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汤节”与“庖汤节”的区别

青花瓷影视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大部分省份,特别是西南部一些省份的农村流传一种民间习俗吃“刨汤”,吃“刨汤”是在每年的冬至前后,杀年猪迎新年的民俗活动中,用刚杀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猪内脏和蔬菜一起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就称之为“刨汤”。</p><p class="ql-block"> “刨汤”与“庖汤”, 在民间这两个词都在用,但细细分析,这两个词其含义有所不同。我们先看看“庖”字的解释:庖,厨房、厨师。若用“庖汤”,就是指厨房厨师做出来的汤,包括饭豆南瓜汤、番茄鸡蛋汤、酸菜粉丝汤、白菜豆腐汤、鸡汤、老鸭汤、鲫鱼汤、银耳汤、燕窝汤,当然<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包括杀年猪时的刨汤等等。它是一个泛指的“汤”,一年四季都可做。</span>而“刨汤”是指杀年猪这一特定时间的活动所产生出来的美食。其季节性很强——冬至前后。杀年猪迎新年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民间习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以前,一般杀猪是要待到年末,称之为杀年猪。</span>杀年猪过程中应分为四个步骤:杀、烫、刨、剖。我们的先人就从杀年猪这四个步骤中取了“刨”这一环节来代替杀年猪整个活动,并取了一个名字——“刨汤”。据说,在杀年猪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杀年猪之前要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好日子。这个好日子就被人们称之为“刨汤节”日。</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就是“杀牛匠”,还可以引伸为“杀猪匠”——屠夫。我认为不准确:因为“庖”字是厨房、厨师,“丁”字是指人,两个字联起来“庖丁”就是“厨师”(《庖丁解牛》一文中解释为姓丁的厨师),与“园”字一样,加上“丁”字,就组成“园丁”是指老师,解放前的抓“壮丁”,就是指抓身体强壮的人,又如“人丁兴旺”,所以,“丁”没杀牛匠杀猪匠——屠夫的意思。如强用成“庖汤节”,也不错,主要指厨房厨师做出来的汤,举办一场比赛,看哪位厨师做的汤味道鲜营养丰富,着重体现厨师的厨艺,一年四季都可以举办。而杀年猪,我们祖先要表达的意思是,用专业屠夫“刨”的动作来体现杀年猪的喜悦和丰收景象。所以,在杀年猪时应该用“刨”字构成“刨汤节”才准确。</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很多民间习俗需要我们去挖掘、发扬。不,不是发扬!是传承!“扬”会扬变味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高保真地把祖先留下来沿袭至今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p><p class="ql-block"> (青花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