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济桥遗址——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

午夜狂奔

<h1>  大家知道,去年我国的申遗项目已由原“古泉州(刺桐)史迹”16个遗产点正式更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遗产点,其中新增了安平桥、顺济桥、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青阳下草埔遗址、德化窑遗址等6个遗产点内容。</h1><h1>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顺济桥遗址。</h1><h1>  顺济桥是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是伴随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的水陆转运系统。它与德济门遗址、天后宫共同体现了海洋贸易推动下古城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见证了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促进。</h1> <h1>顺济桥遗址位于泉州古城南门德济门外,横跨晋江两岸。</h1> <h1>由南宋泉州郡守邹应龙主持建造于嘉定四年(1211年),因近顺济宫(天后宫)而得名。</h1> <h1>也因建造于浮桥(石笋桥、笋江桥)之后,俗称“新桥”,沿用至20世纪。</h1> <h1>自14世纪以来旋坏旋修,现以遗址状态保存。</h1> <h1>顺济桥的建造吸取了洛阳桥的建桥方法,采用“筏形基础”法。</h1> <h1>全河床拋填石块形成结构基础,其上干砌条石形成桥墩,上部为石梁结构。两旁有扶栏。</h1> <h1>史载长约150余丈,宽1.4丈,现存船形桥墩及桥墩遗址约30处。</h1> <h1>桥北原特设一段木梁桥,有警即吊起,以御敌寇。</h1> <h1>原筑有桥头堡,置戟门,昼开,夜有警闭。</h1> <h1>据载,原南端桥堡上勒有“闽南保障”四个大字。今皆不存。</h1> <h1>民国廿一年(1932年),地方军阀陈国辉派款征工,将石梁桥改为四梁式变截面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公路桥),可驶汽车。</h1> <h1>当时,原桥头堡、石桥板全部拆毁。</h1> <h1>据载,桥板旧长四丈左右,阔三、四尺,厚六、七尺,皆被拆起,大部分打为碎石。</h1> <h1>原在顺济桥中段,有三块巨大石桥板,石纹成“岁寒三友”(松、竹、梅)痕。民国廿一年(1932年)改建时毁。</h1><p class="ql-block"><br></p> <h1>另,顺济桥近桥尾处原还有两石板,长各四丈余,缀合无小间隙,俗称“夫妻石”。今佚。</h1> <h1>现桥墩水下部分,仍保留宋代石船型桥墩的基础。</h1> <h1>桥墩下乱石堆中,至今还可找到原石扶栏的柱石。</h1> <h1>桥面基本保留上世纪30年代旧貌。</h1> <h1>2000年,顺济桥15号桥墩毁坏,失去支撑功能,列为危桥,禁止车辆通行。 </h1> <h1>2001年7月 ,因桥梁年久失修,北侧第8、第9两个桥墩,以及南侧第5个到第8个桥墩,几乎同时坍塌。</h1> <h1>2006年7月23日,受台风“碧利斯”袭击,顺济桥坍塌3个桥墩;8月10日晚,顺济桥再次发生坍塌,桥体面目全非。 </h1> <h1>2010年9月20日,受台风“凡亚比”影响,顺济桥北岸一段桥面全部坍塌,南岸也倒了两段桥面,整个桥面仅剩下南面最后五个桥孔的桥面。 </h1> <h1>也就是在它建成后的800年之际,毁于一旦。</h1> <h1>2020年1月,顺济桥遗址增补为福建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完)</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链接话题:</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f260esp"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国家申遗的16处“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您到过几处?</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