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晖”的美丽约会

只是一叶红(拒私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初识春晖中学,是源于中学时读过夏丏尊的一篇散文《白马湖之冬》。当时就心驰神往,梦想着有一天能沿着那翠绿的湖堤悠然散步,听湖水轻拍石岸,看晚风吹拂湖边的香樟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也许是这个梦在心头存放太久,所以,在浙江旅行的第一站,我选择了“春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所百年名校位于浙江省上虞县白马湖畔。这里,有湖有山,方圆不大,却曾云集了众多如今都闪烁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文人硕彦,夏丏尊、丰子恺、朱光潜、朱自清、刘大白、王任叔(巴人)、何香凝、蔡元培、叶圣陶、俞平伯、李叔同(弘一法师)、胡愈之等。可以说,当时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这些旅居的文化人,就像群星闪耀的银河,无一不是光彩夺目的。他们在此传道授业,实践“爱的教育”和“美的教育”,抒发山水闲情,成就妙趣文章,历史性地形成了“质朴而不饰华丽,潜在而并未张扬,润物而并非强求,自律而不图名利,向上而不损人利己”的人文环境,甚至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白马湖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白马湖,成了令许多人向往的地方,学校一时名声鹊起,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誉,成为江南最好的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初冬的春晖中学,层林尽染,风光无限。漫步在这所美丽的校园内,随处可见刻着“高山仰止”、“教学相长,德才并美”等校训的碑石,令人感慨良多。一字楼、曲院、西雨楼、苏春门、长廊,是我们在电视连续剧《围城》中早已熟悉的那种黑瓦粉墙、朴素庄重的旧式建筑,斑驳的遗韵中处处流露出深厚的人文底蕴,蕴涵建校之初的大家风范。新建的仰山楼、逸夫楼、风荷院等建筑,则有机融合进了现代气息。有热情的同学饶有兴致地指点着曲院中二楼的那个房间……那不是电视剧《围城》中方鸿渐的住处吗?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春晖桥,眼前依稀可见当年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小煤屑路(当然,煤屑已为水泥所替代),后面就是一排让人浮想联翩的庭院。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夏丏尊的故居“平屋”、 丰子恺的故居“小杨柳屋”,还有朱自清先生的故居,一字儿排开,坐落在白马湖的一角。屋后是山,屋前是湖,四山拥翠,曲水环之。湖边有蓊蓊郁郁的大树,大树下是敦厚方正的长条石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处处都留下了这些文化精英们的心音与沉思,留下了时代的叹息,历史的履痕,文化的行脚。这是灾难的岁月促成的文化盛会,这也是时间写在人们记忆中的组诗。当历史的风雨、岁月的烟尘消散之后,我们看见的,是人类不朽的精神历程和思想踪迹。可以想象,在白马湖的昼夜光影中,他们是如何快乐地教书、写作、喝酒、散步,或者短暂闲居着,享受湖山翠色的沐洗。我甚至可以体会到,当年,丰子恺先生作那幅“人散去,一钩新月天如水”的漫画时,是怎样一种美丽恬淡的心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碧梧何荫郁,绿满庭宇,羽毛犹未丰。飞向何处?乘车戴笠,求无愧于生。清歌一曲,行色匆匆!”离开春晖中学的时候,我的耳边不断地回荡着这首春晖中学曾经的毕业歌,思绪飞扬、情意万千,自有无限的感慨在心头……</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