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阎锡山故居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始建于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结束,长达14年之久,耗资140万两银。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 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人,曾执政山西近四十年,出任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旧居,始建于1913年前后。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建成如此庞大的规模。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又各昌春接)、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子明慈幼院,大小共27个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700余间,总占地面积3.3万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阎锡山旧居,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东西花园,所谓东西花园,并非真正花草遍地树木郁葱的去处,而是一套连一套的深府大院。进了大门,是东花园一院。这是阎居里最大的一个院子。四面均建厅堂,中间是花坛、假山和喷水池,周围则是用条石、鹅卵石和青砖铺墁的雕砌成的带有装饰图案的车马环行便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孙中山先生书赠阎锡山的 “博爱” 二字手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花园的建筑以中国传统的晚清宫殿式建筑为主,大门为古牌楼式,穿过照壁就到了第一院,这里的地面全由鹅卵石和青砖砌成几何图案,对面是高大的二层楼。穿过过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厅是三间大房,供阎氏家族议事及会议使用。三院的宫殿式大楼高大宏伟,登楼可远眺全村景致。阎锡山旧居是民国初年仿古建筑中的杰作,极具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故居东花园的建筑,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飞檐走善,雕梁画栋,“五脊六善排山瓦,挑檐插飞挂铁马,立栏卧栏露明柱,鼓墩岩石接出厦”,十分讲究。各个建筑物上,都装饰着各种木石雕刻,栏杆柱底石上雕刻着狮子毛猴,立栏臣卧栏上彩画着各种传说故事,诸如 “桃园三结义”、“吕洞宾出世” 等。东花园一进三院,雄伟的大门为石牌楼式门楼,两旁有砖砌的八字照壁,门头上悬挂着刻有 “文沦草庐” 四个大金字的牌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故居现为河边民俗博物馆。河边民俗博物馆利用阎锡山故居创立于80年代,馆内陈列品以民俗文物为主,按照农、食、住、行、娱、信为内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间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共58个陈列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这些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穿过一院东厅中间的过道,便是东花园的二院。这个园子比一院面积要小一些,但建筑上较豪华讲究。栩栩如生的石雕、木雕,以及明柱、鼓墩、飞檐、斗拱,层层叠叠,刻刻镂镂,均为晚清宫殿式建筑风格。在东花园三院正厅的后面,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偏旁小院,是阎锡山经常居住、办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院里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故居罩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60余年的风风雨雨,人世沧桑,这座故居既有过它的繁盛时代(1929年~1930年阎冯倒蒋前后,河边村曾一度成为全国军事政治中心,而被国内外所瞩目),也有过它的败落时期。如今,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又使这座故居沐浴在一片呼唤祖国统一的和煦阳光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阎府里的建筑如迷宫一般,门多、路多、房间多,有的房间直接可以出后门,有的可以进地下暗道,直接通达村外。这条地道全长约10公里,贯通整个阎府建筑的地下,地道内设有警卫室、电台室、弹药室、会议室、地下作战室、休息室等军事设施。阎府的地道是旧中国最大的私家军事地道。阎锡山在修建府第时,是出于行走方便,还是基于防身应变?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其用意很明显,看来阎锡山是懂得居安思危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在家乡致力于公益事业,他创办慈幼院,收养被家庭遗弃的孩子;创办秀卿医院,免费为村民治病;修建济胜桥,便利了五台、定襄、崞县的交通;开凿河渠在灌溉阎府500亩地的同时,也浇灌了附近各村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不是那种刚直不阿的人,而是像墙头的草一样随风摇摆,谁的势力强,他就委身于谁,软中有硬,使他得以在夹缝中生存。他曾投靠北洋军。联蒋、反蒋又投蒋,也曾联共抗日。</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不仅编修了《阎府家训》,他还善于写诗,他的诗,大多是在征战、公务、闲暇时信手拈来,通俗易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6年8月18日,阎锡山故居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8月开辟为晋北河边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院回廊壁上,依然还完好地保存着十八幅<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阎锡山亲撰的</span>阎府家训石刻,阎锡山通过家训,要族人时刻不忘 “以恕道处人”,“以忠道自处”,“以公道处世”,对族人进行修身、持家、交友、治学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阎锡山编修的阎府家训也昭示的他的文化、教育、哲学思想。如<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计算一年不如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如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如计算一时,盖以一时所损益者为数虽小而累以年月则为数甚大。” 从这条家训中我们似乎能感觉到阎锡山作为晋商后人的经营头脑,这也可能是来自早年家庭的耳熏目染和言传身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只是,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处人不可以不太好的居心猜人以伤情,人皆有善心何至于太无心肝,然亦不可以太好的存心不妨人以中伤,人皆有恶心亦何至于不能做出恶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阎氏家训。能保存下来也是个奇迹。这个期间,此地已经成为民宅,当年的住户们用泥灰将这些石刻的表面抹平,在上面再写上毛主席语录,因此这些石刻才逃过一劫,于今重见天日。在那动乱的年代,这样做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彼此的信任啊!如今为了旅游景点的需要,又去掉石灰,恢复了原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督府的匾额上刻有 “君子养源” 四个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东二院东南角这个 “行得通” 的走廊拾阶而上,就到了上院。它是东花园二院与都督府、二老太爷府、上将军府、穿心院、新南院、南都督府、长工院、文昌庙等院落的石暶地下通道;它将这两组高低相差数丈的建筑练成一体。“行得通” 贯通得一楼下,寓意走走行得通、便路路通,事事通,万事亨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得一楼入口处的腊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被袁世凯封为一等侯爵后,在此起楼,命名为 “得一楼”。查过资料了解到,“得一” 二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现抄录如下:“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阎锡山被封为侯爵,取 “得一” 之名,意义深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旧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谲奇的近代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三院的偏东南方向,耸立着一座三层大楼。底层是十分宽敞的三眼大窑洞,并有一条上楼的石阶通道。上面两层则由青砖砌成,楼顶是方砖平铺。可供游人登高眺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二院楼上的辛亥革命陈列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正处在辛亥革命的燎原烈火中。1883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文山脚下河边村的阎锡山,成为了太原起义的领导人。1911年,阎锡山被推选为山西都督,1917年又正式兼任省长,集全省军政大权于一身,仕途可谓是一步登天。1930年,阎锡山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评语称他是 “为1100万人带来繁荣的、全中国出类拔萃的 ‘模范省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0年5月19日的美国《时代》杂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2年,山西都督阎锡山与孙中山在太原合影,阎锡山时年29岁。阎锡山凭借过硬的政治手腕和精明的经济头脑统治山西38年之久,他甚至自己印钱自己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山西王”。而其耗资140万两银建造的阎府庄园更是旧中国最大的官僚私邸之一。这组气势恢宏的建筑群所在的河边村,在阎锡山的励精图治下,修铁路、立学堂、建军制,穷乡僻壤摇身一变,一度成为全省军政和文化的集结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04年被清政府选送日本学习陆军,在日本期间,他认识了孙中山,当时孙中山在日本倡导革命,孙中山便将阎锡山拉入同盟会,后来阎锡山遵照孙中山的指示,联合同盟会中学习军事的李烈钧、程潜等28人成立 “铁血丈夫团”,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干将。1911年10月29日,太原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并取得成功,阎锡山顺理成章地成了山西大都督,并从此开始了他对山西38年的统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确实是近代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被孙中山先生高度赞誉却又拥护袁世凯称帝;和冯玉祥倒蒋展开中原大战,两年后蒋介石授意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山西王又东山再起;抗日时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但又从联共抗日转变为联日反共;积极致力于山西的经济建设发展,建立钢厂,铁路,医院,学校,而刘胡兰就是死于他的军队的铡刀之下;挑起内战,负隅顽抗,仓惶逃亡台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西的晋商天下闻名,生长于商人家庭的阎锡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充满商业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阎锡山似乎将商业的理念运用在了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在乱世之中,阎锡山计算着得失,也成就了山西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有不少人问,阎锡山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纵观历史,客观地说,阎锡山有进步的一面,也有反动的一面。进步的一面主要包括:一是1911年与孙中山南呼北应,举行太原辛亥革命起义,推翻满清反动统治。二是最早与共产党建立特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帮助八路军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大抗日根据地,并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忻口战役,抗击日寇。当时八路军仅有的三个师,都属于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管辖,比如我们一直宣传的平型关战役,其实只是在阎的统一指挥下,配合晋绥军抵抗日军的一个战斗。阎锡山反动的一面,主要是追随蒋介石打内战,杀害不少共产党和老百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教育儿子不要脱离 “平民精神”。阎锡山的后代都没有从政。他的儿子阎志敏、阎志惠在美国,确实遵从了父亲的教诲,虽然没有了父亲一般的大富大贵,名声显赫,倒也平安一生。</p><p class="ql-block"> 阎氏以军阀起家,戎马一生,历尽风雨而平安无事,其家族后人也保得太平。阎锡山的 “人生智慧”,也确有独到之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