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沙河口故事"征文展播(七):″非遗老太"剪影 作者:朱有立

李和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非遗老太”剪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朱有立</p><p class="ql-block"> 老妈鲐背之年愈来愈俏,以精湛的传统手工布艺,浸润在“非遗”长河,创作热情绵延不绝。几十年来,老妈对传统手工艺创新、传承的投入和热情,就如当地文化界独特的风景,靓丽了沙河口,惊艳了辽宁,丰富了世界。她脚踏厚实的黑土地,用爱和智慧,用勤劳的双手,精湛的手艺,结合传统与新时代的发展裁剪出无数精美的布艺、剪纸作品,用古朴而求新的艺术形式,勾勒出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珍藏了中华文化时代发展的剪影。</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一、祖传绝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老妈的布艺、剪纸这些手艺都是祖上传下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姥姥就有一双善画、能剪、会做的巧手,是当地出名的巧媳妇,目视即画、随手即剪。</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妈妈的姥姥逢年过节就会做出好玩的布老虎、漂亮的荷包送给孩子们。老妈看样学样,十来岁就可以将漂亮的图案绣在书包上、衣服上和鞋子上,惹得小伙伴们眼红不已,给那个清苦的年代增添了无限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我自记事起就见识了妈妈的绝活儿。裤腿膝盖部位磨破了,妈妈就缀上一对儿“小狗狗”;衣袖胳膊肘外面泛白了,妈妈挂上两个“大苹果”,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什么“九个石榴一只手的绣鞋”,什么“长命百岁”的肚兜,还有冬日里的“虎头袖头”,正月十五的属相灯,二月二的“香鸡薰虫”,端午节的生肖挂件,妈妈的女红陪伴我长大,又陪伴我儿子长大,每一个小挂件都摇曳着幸福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二、推陈出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b>妈妈退休前是美术老师,所带的学生参赛多,获奖多,精美绘画作品还远渡重洋,到日本、加拿大等国展览。</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妈妈有时间琢磨姥姥传承的布艺,有童子功作基础,有绘画艺术加持,妈妈不满足于这些小打小闹,在不断学习、琢磨、探索之后,将第一代作品——传统的端午、春节稚拙的生肖动物作品,升格为系列实用性的第二代作品。精益求精的妈妈并不满足,她利用先天优势,把布艺的装饰糅进剪纸的镂空,即“套色布剪”,创造出她的第三代作品。看到唯美、鲜活的作品广受赞誉,老妈别提有多开心了,作为女儿,我也打心眼里高兴不已。更让我骄傲的是,二零一八年,八十七岁的老妈出版了她的自传《一生情缘》,该书系统梳理了布艺技艺,堪称布艺教科书。</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三、广授技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老妈有强烈的使命感,利用一切时机广授技艺,她说,老祖宗的东西可不能丢了。</span></p><p class="ql-block"> 在“大连市民间艺术抢修班”,她让一批学员初尝民间艺术的芬芳。妈妈定时定点授课,现已带出两名学员可以独立操作了,并有一名发展成为市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老妈还深入中小学,让娃娃们体会中国女红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快更广地推广,老妈为中小学的美术教师上布艺欣赏课,让这些美的使者成为民间艺术的传播者。</p><p class="ql-block"> 迄今为止,已有十多所大学的三百余名师生登门拜师学艺,其中有十多个国家的七十名留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了......</p><p class="ql-block"> 2007年1月18日,首批“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个项目中,以我的妈妈为代表性传承人的“传统手工布艺”名列其中,并随后获批辽宁省“非遗”,现正申报国家级“非遗”。而以其家族命名的“剪纸艺术”更是首批列为省级“非遗”,现已是国家级“非遗”。</p><p class="ql-block"> 现在,老妈的头衔一大摞呢——中华剪纸协会会员、省、市的剪纸协会会员、大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四、晚景缤纷。</b></p><p class="ql-block"> 老妈对生活的满腔热爱,对美的不懈追求,都倾注于喜爱的民间艺术创作中,将晚年生活装扮得五彩缤纷。</p><p class="ql-block"> “我虽一头白发,可我仿佛满头青丝;虽已年过古稀,却没有老之将至的悲哀。可我有紧迫感,我要充分利用分分秒秒,多出好作品,多带新人。”</p><p class="ql-block"> 快人快语的老妈总是精神矍铄,步履轻快,喜滋滋地奔走于各种比赛、展览、交流和传艺等等活动中。</p><p class="ql-block"> 说来好笑,有时约老妈出门,老人家会调皮地说,慢着,查一下档期。</p><p class="ql-block"> 老妈在手工布艺上的智慧探索,不仅提升了自己,也带动了社区和更多的人创造美,记录美,传播美。一颗爱心,一把剪刀,剪出了新时代老年人的风貌:自信,乐观,博爱,奉献……</p><p class="ql-block"> 老妈,这位“非遗老太”民族文化人生的剪影,不正是千千万万沙河口人、千千万万大连人,在民族文化自信道路上,创新发展的剪影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韩月娥活动照片掠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