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2010年7月 非洲行(6)—— 安博塞利(下)

Shirley

这也是我们游览肯尼亚的最后一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只是不知能否写好这篇回顾文章,能否完全表达我的本意,嗨!尽力吧!<br><div><br></div><div>我们到非洲旅游,主要目的是看动物,只要能看到万马奔腾的角马跨越马拉河,河水飞溅,鳄鱼张着血盆大口咬食猎物,角马在玩命的挣扎,好不易上岸的马群又被狮子追杀。。。;安博塞利成群结队的野象漫步夕阳下;遮天蔽日的火烈鸟在岸边腾飞;让人眼花缭乱的斑马满地打滚;优雅知性的长颈鹿漫步林中;雄狮和驼鸟的激情交配场景。。。;这些是很刺激,兴奋,养眼。<br></div><div><br></div><div>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人物。他有别于动物,有思想,有情感,可交流,可理解。让你温暖,让你欢笑,也可以让你流泪!<br></div><div><br></div><div>请看看不声不响,静静享受生活的游人。<br></div> 这位是酒店的服务员,每天早晨我们去餐厅吃饭时他都要跟着我们,手里拿着个马赛木棍,有一尺多长,一头是个大圆头,亮光亮光的,好像都磨出了包浆,是防身驱赶动物用的,因为周围时常有各种动物出没,他要保护游客。看他的耳朵,他的耳洞很大,他特意卷起来让我们看。<br> 这几天多谢了这几位司机师傅 我相信大家都对马赛人不陌生,这是个连狮子都惧怕的游牧民族,他们弹跳力奇强,有着苍鹰般敏锐的眼睛,视力可以达到6.0,太不可思议啦!<br><div><br></div><div>对于马赛人的详情可以在网上查到。介绍的有很多,也很详细,我就省略了。随便在网上浏览看到了一些最近几年游客们发表的图片,和我们10年前去过的村落基本没变,人都还是那几个,小孩子一定长大了,但我却认不出来了。这几年的旅游业为他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提高,女人们的服饰更靓丽,多了脖子上的项圈,周围也摆起了出售旅游物品的摊位。但我们去时还没有这些。你们可以比较一下10年前的部落。<br></div><div><br></div><div>十年前我们拍的他们的村落</div> 邀请我们进屋参观,马赛人的住处比纳米比亚红泥族的住处要好多了,除了中心的火堆外,还是有床的,用树枝搭成,上面铺着牛皮。<br> 我们有5个人再加上两位老外,不到10人。他们全村人都出来为我们表演,最后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和他们一同蹦跳合影。<br><br> 看那位跳起来的男子。 他们的保留节目-- 钻木取火<br> 马赛人 MAASAI 那人手里拿的就是马赛棍。 看孩子脸上的苍蝇,就像寄生在他身上的皮肤一样,孩子没有一丝的不适。 <p class="ql-block">路边的孩子们,这几个不是马赛人。这个男孩是不是长得好标致!</p> 我们这次到非洲旅行,在国内还是做了一些准备。买了一些清凉油,小学生的作业本,铅笔,橡皮还有一些糖果等,准备随时送给这里的孩子们。不过,现在不知他们还需要什么!<br><div><br></div><div>从马赛村出来,我们就去了这里唯一的学校,也是这里的教堂⛪️,唯一一座用木头搭起的房子。里面只有木质的可以叫作桌,椅的设备,地面全是尘土。<br></div> 他们也已开始种植一些农作物 唯一的一位16岁的老师,教所有大小的孩子们。我和老师聊了会儿,但具体聊了什么,都记不清了。10年前我在搜狐上写了博客,可惜搜狐博客2016年就关闭了,这我是后来才知道。以前的游记都消失了,这也才勾起了我对以前游记的回顾。<br>老师同意我们为他照张像。<br> 当我们走进教室,看着这些孩子们时,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无比明亮,纯净,无邪,天真,满足;他们自发地高兴地为我们起舞,使本来就满是尘土的教室,顿时尘土飞杨。<br>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的时候,我把我们带来的所有小礼品都留给了孩子们。回到酒店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彻夜不眠,老师,孩子们的眼神反复地在脑海里闪现。我们看到了非洲的奢华,也看到了这里的原始。</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b>待续未完,静候下篇</b></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