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

May

<p class="ql-block"> 一一一延安中学初七六、高七九届学生 张雪梅 一个人的一生,总是无法摆脱太多的回忆。不管记忆如何交错更迭,总有在心间酝酿成一道割舍不去的印痕。回忆,是一种美好的往事重现,回忆,是一种美妙畅谈以往的趣事。回首过去,我思绪纷飞,感慨万千。陕西延安中学是全省重点中学,能在这里上学,是令人引以为豪的事情,我有幸在延中读书学习了六年时间,每当回想起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心情无比激动,那一张张青春活力的照片,都有着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故事。那一幕幕欢乐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让人激动不已,难以忘怀。虽然时光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韶华,却带不走我们深厚的同窗之情。让我们一同回味曾经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初中时期,我们经常要学工学农。我们学校在甘泉王乐畔有个农场,学校每学期都要安排几个班的学生去农场劳动。初二第一学期,我们四个班的学生被安排去农场。我们背着书包和行李,坐着大卡车,高高兴地去了农场。到了农场一看,好像进了深山老林,一片荒凉。农场两边有两排房屋,一面有两间学生上课的大教室和老师的几间办公室,另一面有一个大厨房,厨房旁边有一口大井。还有几间大房子,每间房子里边都有两个大炕,每个炕能睡十几个人,这就是女生宿舍。男生则被安排住在山上的土窑洞里。中间是一个大操场。</p> <p class="ql-block">教室的后面有个大菜园子,菜园子前面有猪圈、鸡场、厕所。在农场,我们两个班上午上课,两个班下午上课。不上课时就去田里劳动。我们每天三顿饭,有一个农民大婶是主厨,每个班派几个会做饭的同学帮厨,主要负责洗菜切菜、打水烧火等打杂活。因为同学们个子小,炒菜时就站在锅台上用大铁铲炒菜。每天开饭前,我们都按班级排队打饭,并敲着碗唱着:“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之类的歌曲。虽然是粗茶淡饭,但是能够填饱肚子,我们也乐在其中。因为当时,好多人都吃不饱饭。</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吃到的最好的饭,是在支农的时候。每到庄稼收获时,学校就派我们去农村帮助农民收庄稼。收完庄稼后,农民就给我们吃炖羊肉和用新麦蒸的馍馍。因为贫困,我们每个学生能吃四五个大馍馍和三四碗羊肉。直到现在,我还觉得那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馍馍和羊肉。 在农场劳动的时候,每个班的个子小、身体不好的同学都被派去喂猪喂鸡、种菜,我们身强力壮的大个子则被派到山上砍柴、打窑洞,其他同学到大田里种庄稼。记得准备种玉米时,我们来到地里,两个同学先将一根粗绳子的两端拉紧,另外几个同学在绳子上踩出一条线,再挖坑种玉米。当时我觉得很奇怪,没有见过农民这样种地,就问老师为什么要拉绳子。老师说,这样做,玉米长大了就整齐好看,纵横都是一排排的,特别是收获时更方便。在农场生活的那段日子里,有好多事情让人难以忘怀。记得一个晚上,我肚子疼想去上厕所,一个人又不敢去,就想去教室的旁边解决一下。没想到刚出门,就感觉到院子里全是动物,爬在地上很吓人。吓得我赶紧往屋里跑。跑到屋里之后大喊一声:“哎呦,我的妈呀,肚子疼死了。”这一喊,惊醒了同学们。“我陪你上厕所吧!”同学们都争着对我说。当时,如果我喊一声“哎呦,妈呀,吓死我了!”估计就没人敢陪我去上厕所了。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佩服我自己。</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农场的时候,需要找卡车拉我们和行李。两名同学说自己的父母能帮忙找来卡车,老师就派他俩提前回去准备车辆。不久之后,他们真的带来一辆卡车来接我们。由于被褥行李多,老师只让女生和小个子男生上车。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大个子女生和其他男同学只能步行回去。90多里的路程,我们从早上六点多一直走到晚上8点多才回到家。一路上我们要翻山越岭才能从农场的那条沟走出来,我们又累又饿,那时我们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一些树棍当拐棍柱着走。可越走越累,好几个同学走不动了,坐在地上站不起来,哭着说不走了。老师很着急,只好用几毛钱求当地的农民给我们卖几个凉玉米面馍馍,要了几碗凉水,给我们每人分了点,同学们吃完后才能继续赶路。回到家后,我们的脚上打起很多泡,腿也肿了。“你为什么不坐车呢?卡车是你们同学来让我叫的。我为了让你坐车才四处找的车。”我哥对我说。这时候,我又饿又累又冤枉,就放声大哭。就这件事,哥哥很生气,他第二天就去学校问了老师。老师说他也不知道,那两个学生没有告诉他。这两个学生当时没敢说他们找我哥问的车。随后,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学校领导。记得那段时间,校长在大会小会上总是表扬我,说我思想好,品德高。 </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件让我难以忘怀的事,记得有一年寒假,老师说同学们谁愿意去照看农场,自愿报名。我是班干部,要带头去。再加上那时候家里也吃不饱饭,所以我和另外两名女同学还有一个男同学报名去照看农场。在农场,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喂猪、喂鸡、打扫卫生、照看农场。一位农民大婶给我们每天做饭,还有阮老师每天给我们布置作业,让我们去写。我们作业中不会的,他认真给每个学生反复教,让我们每天必须写完作业才能吃饭。记得有一次我们作业都做完了,他高兴地对我们说:“今天改善伙食。”他亲自下厨给我们炸麻花。我们从未见过怎么做麻花,他说:“炸麻花很简单,你们帮我搓麻花就可以了。”我们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了一顿从未做过的又香又脆的麻花。那时候虽然没有电话电视等通讯工具,但我们每天觉得很充实快乐。一个月的寒假就这样愉快地过去了,我们不仅照看了农场,而且还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和同学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p> <p class="ql-block">回到学校后的一天下午,我们教室小喇叭的广播突然传来毛主席去世的噩耗。听到这个噩耗,教室里顿时哭成一片。“以后怎么办呀?我们的天塌下来了!”一个同学说。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都放声大哭。后来,粉碎了四人帮,十年动乱就这样结束了。 我上初三时,体校的老师到我们学校招收打篮球的队员。我一个女孩,1米75的个子,又高又胖。体校老师一眼就看中了我,觉得可以培养我打中锋,所以我又被选到体校篮球队。当时吃住都在体校,早上五点多起床训练,早饭后去延中上课,不上早读,只上上午四节课。中午在体校吃饭,饭后休息一会,下午晚上都要训练。之前从未打过篮球的我,不会传球、运球,更不会三大步上篮等篮球技能。我们教练说我是一个打中锋的好苗子,站在中锋的位置上一般人夯不动。就给我开小灶,单独训练。他教我怎么转身,怎么打中锋位置。就这样,我一边在延中上课,一边在体校训练。一年多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1977年,延安发了一场大洪水,把整个延安城都淹没了,体校也被水推了,篮球队只好解散。当时,延中也被洪水推了一部分,洪水过后,老师叫我们回去整理图书馆被水泡过的书,大部分书被洪水泡过,上边有很多泥土,也潮湿得很,要让太阳晒晒。在整理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一本很厚的旧书,是医学方面的,我想这本书很好,以后可以看看,就把它拿回家。我哥看我拿回来一本书,就问我书是哪来的?我说是学校的。他把我批评了一顿,说学校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让我把书送回学校。第二天,我把书送回了图书馆。十年的动乱结束了,恢复了高考。 1978年,由于在体校训练中成绩突出,延中读书期间表现良好,上高二的我被学校提前推荐参加高考。我报考了西安体育学院。因为招收名额少,我的文化课基础也差,所以没有考上,这件事给了我很大打击。返回学校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我们那时候一班是文科班,二班是火箭班,三班是飞机班,还有五个普通班。在我的努力下,我考进了三班。1979年,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考入延安师范英语班。 </p> <p class="ql-block">六年的延中学习生活,使我不仅学到很多知识,更让我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我一辈子受益匪浅。师范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工作中,我以我们的老师为榜样,为人师表,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我们延安中学初七六、高七九届同学组织了四十周年年级大聚会。为了这次聚会,我们筹办了近半年时间。我班同学葛小龙特意为聚会赞助十万元,并为大家制作了精美的纪念币。聚会中,我们邀请了给我们带过课的老师,及现任领导。三百多人的聚会,井然有序,充分体现了我们延中学生的素质。这次聚会,我们追忆了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凝聚了同学之情。如今,年过花甲的我,每次回忆起青春岁月,都能想起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2020年12月25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雪梅,女,1960年出生于延安,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延安市宝塔区第五中学高级教师。1968年至1973年就读于延安宝塔小学;1973年至1979年在延安中学学习;1979年至1981年在延安师范英语班学习;1990年在延安教育学院和陕西省教育学院进修,并分别获得大专和本科学历;1981年至1985年在延安市第四中学任教;1985年至2020年在延安市宝塔区第五中学任教;2020年退休。从1981年以来,一直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工作期间,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从教期间,撰写发表了大量教育教学论文,曾多次获得延安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并荣获陕西省园丁奖。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联系电话:13772867238 </p>

我们

同学

农场

老师

体校

延安

延中

学校

中学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