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市农村文化遗产名录·如皋卷》</p><p class="ql-block"><br></p> <p>九华镇</p> <p class="ql-block"> 抗日宣传阵地营防小学</p><p class="ql-block">营防小学的前身是关帝庙,但其影响有限,1907年才由地方贤达改建成小学,关帝庙遂废。先是初小,以后逐步增班成为完小,当时称镇涛区第二国民小学,第一任校长陈振之。学校的南边和东边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学校的后边是一条东西贯通的小河,小河的北岸是碾砣港的堤岸,从这条堤岸可以走到营防港小镇。这个小镇是附近十几个村庄集市贸易的地方,这所小学学生来自周围十几个村庄,当然也有为数很少的来自小马桥和丝渔港一带。 该校在方圆十里以内是著名的一所小学, 成为共产党宣传抗日的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 1940年新四军东进,共产党来了,小镇上也有了新的变化。白天是日伪军,晚上就是新四军的世界。有时大白天,小镇上收税的既有新四军的人员,也有伪方人员,各收各的税,互不侵犯。学校复办了,校园里又热闹了起来,马润斋先生任校长,新来的老师都很年轻,思想活跃,读的书是新四军的书,唱的歌是新四军的歌。比如“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黑暗……”一切都觉得新鲜,生气勃勃。</p><p class="ql-block"> 一天上午, 大约九点钟的光景,小镇上来了一支部队,这次队伍穿的新四军模样的灰色服装,从北方来的(一般说从北方来的是新四军),一进小镇,就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要路口用机关枪封锁起来了。开始我们还以为是新四军,当一小队人进了学校,见了那样子有怀疑,其中有两个人在人中部位,留着一簇黑胡子,手执指挥刀,走到我们教室里来了。那时我读四年级,语文老师是汤慕徐先生,两个小胡子翻看我们读的书,面对书上一幅漫画,哇啦哇啦的大叫,这幅漫画的形象是:一个日本军人,左手拿着指挥刀,右手牵着一条狗,狗的身上有“汪精卫”三个字。日本鬼子拿着课本走出了教室,在操场的中间,吹起了哨子,命令所有教师到操场中间集中,并被押着向南走了。这次被抓的教师有马润斋、陈鼎元、汤慕徐、陆文光、陆质君、吴焕庭、陆励吾、刘玉珍等八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事后才知道,是南通来的鬼子兵。老师们到南通监所后,鬼子追问校内有没有共党分子,校长是谁。老师们大义凛然,拒不回答,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后来,老师们的家属通过各种关系多方营赦,最后还是南通的知名人士朱秉谷先生(原籍是本乡花小圩人)出面,通过南通的伪军头子的关系才放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营防小学经过这番风雨之后,马校长回到江防乡去任教,营防小学校长由陆文光先生接任,教师的阵容也有了少许的变化。但学校的办学方向更明确,按照解放区的教育方针办学。</p><p class="ql-block"> 经过八年抗战,1945年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日伪军盘踞在据点里,等待受降。可是国民党蒋匪帮争着收降,从中阻挠。我们就强攻,第一次解放了如皋城 ,活捉了孟宪平、孔瑞五、赵简子。</p><p class="ql-block"> 广大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打土豪,斗地主,贫下中农分得了土地。邻近的江防,斗争非常激烈,翻身的农民镇压了一批地主及反动分子。营防是解放区的边缘地带,未来得及搞彻底的土地改革,但惩奸运动一直在进行,大大小小的伪军头目被判刑送往北方集中去劳改。</p><p class="ql-block"> 当年教育战线举行了演讲竞赛大会,演讲的主题就是“惩治汉奸”。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去赵元小学,我们营防小学去了三百多人,竞赛会规模很大,全区学生有四五千人,连周围的群众有上万人,参加竞赛的有十二位代表。我们营防小学代表,排在第四位,他从容不迫的走上了讲台,演讲时声音有时高有时低,有时激愤,有时徐缓,有时高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有时如涓涓细流,滔滔不绝,当讲到国民党军官收降时大发横财时,痛批所谓“五子登科”,即得到金子、房子、车子、女子、票子,全场发出轻蔑的哂笑;当讲到日伪人员摇身一变又当上了国民党的军官,那位演讲的小同学举起了小小的拳头,强烈的抗议,并做了摇身一变的动作,生动的表达了他们和日伪军本来就是沆瀣一气,一丘之貉,全场爆出了经久不息雷鸣般掌声。竞赛会颁奖,营防小学荣获冠军,陆文光校长带领全体师生捧着丰厚的奖品,载誉而归,这就是营防小学历史上的一件盛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