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苏轼不是精确意义上的书法家?

黎德良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濯堂</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书法家”这个称号是一顶桂冠!中国历史上真正能配得上这个称号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书法家”的帽子满天飞,其主要原因是大家没有真正了解“书法家”这个名词的深层含义。因为理解上的含糊其辞,所以降低了对“书法家”这个称谓的标准。 什么是书法家呢?书法家,其重点要落在一个“法”字上!我们必须慢慢的湹清,深度了解这个“法”字的精确概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有个学生,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留德回国,正准备留美。我说,你是名副其实的法学专业高才生了,我想问你一个有关你专业方面的问题?她说,请老师问!我说,道与法是怎样的关系?她说,道法同源。我说,你能不能解释一下法学专业的“法”字?她懵了,说:这个问题没有老师说过,自己也没有思考过,真的不知道。我说:法,能左不能右,能右不能左!所谓“法”,线也,准绳也!法线就是标准,必须是恒定不变的!为什么呢?因为不变在法,量法在人!即使是不变的法,也会因量法的人不同而导致解读和量法结果的差异。如果定法不能恒定,量法就会失去依循的标准,不同的人其量法结果甚至会大相径庭,如此则失去定法的意义。我接着说,道法是同源的,那么这个“源”又在哪里呢?她摇了摇头看着我,想听听我的解释。我说,打个简单的比方吧,如果法是半径值,那么道就是圆的轨迹!道是运行轨迹,是过程;法是决定这个轨迹走向和大小的恒定值!法值越大道的轨迹就越大。法与道是相辅相成的,道法同源的“源”就在这个圆心的点上!圆心决定了圆的环绕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运行大小,轨迹决定了圆的变化过程。学生说,老师这么一说就全明白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书法的“法”又是什么呢?有人说是书写的方法,有人说是用笔的法则,有人说是结构的标准,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其实书法的法是完美,是经典!所谓完美就是止于至善没有破绽;所谓经典就是高度概括,纯粹没有冗杂!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千锤百炼之功;二是深追穷究之理。就像得到了用圆规划圆一样的恒定本领,任意大小都能得到完美无缺的圆,而且轻松自在不生得失之心!具体到书法领域,就是要有随意点染而不失坚静,大小合适不无变化,就是要具备超能至强的点画之功;要有字体结构能内外联动,虚实结合黑白成规的拿捏好手;还要有能以小见大至广大,以大睥小至精微的人生格局与独到才能!</p><p class="ql-block"> 苏轼的才能自然是不用多说的,无愧于“千古一贤”的称号,但其存在的问题也并非不难发现,就是严谨不足。苏轼生性聪敏过人,但有点喜欢想当然,以巧代拙。一是表现在其为文方面。有一次苏轼写了一篇文章,为了达到自己行文的目的,竟然无中生有,化拟了三国时期孔融谏操想当然的典故!使得当时学识渊博的大宋文宗欧阳修怀疑起自己的知识量!当事后欧阳修索问缘故的时候,苏轼笑而作答:想当然耳!像这样的行文风格,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也是屡次出现。如对《赤壁赋》中的赤壁地点弄错就是想当然!其另一篇《石钟山记》对石钟山的“钟”字之名由来的论断同样存在不加深究的主观臆测,就是想当然。由此可见,苏轼想当然的习性是完全存在的。</p><p class="ql-block"> 在书法笔墨上,苏轼同样具有想当然的本质。苏轼书宗颜真卿,用笔丰腴,主要体现在点画的形态上!颜真卿的点画之功崇尚自然,屋漏痕笔法能以薄衬厚,丰腴雄强,粗壮不虚浮,博大又精微,精神灼灼!相比之下,苏轼的点画虽然常显硕大却失于绵软;墨迹浓黑精神相对萎靡,与丰筋多骨的圣笔相去甚远,似有黑猪之嫌!</p><p class="ql-block"> 在书法理论上,他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有过于张扬个性之嫌!对理应倡导后世刻苦用功,严谨治学的学风来说起到了一些不良影响!回到书法的“法”字上来说,法应该是严谨的。比如说,用圆规划圆的时候,圆规两脚间的尺寸不能恒定,只要稍有松懈就作不好圆,而且会令人不爽!用圆规可以信手作圆,但前提条件却是要有圆规的稳定性来作保证。我书意造本无法,是跳出法外的自法,自法就是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自我体系。这个当然是好的,可喜可贺,但对精神与本质的要求却不容忽视!否则就会浮于表面,不能抵达深刻的内理,即使再怎么任意挥洒都无法与颜真卿媲美!这难道不是一种态度的缺失吗?</p><p class="ql-block"> 我提出苏轼不是精确意义上的书法家这个观点,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如何高明,而是倡导一种认真治学的风尚,以客观的评价来替代盲目的崇拜,也就是说在崇拜古人的同时还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达到理智学习的目的,真正做到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