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初印象 <p class="ql-block"> 赴桂履新已有半月。赴任之前,除了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认识一位曾在甘肃任职的广西籍领导,我几乎对广西一无所知。正因如此,我对这个知之甚少却即将相伴的“秘境”充满好奇。</p><p class="ql-block"> 兰州飞往南宁的飞机在空中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坐在飞机上隔着窗往下看,我看到了陇原的黄土,看到了秦岭的白雪,也看到了广西的绿貌。两个半小时,竟然看到了3种颜色,我不禁怀疑:自己看到的是同一个中国吗?当然是同一个中国!自己看到的这3种颜色,不就是多彩中国的几块画布吗?</p> <p class="ql-block"> 下了飞机,用了1小时车程,到了南宁。正值傍晚时分,城市尚未掌灯。看向南宁街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大波摩托车、电动车从路口穿行而过的画面。那种陌生感,似乎是时空瞬间转换。翌日上午在南宁逗留半天,爬上南宁闹市中“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的青秀山,感受了一把“青山四时常不老,奇石异卉冬月开”;又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听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鼓声,看了一眼“五彩八桂”的风姿。时间很短,意犹未尽,但尚有行程,只得作罢。</p> <p class="ql-block"> 我任职的地方在广西玉林,从南宁到玉林有200公里路,要坐1小时50分钟的动车。路上,我想起临行前妻子的严令:不得吃狗肉!玉林曾以狗肉闻名,有“冬至鱼生夏至狗”“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等说法。据说岭南夏至炎热瘴疫易发,狗肉性温有健脾益气之功,扶人正气克制瘴疫,于是人们便在夏至的时候猛吃狗肉,以至逐渐形成习俗。我不是神仙,况且又有家长严令,即便狗肉再好,也不能入口。妻子自小在甘肃张掖肃南县长大,那里是中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裕固人以牧为生,狗是他们游牧生活中最得力的帮手和最亲密的朋友,甚至曾以狗为家族图腾。妻子说,她虽为汉族,但已接受裕固习俗,我既然与她共同生活,当亦如此,如若不然,严惩不贷。我暗下发誓:决不吃狗肉,也不赞同吃狗肉,但誓死捍卫玉林人民吃狗肉的权利。</p> <p class="ql-block"> 在玉林工作生活十几天,抽时间看了几本有关广西的书,转了玉林市区几处地方,因公去了玉州、博白、容县3个区县,眼睛中、耳朵里、鼻息间感受着八桂大地的气息,初步对广西有了朦胧印象。隐隐感到:广西就像是个平凡的邻家女孩儿,从不惹眼。之所以从不惹眼,是因为她在各种排名里都处于中游,甚至偏下的位置,让人难以留下印象。说她美,或许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大开大合的景色更让人过目不忘;说她好吃,“桂菜”的名头似乎没有川、鲁、苏(淮扬)、粤四大菜系来得响亮;说她有良港,上海、深圳、香港、宁波当仁不让;说她没交流,高速、高铁、机场、码头一个不缺;说她贫瘠,那甘、宁、青、贵呢?</p> <p class="ql-block"> 尽管人们对她知之甚少,却丝毫无碍她的秀外慧中。粤语早已被全国甚至全世界熟知,可是你知道有很多研究指出,粤语发源于广西梧州吗?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是吸引游客到云南的重要原因,但其实广西才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与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你可能去过人满为患的青岛海滨、厦门鼓浪屿,可是你知道广西北海有一座美如仙境、好吃又好玩儿的涠洲岛吗?</p> <p class="ql-block"> 曾听说广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但到了广西,眼及所见让我有点儿困惑:广西的那些大山呢?看了地图才知道:广西是个盆地,像是一口大锅。锅底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四周则散布着海拔千米以上的群山,好似一圈大栅栏。我拿着放大镜从东北的猫耳山开始,顺时针找寻着: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萌渚岭、大桂山、云开大山、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六韶山、金钟山、岑王老山、青龙山、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你感到这栅栏的浓密了吗?</p><p class="ql-block"> 大约上天觉得这样创造广西盆地太过偷懒,又在盆地里放上了四组弧形山脉,其中有一道最为特殊——这条弧线正好位于广西全境的黄金分割线上,是一条“黄金弧”。她就是四道弧中的第三弧:都阳山—大明山—镇龙山—莲花山—大瑶山—架桥岭,地质学家李四光将她命名为“广西弧”。不仅如此,还有一条颇为神秘的地理纬线——北回归线,在这一带时隐时现。但广西似乎并不以“广西弧”为界分为桂南桂北, 而是分为桂东桂西,分界线大体沿着湘桂铁路,从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到钦州。</p> <p class="ql-block"> 玉林地处桂东南,靠近广东,是广西第二大人口城市,也是广西最大的侨乡,素有“岭南都”之称。改革开放初期,玉林曾被誉为“小香港”。我没去过香港,但听闻中的香港怕是玉林所不能及。到玉林后走的地方不多,一日清晨曾去市政广场,感觉比兰州东方红广场宽敞漂亮;一日傍晚曾去玉林万达广场,感觉不比兰州万达广场繁华。听人介绍,玉州区有云天文化城,容县有真武阁、都峤山等景点,虽然不远但还未能一睹容颜。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大军南征,在玉林留下了许多跟马援有关的地名,比如北流市的“歇马岭”,博白县的“饮马江”,玉林市的“石柱坡”,南流江上游的“马门滩”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威震”中国的地名——“鬼门关”。历史上曾有两处“鬼门关”,位于玉林市东面的北流“鬼门关”,如今高速公路贯通,原貌不存;玉林西南面的博白县“鬼门关”,早已改称“桂门关”,“鬼”已无迹可寻。</p> <p class="ql-block"> 我知马援,乃是因为读《王阳明传》。传记中说,王阳明十五岁,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等三关,考察边关要塞,纵览山川地形,学习骑马射箭。期间他竟然做了一个梦,梦中去拜谒了位于广西横县郁江乌蛮滩北岸的马援将军庙,醒来后赋诗一首《梦中绝句》作记:</p><p class="ql-block"> 卷甲归来马伏波,</p><p class="ql-block"> 早年兵法鬓毛皤;</p><p class="ql-block"> 云埋铜柱雷轰折,</p><p class="ql-block"> 六字题文尚不磨。</p><p class="ql-block"> 诗中的马伏波,就是马援。马援是著名军事家,为东汉刘秀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天下统一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我们熟知的“马革裹尸”、“花甲请战”、“大器晚成”三个成语,指的就是马援。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做梦都能梦到马伏波将军,其实力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五十六岁,受朝廷之命前往广西思恩和田州平定叛乱。归乡途中,真的拜谒了伏波将军庙,祠中供奉着马援雕像。王阳明站在伏波将军的雕像前,向这位仰慕一生的大将军一拜再拜。这次拜谒也宛如在梦中一般,王阳明竟然有种庄周梦蝶的错觉,感到这次拜谒殆非偶然,一切仿佛都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他感慨万千,当场赋诗《谒伏波庙二首》,诗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其一</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梦里诗,</p><p class="ql-block"> 此行天定岂人为。</p><p class="ql-block"> 徂征敢倚风云阵,</p><p class="ql-block"> 所过如同时雨师。</p><p class="ql-block"> 尚喜远人知向望,</p><p class="ql-block"> 却惭无术救疮痍。</p><p class="ql-block"> 从来胜算归廊庙,</p><p class="ql-block"> 耻说兵戈定四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二</p><p class="ql-block"> 楼船金鼓宿乌蛮,</p><p class="ql-block"> 鱼丽群舟夜上滩。</p><p class="ql-block"> 月绕旌旗千嶂静,</p><p class="ql-block"> 风传铃木九溪寒。</p><p class="ql-block"> 荒夷未必先声服,</p><p class="ql-block"> 神武由来不杀难。</p><p class="ql-block"> 想见虞廷新气象,</p><p class="ql-block"> 两阶干羽五云端。</p><p class="ql-block"> 当时,他想起了四十多年前,自己十五岁时在梦中所作的绝句,还特意为《梦中绝句》作了序:“此予十五岁时梦中所作。今拜伏波祠下,宛如梦中。兹行殆有不偶然者,因识其事于此。”</p> <p class="ql-block"> 扯得有些远,但马援的故事不正体现出广西这个邻家女孩儿秀外慧中的内涵吗?</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地形、地貌、地点、地标这些“地”,勾勒出的是广西这个邻家女孩儿的模样,那么铜鼓、茶饭、米粉、水果这些“物”,展现出的则是广西这个邻家女孩儿的风韵。</p><p class="ql-block"> 据说广西是我国铜鼓最多的地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101号、直径165厘米的云雷纹铜鼓为世界最大铜鼓。广西境内铜鼓最多的是玉林市北流县。北流人以北流地域出土了世界铜鼓王为荣,以在北流铜石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铸造铜鼓的遗址为荣,以北流型铜鼓被列为世界七大铜鼓类型之一为荣,以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铜石岭冶铜为荣。</p> <p class="ql-block"> 广西玉林街头的铺头中、街角处、道路边儿都摆着一摊摊凉茶。冬天喝凉茶吗?我未敢尝试。超市里的架子上发现有产自广西梧州的六堡茶、龟苓膏,遂买来品尝。我对茶道并不了解,喝六堡茶时感到茶中带一种香味,但不知道是何香。龟苓膏有一种微苦后甘甜的味感,难道这龟苓膏里蕴藏着“苦尽甘来,冬去春回”“先苦后甜,人生所愿”的哲理吗?</p> <p class="ql-block"> 来玉林数日里,有一天突然想吃兰州牛肉面,找同事询问,同事不知,说这里都是吃米粉的,然后给我介绍了桂林米粉、玉林牛杂粉、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种类好多。但不知为什么,当日就想吃一碗兰州牛肉面。用高德地图一搜,跳出来好几家,给一家打去电话,竟然是临夏人开的馆子。跑了3公里去吃,竟已没了兰州牛肉面的味道,汤不浓、没辣椒,不免让人失望。问及原因解释说:汤浓加辣的牛肉面,当地人并不接受,只好改良以适应当地人的口味儿。我心想,这样的牛肉面,还是那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兰州牛肉面吗?若是这样,不如听同事之劝,吃一碗广西米粉吧!</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因为有一条时隐时现的北回归线,让广西成了亚热带水果的丰产地,有了许多北回归线上的香与密。</p><p class="ql-block"> 比如,被称为难得尤物的沙田柚。沙田柚是玉林容县四件宝之一,被誉为“天然罐头”“果中珍品”。去容县时,看到路边到处摆着柚子,金光灿灿的,果型很是引人注目。司机小刘告诉我,那些看起来好看的柚子,大多是冒牌货。又说真正的沙田柚个头不大带个把,长得像一只葫芦。后来了解到,270多年前,容县的沙田柚还不叫沙田柚,而叫羊额子,是一位当地人改变了他的品质和命运。据说在乾隆年间,容县县北十数公里处的沙田村,有一个叫夏纪纲的人,他先是到外地当官,后来辞官返乡,就潜心研究羊额子的栽培,一种说法是将一头死牛埋到树根下,更大的可能是通过嫁接技术,或许二者兼施,使羊额子的色香味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出来的柚子曲线玲珑,味道清甜,还带着一股蜜香,名声一下传播开来。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夏纪纲专门把柚子进贡给皇上。乾隆皇帝从来没吃过这种果子,觉得甜美异常,大为惊喜,忙问是什么果,下人就回说叫羊额子,因为他长的跟羊的额头相仿,是退休官员夏纪纲从容县沙田村邮来的。乾隆皇帝笑道,好好好,夏爱卿这么有心,难得了!只可惜这么好的果子,却叫了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夏爱卿千里邮果,邮果有由,又来自沙田村,我看就叫沙田柚好了。皇帝开了金口,沙田柚的名字就流传开来。</p><p class="ql-block"> 沙田柚天生一副富贵相,外面一层金灿灿的外皮,里面一层棉絮状的内皮,约有一厘米厚,再到里面,是一层半透明的内皮包裹着的果肉,一瓣瓣儿像梳子一样,围着中心抱作一团。听人说,一般年份每只沙田柚有十二瓣果肉,如果是闰年十三个月,则有十三瓣,买了几个回来吃,才知道那不过是讹传,具体数字实在是要剥开果子才知道的。不过,沙田柚的味道真得好!</p> <p class="ql-block"> 有资料说,广西的蔗糖产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超过40%的广西农民涉足甘蔗种植。在广西,种植甘蔗被视作“甜蜜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甘蔗于我最温馨的记忆,是小时候午睡初起,母亲将甘蔗去竹眼后断成几截,一边递给我一边说:“吃根甘蔗醒醒眼,该上学了。”啜吸着甘蔗的蜜汁,上学的路温馨而甜蜜。</p><p class="ql-block"> 也曾带皮啃过甘蔗,皮坚硬得很,一不留神就会割伤嘴角。甘蔗这种坚硬的外质很容易被人看做铁骨男子,然而,经过榨糖机炼压下完成了华丽转身的甘蔗,更像一位经历岁月磨难而变得智慧的女人。在她还是一根甘蔗的时候,她曾经凌厉过,柔软的叶子长满锯齿,每一个靠近的人都被划的遍体鳞伤;她曾因平凡的外表而被忽视,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她不惜让叶子布满毛毛,每一个触碰到她的人浑身刺痒难当;她像一个任性的女子,以令人痛恨的方式让别人记住自己。于是她被送去接受生活的淬炼,化作一粒粒结晶。终于如同涅磐的凤凰,历经苦难后变得从容和包容。只有从那杯蔗汁里散发出的青草气息,你才会想起她曾经有过的那些任性的时光。她不再和生活较劲,只成全不争夺,于是,和她的每一次遇见都幻化成了一种美好。</p> <p class="ql-block"> 来广西时间短暂,梳理所读、所闻、所见、所感写下此文,定不能表现“五彩八桂”之风貌,亦不能表达自己对广西这个邻家女孩儿之情感。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发现和认识广西这个平凡的邻家女孩儿,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理由,2004年11月中国—东盟博览会落地广西首府南宁,或许就是今天广西不容易再被人们忽视的一个理由吧!</p><p class="ql-block"> 受人关注是好事,被人忽视也未必就很糟糕。我会屏息静气,对广西这个平凡的邻家女孩儿,保持着一种特别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部分内容引自《地道风物•广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