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尽管是严寒的冬日,老师们的教研热情依然无法阻挡。2021年1月6日,为了进一步打造课堂教学的精准性,提高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中生物“1+3+N”真彪华名教师工作室团队在晋江市永和中学开展了第三次教学活动。</h3> <h3>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br> 环节一,观课。在录播室观看由永和中学王文祥老师和留荆靖老师以同课异构形式开展的《细胞的衰老与死亡》主题课。<br> 环节二,评课。两位授课教师说课后,由听课老师针对两节课进行评课议课。<br> 环节三,聆听永和中学王小龙老师的专题讲座——《基于学习目标的专业备课》。</h3> <h3>环节一:观课。<br>因扎实而优秀。<br> 王文祥老师的课作为高一年新课,又是新教材的第一次使用,他凭借扎实优秀的教学功底,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好课。<br></h3> <h3>因生动而精彩<br> 留荆靖老师的课作为高三复习课,既注重知识点的全面覆盖,又体现重难点的突破。</h3> <h3><br>环节二:评课。<br> 本次评课活动由陈素萍老师主持,首先由两位授课老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思路。<br><br></h3> <h3> 王文祥老师分享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境,以“情”贯穿,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层层递进,在达到科学思维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br></h3> <h3><br> 留荆靖老师分享设计思路:作为高三复习课,她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在回归教材的基础知识内容上,结合必修二和必修三的相关内容,对细胞的衰老与死亡的内容做了适当的延伸。<br></h3> <h3> 听课老师畅所欲言,针对两节课提出了评课的意见,指出了两节课堂的精彩之处,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h3> <h3> <br> 王文祥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课堂亮点很多,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他在授课过程中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通过设置丰富的学生活动,层层递进,推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他对教材资源充分挖掘,进行整合,同时又补充了实验资料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整节课教学结构严谨,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注重于社会的联系,很好地体现了生命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br> 留荆靖老师的课堂是高三复习课,教学准备充分,课堂以讲解为主,穿插提问,配合习题的巩固,除了聚焦于本节课内容,还结合了必修二的中心法则和必修三的免疫学内容,体现了高三复习课综合性的特点。本节课知识框架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有突破。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紧扣考纲,突出“设计实验”的思路,注重指导学生得分点的书写。两位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在授课中都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资源,体现信息融合课程的特色。在课程的导入环节都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br> 两节课虽然课型不同,风格不同,但都共同体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br></h3> <h3> 最后在陈素萍老师的主持下,由本团队领衔人——季延中学真彪华老师,进行评课总结 ,并对高三复习如何设计指出专业性指导,为未来高三复习课提供了一盏明灯。</h3> <h3>环节三:王小龙老师的专题讲座——基于学习目标的专业备课。<br> </h3> <h3> 下午,王小龙老师精心准备了讲座,讲座为老师们带来关于备课过程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科学地备好一堂课。备课要不仅是备教材,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情,研读课程文件,在研读教材时要注意通读、重读、精读。最后,王老师还提出了专业备课的几种技术途径,为听课老师们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些的思路。<br> </h3> <h3>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br> 真彪华名教师工作团队的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有效提升自我的平台,通过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专业发展。感谢永和中学大力承办及对团队活动的支持,感谢陈校长亲临指导,本次活动得以圆满完成,名教师工作团队在今后的活动中也将增强凝聚力,让教研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学生。</h3> <h3>宣传报道:<br>文字:留荆靖<br>图片:叶 琴<br>编辑:叶 琴<br>初审:陈素萍<br>终审:真彪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