql-block">34,美国人的自行车🚲是用来锻练的。大多数无锁,无站架,无货架,无雨板,无铃铛,绝大多数都是多档的变速车。而且品种繁多,登山,高速,沙滩⋯有些价格不菲。与众不同的是喜欢前配照明灯,后配红色闪光灯,而且骑行均戴上安全头盔。车内胎充气口类似汽车的气门芯,是不能拔出来换橡皮管的。骑车者喜戴遮光眼镜。上车起步时,都是两腿已经分跨在车两侧,然后起步。</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我在1972年买的第一辆自行车,凤凰加重的,每天上下班都必须。车锁,车铃,前后雨板,双站架,加重货架,特别的是还有前保险叉!气门芯是需要套上一个细小的橡胶管。骑车三四十年,丢失和更换若干部自行车,没有安装过前灯,没有安装过后闪红灯,沒有戴过安全头盔。上车起步,一般来说,左脚在左踏板上,右脚蹬地,使车子有了速度,然后右腿跨越后輪,使屁股坐到座位上,右脚踏上右踏板,两腿分别出力,开始骑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