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缅边境一日游,是跟当地的旅游散团,每个人120元。早上在指定地点乘大巴车。车上导游介绍了旅程景点和有购物点的内容。第一个景点是中缅打洛国门拍照,二是中缅第一寨勐景来傣寨,第三个景点是勐海县的古茶树。</p> <p class="ql-block"> 一路沿途去村寨的路口,都有傣族风格的牌坊,中途经过部队的边防检查站,上车检查游客的身份证,查验有误可疑物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景洪市距离勐海县的打洛镇有120公里,越两个小时,于上午10点半到达了打洛镇。</span></p> <p class="ql-block"> 打洛,系傣语地名,意为不同民族共居的渡口。原为一土司地,明隆庆四年(1570),设十二版纳时,景洛(打洛)、勐满、勐昂、朗妄、勐康为一版纳,称“康洛满”。</p><p class="ql-block"> 打洛镇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境西南部,东和东南接布朗山乡,西南和西部与缅甸接壤,西北与西定乡毗邻,北连勐遮镇,东北接勐混镇,国境线长36.5公里。镇政府驻地距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县城、景栋、泰国米赛、清迈、曼谷分别有3公里、80公里、246公里、500公里、1250公里,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国家距离最近的内陆口岸和最便捷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缅国门拍照</b></p> <p class="ql-block"> 国门拍照后,导游领进去了最大的珠宝玉石展览馆购物,店里的导购带领进了店内,里面人头攒动,不让拍照,待了一个半小时,12点用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独树成林景区</b></p> <p class="ql-block"> 独树成林景区,位于打洛镇边境贸易区内的曼掌寨子旁,靠近中缅边境的地方。景区规划面积500多亩,景区的游览景点有佛塔、中缅220界碑,一棵古榕树,成为热带雨林中的一大奇观,打破了“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的俗语。</p> <p class="ql-block"> 导游将我们交给了景区的导游,在一河之隔的对面就是缅甸的金佛塔。</p> <p class="ql-block">排队等候乘坐景区的游览观光车。</p> <p class="ql-block"> 乘车途经中国远征军抗日作战遗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0万余中国远征军将士先后入缅对日作战,从打洛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部队是国民党第6军全体将士,所属93师全体官兵于1941年12月11日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笔!勐海县委和勐海县人民政府于2014年2月28日立下了一块“中国远征军抗日作战遗址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在中缅边境国界线的碑桩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独树成林是一棵巨大榕树形成的旅游景点,大榕树树龄900多年,树高70多米,主干布满无数块状根系,如山脉沟谷,纵横而下,紧紧抓住大地。树的枝干上,又垂下了一根根似根似枝的树根,深深扎入泥土之中,形成根盘根、枝连枝,盘根错节的硕大整体,使得这棵占地120平方米,历经数百得风雨剥蚀,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老树,宛如一片小小的森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缅第一寨勐景来傣寨</b></p> <p class="ql-block"> 勐景来傣寨是中缅边界一日游的第二个景点。勐景来傣寨临南为中缅界河打洛江,寨中立有229界碑,占地5.6平方公里,其间有水田百余亩,鱼塘若干,打洛江从村寨西侧流过,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国境线,江的对岸就是邻国缅甸。</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勐景来是一个典型的傣族传统村寨,毗邻缅甸,与缅甸掸族边民来往频繁,互相通婚,形成了罕见的傣掸混居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 寨子里的111户傣家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居住形式,过着宗教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的生活。这里有西双版纳规模最大的塔林、千年飞来神树、神泉、禅修养生的贝叶书院,处处散发浓厚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这里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南传佛教遗迹、缭绕的禅唱、保存完好的活着的传统手工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和傣家人实自然的原味生活成为东南亚傣民寻根的好地方和傣族民居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基地。同时,清澈的中缅界河打洛江绕村而过形成天然国境线,中缅边境229号界碑就坐落于此,因而有“中缅第一寨”之称。</p> <p class="ql-block"> 走进寨子里,有个舞台,有时可赶上寨子的的傣家人的文艺节目。</p> <p class="ql-block"> 傣寨逢寨就有佛像和佛塔,傣族信奉南乘佛教。</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神泉,据说是傣王皇宫里的用水。</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影视剧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寨心”是寨子里做佛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摆”的场地,傣族人民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节日,他们把这种节日活动叫做“摆”,按傣语地原意,“赶摆”就是庆祝节日或集会活动地意思。如:泼水节(浴佛节)、关门节(结夏安居节)、开门节(解夏安居节)卫塞节等。</p><p class="ql-block"> “赶摆”的规模不一,有的以村为单位举行,有的儿个村联办,时间也各有不同。“摆”的规模大小,参加人数、内容、时间都不一样,“赶摆”活动能促进各地友谊往来及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糯山古茶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糯山是中缅边界一日游的第三个景点,主要是看古茶树。</p><p class="ql-block"> 南糯山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居民均为哈尼族。是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p> <p class="ql-block"> 哈尼人称茶为“老拨”。古茶树,基部径围达1.38米,其高达5米5,主干周长240厘米,直径138厘米,树幅10米×10米,有800多年历史,可惜在1994年死去。 1990年12月,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专程来到此,并留下“南行万里拜茶王”的珍迹。</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品尝到了哈尼族特色的可口的饭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南糯山制作茶叶,干茶条索长,色泽油亮墨绿中带翠绿色,因为鲜叶具有饱满光泽,干茶也能感受到乌润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