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个人  <p class="ql-block">  1.戴口罩。外出要随身携带口罩,在与人近距离接触、到公共场所、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医院等特殊场所都应佩戴口罩。</p><p class="ql-block">      2.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饭前便后或到公共场所后,要及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减少用手触摸口、眼、鼻等易感部位。</p><p class="ql-block">      3.保持社交距离。在与人交往或排队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时,要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不扎堆、不拥挤,文明排队。</p><p class="ql-block">      4.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鼻涕或痰液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p><p class="ql-block">     5.健康生活。加强锻炼,规律休息,健康饮食,保持健康心态。身体不适及时就医。</p>  家庭  <p class="ql-block">  1.常通风。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寒冷季节通风要注意保暖,不要对着窗口直吹,避免受凉。</p><p class="ql-block">     2.日清洁。家庭内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扫垃圾,每日对桌面、地面等物体表面及厕所等清洁消毒。</p><p class="ql-block">     3.吃熟食。接触生的肉、禽、水产品等生鲜食材尤其是进口冷冻食品后要及时洗手;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煮熟煮透,尽量不生吃海鲜类水产和肉类。</p><p class="ql-block">     4.分餐制。家庭内提倡分餐,经常对碗筷进行消毒。客人来访聚餐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或餐后及时消毒,尽量减少客人来访聚餐。</p><p class="ql-block">    5.备物资。家庭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和消毒用品,提倡按月使用量储备。个人洗漱等用品不共用。</p>  幼儿  <p class="ql-block">  1.“两点一线”入离园。入离园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幼儿园“两点一线”,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或校车上的物品。</p><p class="ql-block">    2.幼儿学会做好个人防护。咳嗽、打喷嚏时用弯曲的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课桌椅保持间距要适当,随身备用口罩,注意保持口罩的卫生。餐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和电脑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p><p class="ql-block">    3.做好健康监测。家长每天在家给幼儿测量体温,若体温超过37.3℃,或有发热、乏力、干咳、气促、胸闷等症状,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就诊,并将健康状况及时报告幼儿园。入园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严禁带病入园。</p><p class="ql-block">    4.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不在公共场所吐痰,勤洗手、多饮水。科学用眼,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睡眠,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免疫力。</p>  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1.封闭管理。实行校园相对封闭式管理,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师生入校核验身份、测温入校。</p><p class="ql-block">    2.健康培训。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教育全覆盖、常态化,建立师生健康状况台账,坚持“一日三检”、“日报告”、“零报告”、因病缺勤追踪、复课证明查验等制度。</p><p class="ql-block">    3.通风消毒。加强教室通风换气并进行记录,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对教室、食堂、宿舍地面、门把手、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在教室、操场、厕所、食堂、宿舍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p><p class="ql-block">    4.宿舍防控。加强学生宿舍出入管理和体温排查,每天专人巡查并对学生宿舍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p><p class="ql-block">    5.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堂的清洁消毒和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完善消毒制度,提醒人员保持距离,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留样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p><p class="ql-block">    6.物资储备。储备一定数量疫情防控物资,清单式管理并及时补充。加强酒精等物资管理,避免安全隐患。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p><p class="ql-block">    7.应急处置。教职员工或学生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及时报告,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和闭环管理要求运送就医。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学校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处置或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p>  消毒消杀  <p class="ql-block">  消毒工作是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区为疫情低风险地区,在没有出现病例的情况下,社区和家庭以卫生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医院、车站、机场、商场、宾馆、学校等人员流动性大且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要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p><p class="ql-block">    1.空气消毒。以自然通风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有条件可以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医疗机构等重点单位或部位可以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p><p class="ql-block">    2.物体表面消毒。室内桌椅、台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可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每天一次;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电梯按键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p><p class="ql-block">    3.地面消毒。地面和墙壁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p><p class="ql-block">    4.餐(饮)具消毒。餐饮具首选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也可使用消毒机或消毒柜进行消毒,或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消毒后要确保将餐饮具清洗干净方可使用。</p><p class="ql-block">    5.衣服等纺织品消毒。对污染严重的毛巾、衣物、被罩等可以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洁尔灭、新洁尔灭、度米芬、百毒杀、新洁灵等)按照说明书稀释后进行消毒;对日常生活中纺织品做好清洗晾晒即可。</p><p class="ql-block">    6.手部消毒。严格按照7步洗手法洗手。触摸污染物品或受到其他污染时可以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消毒。</p><p class="ql-block">    7.生活垃圾。应保持垃圾箱及周围环境清洁,每天对垃圾箱内外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p><p class="ql-block">    8.废弃口罩。使用后的口罩(除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点以外的场所)应置于带盖、脚踏开关的专用垃圾桶的垃圾袋内,用75%的酒精或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密闭30分钟后按照生活垃圾处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疫情防控常态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我防护很重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编辑 ▎刘美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