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枪的来历(上)

许村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支当年我八路军总部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八一式马步枪,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人说这是中国革命武装的红色第一枪,有人说这是八路军第一枪,有人说这是八路军制式化生产第一枪,更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枪。</p><p class="ql-block"> 根据我对这支枪的了解,我认为上面的说法都对,特别是中国第一枪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就是重新认识我党我军造枪历史在中国造枪历史上的卓越而不可磨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说起枪,人们的印象里,洋枪可谓是如雷贯耳,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最末一个皇朝,就是在以洋枪洋炮为代表的所谓西方工业文明的侵略下衰败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中国的步枪当然从最早开始的生产制造,无不烙印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汉阳造”是人们熟知的中国制造的第一枪,但是其仿造德国毛瑟1898式的7.9毫米口径步枪却是不争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军阀群雄、各方称霸,北有东北的韩麟春式79步枪,南有汉阳兵工厂的“汉阳造”就是名副其实的“老套筒”,中有山西太原兵工厂以及河南巩县兵工厂的七九步枪,其实这些步枪不外乎是西方的毛瑟式和东方的日本大盖式(三八式)两大类型。</p><p class="ql-block"> 这两大类型的步枪最相同的:一是,都是枪身重、枪支长、射程远这些特点,这与国外军事战略偏重于阵地战,正规战有关系,到上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曾从德国引进了24式步枪,并要求巩县兵工厂在98式的基础上改为24式。并派厂长毛毅远赴德国,引进了24式步枪的全套图纸和样板,巩县兵工厂1935年10月仿造了24式步枪,并报民国当局,为了拍马屁,把这款仿造24式步枪命名为“中正式”步枪,获蒋介石批准。</p><p class="ql-block"> 当时,世界军事理论都认为步枪的射程应在1200米以上,尽量追求远距离射程,以扩大步枪的杀伤力,直到二次大战,此种思想观念也没有改变,从而失去了创新步枪新理念的最佳时机,那种落后而陈就的造枪观念,也给中国第一枪的诞生提供了最好的契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说起中国第一枪,不能不说一说刘鼎与刘贵福。</p><p class="ql-block"> 刘鼎,四川南溪人,原名阚思俊,字尊民。这个被习仲勋称为“兵工泰斗”的老红军,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1924年在德国由朱德和孙炳文介绍入党,他的学习生涯中,无不充满着传奇色彩,当年为了寻找共产主义真理,远渡重洋到了马克思的故乡——德国,遇到了他的革命导师朱德,因为斗争,他与朱德一同入狱,也一起被组织营救后去了苏联东方大学学习。苏联学成归国途中,遇到了在苏联领导远东游击队的刘伯承,刘伯承与他曾经专门研究探讨了中国人在使用步枪上面的特殊情况。认为西方步枪不适合中国人,更不适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独有的战法,其使用的缺陷也是非常突出的。于是,两个人都对于一定要造出适合中国人使用的轻型步枪的理想目标有了共识。</p><p class="ql-block"> 刘贵福,山东宁津人。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15岁到北京谋生学徒后,曾到过旧军阀孙殿英的晋城兵工厂里干活,后到太原阎锡山的兵工厂当工人,一干13年。通过他的刻苦钻研,勤奋执着,到抗战爆发的时候,刘贵福已经是享誉工厂的大工匠了,在工友中也很有威望。</p><p class="ql-block"> 1937年,“平型关大捷”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和志气,打出了八路军的威名和英气!于是在国民党撤出太原后,刘贵福联络了16个工友,直奔八路军在临汾的办事处,后来在彭雪枫,杨立三的安排下,朱德总司令批准,经过两个月的跋涉,他们到达了革命圣地、抗战红都延安。</p><p class="ql-block"> 在延安的柳树店兵工厂,刘贵福和他的工友们一起把两只马克沁重机枪改成了高射机枪,为保卫延安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保障,从而确定了他要造枪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1937年,毛泽东提出“要在一年内造出一万支步枪,主要方法:自己造”。之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作为当前紧急任务之一”。</p><p class="ql-block"> 1938年底,延安,边区军工局决定由延安兵工厂枪械修造部制造步枪,虽说有了改造两只高射机枪的经验,但真要“自己造”,“怎么造”,“”咋样造”的问题出现在了刘贵福的脑海里。依然是考验他的智慧和能力,通过领导的启发,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通过了解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战力战法,让刘贵福找到了一个符合中国人身高、习惯和八路军打游击战特点的解决方案,当他把兵工厂所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枪,如:德国毛瑟,法国和捷克式,日本三八式以及英国、意大利、前苏联等国外的洋枪和国内生产的汉阳造、沈阳造、太原造,河南巩县造的各种枪摆弄过来,又摆弄过去,终于有了一只枪杆短,重量轻,刺刀使用方便和博杀力很强的马步枪的想法日渐成熟了。随后经过刘贵福设计图纸,上报批准,他和孙云龙,刘先惠,张庆森,曹嘉义,冉瑞峰等工友分工协作,全力以赴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在1939年4月25日制造成功。</p><p class="ql-block"> 这种马步枪口径7.9毫米,与三八式枪支相比,枪管短而轻,近似马抢,高强度的三棱刺刀使放血更快,平时折叠在枪身下方,搏斗时放弹健,刺刀便敏捷地扣上枪口,由于缩短了射程,减少了后座力………所以在随后的实际射击中,100发子弹的试验赢得了领导的赞扬,立刻这支创造我军造枪史上奇迹的马步枪被送到了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上展览。延安《新中华报》的记者在报道展览会盛况的时候,就把这支尚未命名的新式步枪,以“无名氏马步枪”的名字报道了出去,引起了轰动,刘贵福由此获得了毛泽东的称赞和亲笔题词:“刘贵福同志,你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他们生产出第一批无名氏马步枪,月产量最高时达到70支,由于原材料十分困难,到1941年底,仅生产了130支,首先装备了中央警卫团,为保卫党中央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强军工建设,1939年3月,八路军总部派刘鹏成立了第六科,后改为军工部,刘鹏任部长,对各修械所实行统一领导,1939年10月,应八路军总部请求支援,中央军委派出三个连约300多人的工人行军营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线,刘贵福作为第三连连长,带着他心爱的无名氏马步枪来到了山西黎城黄崖洞水窑山军工部一所。即:黄崖洞兵工厂。</p> <p class="ql-block">作者/刘建军 原文最早刊发于2016年的《军工文化》杂志,2016年8月20日《淮海集团》报,2016年12月5日和13日的《中国兵工报》。2021年1月19日刊登于《今日头条~三晋大看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