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农村忙过了秋收,粮进仓、草归垛,地也翻完了,一年的农活就结束了。节气也从立冬转到了小雪、大雪,正式进入冬季,节能环保的天然冰箱已经启动。地里不忙家里忙,刚放下农活的乡亲们,随后转入到杀猪、宰羊、摊煎饼、磨豆腐、淘米、压面、蒸豆包,这些一系列的家务活,提前地拉开了储备年货的序幕。 平时农民们忙春种、忙秋收,忙的都脚打后脑勺,顾不上腾出更多时间来鼓捣着吃。就盼着收完秋后,改善改善生活,犒劳犒劳辛苦劳作一年的全家人。 <div> 黏豆包是北方人最喜欢吃的美食之一。金色的黄米面皮粘而不粘(zhan)牙;枣红色芸豆馅甜度适中。黏豆包是农村食谱当中的美味佳肴,也是馈赠城乡亲朋的厚礼。 </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mg src="https://static2.ivwen.com/users/297792/60d5cfe623ce560fcfa0ce2744cade35.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p><p class="ql-block"> 最累的是坐在热炕头上包豆包的女人们,每个豆包都要通过她们的那巧双手,把一块块面团在手中团来团去,瞬间就变成了艺术品。她们也是最开心的,手里忙着、嘴里也不闲着。免不了都是些“张家长李家短,谁家小猫刚睁眼”,那些个鸡毛蒜皮琐碎之事。也有借此机会为姑娘、小伙说媒的,让大家帮助参谋参谋,成全年轻人的美好姻缘。偶尔讲个笑话也会逗得人们哄堂大笑,笑的肚子疼好半天呢。</p> 大锅下边是酸菜炖冻豆腐、粉条,锅的上边贴着一圈豆包小烧慢烧,直到豆包底面有黑红色的嘎巴,饭熟菜香一锅出。掀开锅的那一刻,豆包与炖菜混合味道直接沁入鼻孔,味觉勾起食欲大增。千年不变的味道,传递和延续着故乡的情怀。不管身在何处,家乡的粘豆包依旧会勾起你离家的乡愁,飘起炊烟的地方就是故乡。记忆中的黏豆包,始终有浓缩的母亲味道,还有隔壁二大娘和老婶的爽朗的笑声…… 每到这个季节:村村炊烟起;家家豆包香。如果饭时已过,你随意走进一个村子,当你看到还有一家仍旧冒着炊烟,从门里门外冒着热气,不用问这家就是正在忙着蒸豆包呢。朝着炊烟升起地方走去,远远的就能闻到火炕里和烟囱中焦油烧焦的刺鼻味道。走到近处从屋里溢出来的那股酸中带甜豆包的味道特别诱人。这种味道过于厚重,连老屋也盛不下了,于是就溢满了农家院,接着又爬过了墙头溢满了小山村。走进农户院子里秫秸串的莲子上,整整齐齐的摆满了金黄色的黏豆包,横看成排,竖看成行,极像等待检阅的阅兵方阵一样壮观。 如果你正好赶上揭锅时,好客的主人就会先找个盘子,拣几个刚出锅的黏豆包,再端上一碟小咸菜,让你先尝尝他家粘豆包的味道咋样?然后再唠别的嗑。农村人就是这样的实在、热情,一点都不虚伪和装假。特别是家中的女主人更愿意与人分享她自己蒸豆包的手艺,在农村谁家的媳妇蒸的豆包好吃、香甜、又筋道,也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如果哪家先蒸了豆包,总是送了东家送西家,一家蒸豆包,全村品尝。这种纯朴的民风一年一年的传递下去。 <br> 在农村蒸豆包是一项最费事的活。所以,在蒸豆包之前都有个小计划。确定哪天淘米,都要和左邻右舍事先相互的沟通一下。安排好今天给你家蒸,明天去他家蒸,后天来我家蒸,在蒸豆包过程中,有人烧火、有人装锅、有人拣豆包,还有人忙里忙外的打下手,这样各司其职、忙而不乱。一家蒸豆包邻居都来帮忙,人多就热闹、干活不累、家长里短的故事也多。 在这种开心欢笑的气氛中,女人们用黄米面包上甜甜的芸豆馅连同人们幸福生活,一起包进了豆包里。一屉一屉的装进笼屉里,男人们在灶堂里架起了木柴,转瞬间热气腾腾。预示着农民的生活,像那股热气一样蒸蒸日上;像豆包那样团团圆圆;祈盼着:黏(年)黏(年)幸福!<br><br> <p class="ql-block">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故乡;蒸黏豆包的习俗已经成为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世代在延续着浓浓亲情、有情、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 感谢各位老师点赞、鼓励、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