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题缘起:</b></p><p class="ql-block"> 在幼儿园的教学楼楼梯下有这样一个黑黑的洞洞,洞口有一米宽,洞里面可以容纳好几个孩子。孩子们每次经过的时候都很好奇,有的孩子快速从旁边通过,有的孩子钻进去玩不愿意出来。平时孩子们看似在玩洞洞的游戏,其实是在对“洞”进行着探索。抓住小班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愿意尝试探索的欲望,再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我们生成了“神奇的洞洞”的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题价值:</b></p><p class="ql-block"> 《纲要》中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主题来源于幼儿的兴趣点,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让幼儿在观察探索,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洞洞的作用。幼儿自主探索发现洞洞并通过语言描述、绘画等方式记录下来,从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从中初步建立危险的洞洞不能去,身上的洞洞要保护好的安全意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题线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话题一:萌娃寻洞记</b></p> <p class="ql-block">对于这个神秘的洞洞,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p><p class="ql-block">斐斐:这个洞黑黑的,好吓人呀!</p><p class="ql-block">芒果:洞洞里面有大灰狼,别进去。</p><p class="ql-block">豆豆:你怎么知道里面是大灰狼,万一是小白兔的家呢?</p><p class="ql-block">芯雅:进去看看就知道了呀!</p><p class="ql-block">斐斐:别去!芯雅:这有什么好怕的,老师在这儿呀!......洞洞里没有大灰狼,快进来!......</p><p class="ql-block">还有哪里有洞洞?紧接着芒果在幼儿园的大玩具下面也发现了洞洞,这下子孩子们对洞洞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开始在幼儿园大范围的搜索洞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科学活动:幼儿园的洞洞</b></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经过探索发现幼儿园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洞洞,通过讨论了解到每个洞洞都有不同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亲子活动:生活中的洞洞</b></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除了在幼儿园有所发现,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也进行了一次洞洞大搜索。孩子们发现家里有门上有个洞洞可以看到外面敲门的人;洗手池的洞洞可以将水漏下去;插孔里的洞洞很危险不能碰;饮水机的洞洞可以流出水来;游泳圈的洞洞可以将身体钻进去;泡泡机上的洞洞可以吹出泡泡等等。</p>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制作了《洞洞大搜索》的记录表,通过绘画和文字的形式将寻找到的洞洞和它的作用进行了记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绘本故事:我们身体里的“洞”</b></p> <p class="ql-block">除了生活中的洞洞,孩子们还发现身体上也有洞洞。</p><p class="ql-block">芒果:嘴巴就是一个大洞洞,把好吃的都装进肚子里。</p><p class="ql-block">果果:我的两只耳朵也有洞洞可以用来听声音。</p><p class="ql-block">陶陶:鼻子上也有洞洞,可以闻到花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绘本故事《我们身体里的“洞”》,从儿童视觉出发,形象的从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洞”,引导孩子们观察自己身体上洞洞,了解每个洞洞的作用,知道要保护好身体里这些重要的洞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绘本故事:妈妈的肚脐</b></p> <p class="ql-block">胡盛壹惊奇的发现:“我的肚子上也有一个洞洞!”刘馨予开心的告诉大家:“这个洞洞是肚脐!”大家都纷纷摸了摸自己的肚脐,可是这个洞洞有什么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在绘本《妈妈的肚脐》上找到了答案。原来肚脐是小宝宝的小窗户,必须要好好保护它,才不会生病。</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与支持:</p><p class="ql-block">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洞洞,不管是洞洞的由来还是洞洞的作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小班幼儿对身边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他们也具有认知靠行动的年龄特征,我们要做的就是基于孩子的兴趣,更好的支持和满足孩子的探索。平时孩子们看似在玩洞洞的游戏,其实是在对“洞”进行着探索。因而当孩子还是对洞洞产生兴趣时,我们要去分析孩子的兴趣点,同时把握洞洞的教育价值,从而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当孩子遇到类似于肚脐的作用这种理论性知识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与孩子共同查找答案,为孩子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像绘本这种适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方式支持孩子的探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话题二:我是洞洞修补师</b></p> <p class="ql-block">在探索洞洞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有些是因为墙壁或地面有损坏所产生的破洞洞。于是,他们决定想办法亲手来补这些破洞洞。</p> <p class="ql-block">到底用什么材料来补洞洞呢?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筱林:可以用胶布粘起来!</p><p class="ql-block">芯雅:我们家还有双面胶!我的书坏了,妈妈就是用双面胶粘好的。</p><p class="ql-block">溪溪:胶水也可以粘东西,用胶水吧!</p><p class="ql-block">陶陶:不行不行,胶水是粘纸的,墙壁坏了我看那些工人叔叔是用的水泥!</p><p class="ql-block">辰辰:可是我们没有水泥呀!</p><p class="ql-block">陶陶:我们有胶泥,可以试一试!</p><p class="ql-block">大家都支持陶陶的说法,于是我们找来了五颜六色的胶泥,孩子们化身为洞洞修补师,开始认真“工作”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手工:我是洞洞修补师</b></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选择了跟墙面相同或相近颜色的彩泥,对大大小小破损的洞洞进行了填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幼儿园的墙面变得更加漂亮了。并且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幼儿园就像自己的家,要爱护好幼儿园这个家的环境,不能破坏环境。</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探索洞洞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洞洞是没有用的,是东西坏掉之后留下的洞洞,而这些洞洞或是不美观或是容易让人摔跤,当孩子遇见时确是想着要去补洞洞,然而这是在我们预设之外的话题,此时我们是支持孩子探索还是直接忽视呢?遵循小班孩子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经验的特点,我们选择支持孩子的探索。当孩子对修补洞洞的材料出现分歧时,我们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自己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去确定修补洞洞所用的材料,通过操作尝试,孩子们最终选出了最合适的材料。在争执和亲自动手试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可以操作验证来筛选答案的方法,还能促进孩子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话题三:萌娃玩洞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莲藕拓印画:可爱的瓢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组活动:我的身体变洞洞</b></p> <p class="ql-block">“望远镜也是洞洞”,游戏中孩子们惊讶的发现整队口令“潜水艇,望远镜”是用手变出来的洞洞。于是孩子们开始了身体变洞洞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绘本故事:报纸上的洞</b></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沉浸在玩洞洞的游戏中,还有什么可以变洞洞呢?绘本故事《报纸上的洞》让孩子们透过报纸上的洞洞,打开了另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组活动:报纸上的洞洞</b></p> <p class="ql-block">报纸上如何变出洞洞?手指戳?用笔钻?还是剪刀剪?孩子们在教室里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进行探索,尝试给报纸变出洞洞。通过实践了解到,用剪刀、笔尖等尖、的物品更容易变出洞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亲子活动:好玩的洞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沙池游戏:沙池里的洞洞</b></p> <p class="ql-block">在沙池游戏中,孩子们需要自己寻找工具来玩沙。在寻找过程中,孩子们爱上了管子、竹筒这类带洞洞的工具,拿着这些工具,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了有趣的玩法。</p><p class="ql-block">棒棒:我用这个变了好多泡泡出来,小鱼吐泡泡。</p><p class="ql-block">樱桃:我的这个管子里面装上沙子横着拿就可以运沙子,变成大货车。</p><p class="ql-block">斐斐:沙子从我的洞洞里跑出去了,就像苹果机一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体育游戏:钻洞洞</b></p> <p class="ql-block">小老鼠钻洞洞,老猫来了赶紧藏!</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轰隆隆,钻山洞,过大桥!</p> <p class="ql-block">小熊宝宝弯弯腰,一个一个钻山洞!</p> <p class="ql-block">老师的思考与支持:</p><p class="ql-block">小班孩子兴趣尤其重要,当孩子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洞洞时,会自发生出许多的话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话题价值的分析与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孩子开始尝试用身体变洞洞时,我们老师就要去思考,从身体变洞洞出发,我们可以去挖掘出这背后有哪些价值可以促进我们孩子的发展呢,于是,我们基于健康领域,可以从中让孩子去游戏、运动,从而达到运动锻炼的目的。而对于孩子而言,将这些平常的游戏与洞洞进行连接,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游戏兴趣与参与度,真正做到让孩子愿意参与、乐于参与且主动参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