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海洋测绘事业建设初期:中国测绘史学习笔记

老村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新中国海洋测绘事业建设初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测绘史学习笔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老村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1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洋测绘,是对海洋和江河湖泊水域及其沿岸地带进行测量和制图的统称,是海军作战训练、海防建设和维护海洋权益必不可少的保障,也是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海洋科学研究之必需。但是,旧中国的海洋测绘十分落后。自清同治起,中国的海道测量一直为英国人所掌握。民国时期,国民党海军虽建立了海道测量机构,但测绘技术人才缺乏,仪器装备简陋,未能系统地开展海洋测绘工作,中国海洋国土的基本测量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新中国的海洋测绘事业,就是在这样薄弱的情况起步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作者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中国既是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又是拥有辽阔的海域、漫长的海岸线、优良的海湾、众多的岛屿和开阔的大陆架的海洋国家。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万里海域成了帝国主义炮舰入侵的通道。为抵御外侮,清政府曾建立过相当规模的海军,但由于政治腐败和军事指挥失误,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 民国政府成立后,开始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建立海军。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军已建成拥有120余艘舰艇的海军。然而,这支海军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3个月内就损失殆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美英的帮助下重建海军,到1948年已拥有428艘舰艇、约4万人的海军。蒋介石发动全国内战后,这支海军成了国民党军进行内战的工具。海战场是陆战场的延伸。由于人民解放军没有海军,无力封锁出海通道,致使国民党军10万余人在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中逃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来自互联网)</span></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斗争的需要,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在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夕,鉴于长江下游国民党海军正酝酿起义,人民解放军随着战争的胜利会接收更多的国民党海军人员和装备的情况,同时考虑到华东海域辽阔,岛屿众多,尤其是未来攻打台湾的需要,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组建海军。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寺正式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随着人民海军的组建,战场环境由陆地战场扩展到海战场,迫切需要加强海洋测绘工作,尽快改变海洋测绘落后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驻上海的国民党海军海道测量局办公楼旧址(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随着上海的解放,华东军区海军接管部气象测量处接管了驻上海的国民党海军海道测量局。由于国民党海军海道测量局逃离上海时,几乎带走了所有的测绘仪器器材、海图资料及绘图桌椅,实际只接管了空荡荡的办公楼和未撤离的58人(其中包括原国民党海军海道测量局局长刘德浦等海洋技术人员30人,印刷工人10人)及绘图工具16件、海图16幅。华东军区海军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司令部海道测量局。经招聘人员,调拨船艇,又组建了海道测量队和铅印厂。到1949年底,海道测量局有测量船艇4艘、人员129人。这是人民军队最初的海洋测绘管理机构和新中国海洋测绘事业起步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1960年11月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大队一队全体人员合影(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9月和12月,海军青岛基地司令部和中南海军司令部分别设立水道测量科,并先后组建了海道测量队,负责各自辖区的海洋测绘勤务保障任务。1951年2月,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局转隶军委海军司令部,并改称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局(1953年改称海道测量部、1959年改称航海保证部),成为海军的测绘主管部门。1952年10月,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另行设立水道测量科,重新组建了海道测量队,负责东海海域的海洋测绘勤务保障任务。至此,人民海军初步建立起海洋测绘管理体制和海洋测绘队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1956年2月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队大地测量分队执行海南岛二等大地网测量任务时合影(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为改变海洋国土基本测量落后的状况,首先需要培养海洋测绘技术人才,建设海洋测绘技术队伍。1950年1月,经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批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局开办了首期海道测量训练班,从上海理工高校学生中招收学员31人,由留用的国民党海军海道测量人员任教。这是新中国海道测量人员培训的开始。此后,海道测量局将测绘训练班扩建为训练队、训练大队,又先后举办5期海道测量训练班,培养海道测量和海图制图专业人才330余人。为培养高级海道测量技术人才,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设海道测量科,先后举办3期海道测量专业班,培养本科学员44人。这些海道测量和海图制图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海洋测绘队伍建设和展开海洋国土测量准备了海洋测绘技术人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第一代航海图中一幅图局部(来自《中国地图学史》,测绘出版社)</span></p><p class="ql-block"> 为保障海军作战训练和航运事业发展之急需,海道测量局自1951年开始组编制新中国第一代海图。制图区域主要为中国海区和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及港湾,航海图比例尺系列为1︰100万、1︰50万、1︰25万和1︰10万4种,港湾和锚地图为1︰2.5万、1︰1万及更大比例尺。第一代航海图采用墨卡托投影,港湾和锚地图初期采用中心投影或平面图,1954年后改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三色印刷,分军用、民用两种出版。用于第一代海图编制的资料混杂,有1950年后自己新测量的资料,也有民国时期测量的资料,还有英、日、美等国出版的海图资料,这些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深度基准不一,精度较差。但绘图质量较好,航海目标清晣,山形易于辨认,很受航海人员欢迎。到1959年底,共编制新中国第一代海图530余幅,相当于民国时期国民党海军出版海图总数的4倍。60年代初,随着海洋测量资料的增多,开始了第二代海图的编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1959年6月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大队作业人员在旅顺口进行海岸带平板仪测图(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50年代,海军海道测量部门在加强海洋测绘人员培训、海洋测绘队伍建设和第一代海图编制的同时,先后组织完成了解放东南沿海岛屿、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岛作战、炮击金门作战、中国领海基线测量以及海防工程建设、国家经济建设等一系列测绘任务,保障了国防建设、作战训练和经济建设对海洋测绘成果成图之急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1958年从苏联引进的“海建号”中型测量船装备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大队(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年的建设,海军测绘队伍和装备建设发展较快,到1956年已有测量船艇50余艘,1957年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队扩编为海道测量大队,为全面展开海洋国土基本测量创造了条件。为适应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部门于1957年制订规划,并于1958年展开中国海区基本测量。1960年3月至1961年2月,以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大队为基础,扩建分编为东海、南海、北海3个舰队海道测量大队,1960年海军司令部组建了制图队(1961年扩编为大队)。由此,海洋国土基本测量和海图编制出版快速推进,中国的海洋测绘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 注:本文撰写中参考引用了《中国测绘史》第3卷(测绘出版社,200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3、4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和回忆录《海军海道测量局组建初期》(周列青)、《白手起家创新篇—我国第一代航海图的出版》(许志方)、《新中国第一代海测战士的培养》(冯伟英)等文献资料。版权归作者所有,如转发须联系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