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记忆

又是自律的一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壹】妈,我可以看着你睡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时隔那么多年,我还很清晰地记得我曾经给母亲说过的那句话:“妈,我可以看着你睡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那是我四岁的时候的一个夜晚,一向搂着我、或抱着我、或面对着我入睡的母亲突然背对着我睡觉,这在我记忆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与母亲讲话,她也是不怎么搭理我。每夜闻着母亲的体香,在母亲身体的温暖中甜蜜入梦的我,突然觉得母亲变了,变得那么陌生,那么无情,那么冷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感觉自己好像刹那间失去了母亲,自己就像是无母之子。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冷好冷,是忧伤,是悲苦,是心痛,连我自己至今也搞不大清楚。那一夜,我翻来覆去,彻夜难眠,最终我对母亲讲了一句:“妈,我可以看着你睡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母亲那晚背对着我睡是万不得已的,那一夜正是弟弟来到人世间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想:我当时也许是一时失去了那份母爱特有的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一时失去了对母亲特有的依赖。这才说:“妈,我可以看着你睡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至今想想:那个睡前总是讲民间故事给我听的母亲,那个忍痛拔下自己的头发做圈套拴小鸟给我玩的母亲,那个为凑齐我的学费东奔西跑、四处奔波的母亲,那个不到两岁就失去父爱的母亲,那个37岁失去人生另一半的母亲,那个一如既往默默支持自己孩儿的母亲,那个在千里外请毕摩为我念经、祈祷和祝福的母亲,那个历经风霜洗礼仍然面带微笑的母亲。她是那样平凡普通,与普天下的母亲没有什么区别;可她又是那样伟大,那样坚强,一生为呵护自己的孩儿而几近干枯,无怨无悔,她就像凉山田野上成千上万的荞麦花,美在内心而不显耀,很是养眼;清香而沁人心脾,很是养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如今,母亲已经年近六旬,白发日益增多,牙齿几乎掉光,愈发驼背,记忆减退,神情呆滞恍惚。此时此刻,我才亲身体会到:自古忠孝两难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我独自守卫在祖国边陲,与她老人家相隔千里,很多祝福的话只能在电话里讲,可这又算什么呢?这又能解决什么呢?这又能带给母亲什么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每次回家探亲,每每看到母亲,我心乱如麻,是无情的岁月在摧残我的母亲,是时间在把我的母亲一步一步推向人生的终点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想母亲一定有很多心里话对我说,但是由于长期的心理隔阂,长久的别离,她都保持沉默,问到什么她都满口说好。也许母亲有她的心事,也许母亲有她的意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此时此刻,我好像听到母亲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她隐隐约约地对我说:“儿,我可以看着你睡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贰】孝心与老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眼下,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大迁徙正在默默进行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首先,一部分人通过自身努力和勤奋读书,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家门,告别父老乡亲,别离熟悉的村寨,走入远近城市。有的工作地甚至跨州市,跨省,跨国。其次,政府有组织动员协调高寒山区居住的人们,把他们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大坝。或是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区域,还是涉及到搬迁一部分人。我在多地遇到,政府在离交通,水电便利的地方修建移民安居房,被移过来的移民三番五次逃离。逃离原因有种种,嫌田地少的,嫌水土不适的,嫌念老家的,最后无奈之下派人把守,守着移民住新村。更多的是民工流,漂漂族,四海为家,把小孩留在了家乡中、小学学校附近的出租房里,即使老人们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故地老家,课为了孙子孙女们的读书事业,老人们带着念家的心在孤独和寂寞中守候着孙子孙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养子防老。孝敬父母,孝敬老人,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在现实孝老中,谁又真正理解老人的心,老人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最期盼的是什么?这些谁又在乎过,谁又细想过?老人的心理健康谁在乎过?看到城郊结合部出租房中一个个离家出来的老人,看到中、小学校附近出租房中一个个守候孙子孙女的老人身影,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谁让老人孤独?是谁让老人寂寞?是谁让老人想家?是谁让老人一次次泪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有的老人随外出工作的子女远走他乡,就是让其住公寓、别墅,庭院,老人内心还是觉得不如自己昔日老家的茅草房。飘荡异乡的老人,就是天天让其吃山珍海味,老人内心还是觉得不如自己昔日老家的烧土豆和玉米饭。落叶归根的念头或许早已经扎根老人心窝。或许老人在怀旧,在思念故乡的一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看老人的想法从来就和子女的想法不一致,或许这就是两代人的思想隔阂。老人有时候宁愿在最贫穷的子女家里饿着,冷着;也不愿意在最富有的子女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谁家都有老人,都有长辈。人人都面临着老。让我们以更加宽容的心对待老人,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老人,更加宽广的胸怀对待老人。让我们多传递一些温暖给老人,少一分寒冷;让老人少一分孤独,多一分慰藉;少一分惆怅,多一分希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现实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例子多如牛毛。孝敬老人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一种福。让我们静下心来,细心聆听老人的所需,感受老人的所想,领悟老人的所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叁】为谁而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时至今日,随着离家步伐的日益遥远,别离母亲的时间在不愿中无形拉长。我一直觉得“孝”字不是单独挂在嘴上就可以,“孝”字要身体力行,要实实在在做出来,孝不能推,孝更不能等。等到父母辞世再言“孝”,那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成为自己的心疾。最近迷上了山鹰组合的一首老歌《娘亲》,该歌歌词美,曲调美,演唱更美,令人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这不愧是一首孝的绝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听着这首歌,我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每一句歌词写的好像都是我,每一句演唱好像都是我的经历。《娘亲》好像为我而歌,为我而作。我的母亲正是这样一位历经艰辛,历经坎坷,从不言退,一直默默守护我,一直静静支持我,一直悄悄鼓励我的娘亲。我的母亲正是这样一位不言辛劳守候着我,无比善良,无比和蔼,无比可亲,无比可敬的娘亲。而我正是不知不觉走得太远的游子,愈是想靠近,愈是要离别,十余年来,我徘徊在“忠”与“孝”之间,一边是橄榄绿的召唤,一边是母亲的牵挂;一边是戍边的使命,一边的对娘亲的愧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每当老家过火把节或十月年这样的隆重节日,想到其他人家子女在老人身旁膝下问寒问暖,而自己身陷冷冰冰的边关冷月下,不免掺杂几分孤寂和落寞,更多的是对娘亲的歉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如今,一切愧疚,所有思念,都只能寄托《娘亲》这首歌慢慢蒸发。此时此刻,唯独感谢自己的同胞山鹰组合创作出如此一首绝美的灵魂歌唱,此歌与其说是为众人而作,不如说是为我而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也许有一天所有的人离我而去,也许有一天所有的事变得无比沧桑,也许有一天我变得认不出自己是谁,可《娘亲》还是那首歌,那首绝美的慈母吟,那首无与伦比的慈母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娘亲》歌词是这样写的:“点儿打在胸口的泪滴,是幼鸟离开母亲的时候。一声嘶吼破晓了黎明,是马驹脱缰奔跑的时候。我站在远方回望那一刻,突然想起慈祥的泪水。我寂寞夜里呼喊着你,你坎坷一生守护着我。我不知不觉走得太远,你不言辛劳守候着我。我突然想好我的娘亲,她总是微笑不言不语。我终于明白你是我一生,不悔承诺不变的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肆】娘牵青烟往西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0年3月的春天,对于我来说是隆冬,花开黯淡,世界浑噩,凄然笼罩一切,疫情风起云涌,就连阳光也是沮丧的,母亲消逝在人间,伴随缕缕青烟往西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70岁,母亲的生命休止符。70年风雨兼程,70年风风雨雨,70年沧海桑田,70年心跳,70年奋斗,70年与命运的抗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母亲离开当天清晨到中午停止呼吸,也就不过半天时间,之前除了腰疾,别无他恙,半天的呼吸急促,对于那些已经离世的人,那是何其短暂的半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母亲走得安详,走得坦然,丝毫没有痛苦状,离别前没有一句病痛呻吟,没有让人搀扶一把,没有让人守一夜。母亲是我们看着睡着的,一睡不再醒来,筋疲力尽的母亲终于可以远离苦海,远离病痛,远离疾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平时听闻熟悉的人不病不痛的死去的消息,母亲都大赞一番。想不到她也是如此离世的,母亲走得如此干脆利落,与她生前的雷厉风行有关,人间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从此与她无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母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曲折的一生。嗷嗷待哺的母亲,还记不清自己父亲模样的时候,父亲在一次家支冲突中丧生,从此父爱与她无缘,嫁给父亲之前,母亲在外公外婆家长大。1987年的一个黄昏,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留下一家五口,那年母亲37岁,我10岁,最小的弟弟才1岁。那个年代的滇西农村,类似耕地砍柴的农活需要男人做,没有了父亲的家庭,那真是缺了顶梁柱,天塌地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母亲的一生是坚强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这一切在母亲看来不屑一顾,她毅然挺起不屈的脊梁,除了几个叔叔帮犁地之外,母亲该砍柴砍柴,该种地种地,把家里的大小事安排得妥妥帖帖,打理得干干净净。过年的年猪一年胜过一年,火把节宰杀的绵羊一年比一年壮,庄稼收成一年更比一年强。记忆中的母亲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流过一滴泪。至今想起,母亲属于含着眼泪微笑的强者,即使流泪也是往肚里吞。父亲去世后,很多人劝她,不要让我们这些孩子上学了,好在能帮母亲干农活。母亲就是不听劝,私底暗暗下决心:知识改变命运,别人的孩子读书,我的孩子怎么就不读书。至今我和弟弟都全日制大学毕业,我毕业后参军16年,后转业到地方,这些都是母亲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没有母亲这座坚韧不拔的大山,没有母亲的无私奉献和百倍付出,我等肯定还在那个不知拖了多少人后脚的大山里与柴米油盐酱醋茶周旋,与生计抗争,哪有今天的一切。我曾目睹丧夫的家庭,女主妇自寻短见,留下孤苦伶仃的孤儿;我曾目睹丧夫的家庭,女主妇改嫁,子女无依无靠;我曾目睹丧夫的家庭,女主妇远走山东山西,子女尘土伴泪水。每当看到这些,我更是敬佩母亲。母亲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常年在药山之巅劳作奔波,然而她的人品、性格、思想、精神、境界、见识、作为、付出、担当、尽责、初心、坚强,远远高过药山,让我肃然起敬,望尘莫及,足以感动我一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命运啊命运,如果有来世,请对我的母亲公平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伍】一直牵着您的手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小侄子梯石今年3岁了,他还没有满一岁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在母亲身边,父母双双去广东东莞打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小侄子非常聪明伶俐,在他看来,奶奶就是他的父母,也是他唯一的亲人,是他的全部。当遇到其他老人过世燃放烟花鞭炮,母亲对他说:“假如哪一天我去世了,也像这样燃放鞭炮送别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一旁的小侄子哭着说:“您不能死,我不会让你死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母亲问他:“那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奶奶不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小侄子说:“阿妈,我要牵着您的手走。一直不松手,一直不停步,这样您就不会死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听后让我泪流满面,思绪连篇,刚满3岁的侄子想到的,我们想到了吗?那个含辛茹苦养育子女,从不向自己的孩子诉说苦楚的母亲,还能经受住几多风吹雨打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也是个性情中人,由于长期身在部队,每年就回家一次,心中总有对不住老人之感,孝道常常成了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有时候真担忧哪一天突然接到电话称老人西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最近问一战友常回家否?老战友说:“父母都已经住到老家那片黄土里了,不回老家还好,回去看到更难受。”我想他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近日听《边疆文学》副主编杨浩老师讲孝心。她说:“孝心是不能等的”。多么真切的一句话啊,特别对常年驻守边关的边防军人,孝心更是不能等的,也是等不起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样的例子在我身边的战友身上发生的太多了。有空多回家看看,多陪陪自己的老人;有空多看看自己老人的容颜,别让孤独占据了老人的心灵!别等到老人西去后,才哭泣着喊“我还没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小时候是父母牵着我们的手走的,如今长大后我们应该好好牵着父母的手走。</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