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上海裁缝”:做了82年旗袍,从胡蝶到巩俐,今已成绝唱

媒体联盟特别报道

<h3>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有点寒意却也能感受到它诠释的持之以恒。“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在持之以恒中潜心雕琢艺术品,已不再是简单的琢磨,而是用手艺精雕细琢着自己的人生,那又会在每个人的心中萌生出一种对此的敬佩之意吧。</h3></br><h3>今天这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又是什么呢?它是时光赐予的年代象征,它的用料彰显着高贵,它赋予了不同女性脱俗的自信,它的美出自匠人之手,这艺术品名曰旗袍,而将它变成艺术品的这位大师,便是已过期颐之年的匠心老人褚宏生。</h3></br><h3> <h3>82年间亲手制作5000多件旗袍,民国上海滩的知名人士曾将他制作的旗袍视为身份的体现。因为他保留的是传统的手工缝制旗袍工艺,一度被后人誉为“最后的上海裁缝”。</h3></br><h3>然而,这位旗袍艺术家与旗袍的不解之缘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古往今来知名的影星、江湖人士、政坛大家等等都是他忠实的顾客。</h3></br><h3>明星称赞她的旗袍如肤,可鉴他的技艺精湛,旗袍宗师这一称为实不为过,然而他实为一代艺术宗师,从不以大师自居,也拒绝此类称呼,他从容简单的告诉大家:我就是个做旗袍的。</h3></br><h3> <h3>看似简单的背后</h3></br><h3>褚宏生的手艺生涯看似简单,轻轻松松一件衣服而已,一个人对他所喜欢的事业有兴趣,有天赋,还努力,那么不成功便是命运的捉弄了,然而命运也不允许有因而无果吧。褚宏生看似轻松简单的成功背后却是一番苦练。</h3></br><h3>16岁的他拜入上海最具盛名的朱汉章裁缝门下学徒,2年的学徒生涯,因为一次机缘为影后胡蝶量身定制旗袍而一举成名,成为旗袍界的一颗新星。</h3></br><h3>看似简单顺利,然而众人都知成功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机遇来了若还没有准备好你的手艺,那么它也只能依依不舍的从手边划过。</h3></br><h3> <h3>他并不是众学徒中最天赋异禀的那个,想要从中崭露头角必经一番苦练,褚宏生能做到的就是要比同门更加付出心血和努力。准备的路途中暗藏惊喜,1936年,他接到旗袍生涯中的第一单,也是改变他一生的一单,为当年的影后胡蝶做一件旗袍。</h3></br><h3>褚宏生面对成败参半的风险,不畏自己的职业生涯终身受到影响,坚持用法国蕾丝取代传统面料,为了这次创新,他违抗师命,挑战一路平顺发展的传统旗袍,大胆创新不畏无法预期未来之路,他只做当下,只为让旗袍更加出彩。</h3></br><h3>在传统中创新的旗袍问世了,它与影后胡蝶的身材完美的切合,优雅佳人配上合身如肤的独特旗袍惊艳四座,受到了众人的追捧。八十年后,这件当年创新的蕾丝旗袍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h3></br><h3> <h3>褚宏生这条被传统定义的“坎坷路”,成功了。</h3></br><h3>平平淡淡的坚持</h3></br><h3>创新的成功让他名扬全上海滩,他的旗袍事业随之正式开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创新,上海名流界的知名人士都慕名而来,量身定做的订单随之源源不断。</h3></br><h3>手艺精湛才能养得起名气,人随着卓越的手艺而来,也会因平淡的手艺而走。因而他潜心修习着基本功,让出自他手的旗袍不会使客人败兴而归。</h3></br><h3> <h3>除了基本功扎实,锦上添花的便是细节的处理了,在旗袍遍地的上海滩,从不乏手艺精湛的裁缝,因此褚宏生专心钻研与众不同的花样和别出心裁的针法,为12件旗袍,设计制作12颗风格各异的盘扣。就是这样在每一个细节的把控下,扎扎实实勤练着基本功中,他一路在旗袍事业中探究着。</h3></br><h3>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慢慢把手工取代,而他依然在手工中坚持着,为的是他的世界里的旗袍精神,他坚持手工缝制的意义便在于一针一线能赋予旗袍以生命,只有平滑圆润的针脚才能让旗袍贴合如肤,为女性柔美的气质加以烘托。</h3></br><h3> <h3>一个手艺人深深地明白,一件艺术品需要艺术人用心的设计和全情的投入才能赋予其生命,然而又是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彰显魅力,出自褚宏生之手的旗袍从来都是有灵魂的艺术品,为拥有这件艺术品的主人各自成就,默契相容的美到极致。</h3></br><h3>他在平淡中坚持着,用积少成多的精神成就了今日的浩瀚。</h3></br><h3> <h3>手艺的弘扬</h3></br><h3>旗袍曾一度在新中国成立之时淡出这个时代,褚宏生坦然的面对了时代转变下的冷藏,旗袍淡出人们的视线,他也默默的安抚自己可以安享余生了,曾经拥有过成就过那就是没白来过,他的事业是有意义的,虽然坦然但也是大爱,星星点点的梦想火光在周朱光出现之时,再次重燃了。</h3></br><h3>周朱光一度对老上海派的旧物都很感兴趣,旗袍就是最具时代意义的代表,当然旗袍背后的主角当属褚宏生莫属,他预想让旗袍重新火遍这个全新的时代,这轻松的燃起来褚宏生准备要逝去的梦,这一次的燃起是一次升级的转变,他们将老上海派旗袍融入了现代生活的细节,随时代改变后将它推向秀场,这国门中的艺术品炸裂于世界的舞台,惊艳全场。</h3></br><h3> <h3>褚宏生手艺与时俱进而不被时代所抛弃,应电影《花样年华》剧组相邀,张曼玉剧中旗袍均出自褚宏生之手,每一件旗袍都彰显着不一样的美。</h3></br><h3>影星巩俐的旗袍,褚宏生老人仅凭照片完成了丝毫不差的佳作,多年的潜心钻研,他的手艺名声远播,眼光之精准,技艺之卓然已超乎世人的想象,除了孰能生巧,更让他技艺出神入化的莫过于那颗波澜不惊虔诚于旗袍的安静之心吧。</h3></br><h3> <h3>四季花开花落,时间悄然如流水,褚宏生红遍上海滩,也在上海滩冷若冰河,然而都没有改变他对旗袍这项事业的态度,对手工旗袍弘扬的决心。</h3></br><h3>小结:</h3></br><h3>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都做不到板凳要坐十年冷,而是一味的追求快,也已渐渐习惯了不见利就放弃的心态,褚宏生老人的绝技真的要成为绝迹吗?已过百岁的褚宏生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也不过如此了吧!当然也是古典手艺人共同痛心焦灼的问题了。</h3></br><h3> <h3>如今这个时代,被快节奏渲染着,手艺人的手工佳作被工业工艺冲刷着,淘汰着,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就这么被无情的抛弃了,星星点点在历史长河中日渐微弱,试问中国传统文化这样被淘汰是否是可悲可叹的呢?我们疯狂的追求这一周七天衣服不重样,并且它们均只有一季的寿命,还是精益求精的享有那几件精品经久不衰,就像张爱玲说:“就是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请问你一季快消品里还有没有那么一件让你一往情深的?</h3></br><h3>慢生活,极简生活是当下流行的词,但有几人在做了呢?有朝一日慢下来之时,我们这些国人可能注意到这些曾经的经典它们都来过,只是被我们一味的快给驱赶了,那些手艺人也曾耐着一生的寂寞虔诚一件事,我们的快没能将她们继承,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搜寻它们印记的时候在某间博物馆感叹好美的艺术品却与未来无缘。</h3></br><h3>驻足不妨回头细品,回望那些手艺人一生富足的精神境界,看看已失传的手艺、佳作,我们为之自豪,重拾希望将其弘扬是每位名匠的心愿吧。</h3></br> <a href="https://ms.mbd.baidu.com/r/fjmXHCJzJS?f=cp&rs=171922810&ruk=uGgP47PuchCu8dGAKrHdeA&u=3b32558c3a3f87a5"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s.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