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当年元末农民军起义的地区,先后发现了一批以“管军印”,特别是“管军万户之印”、“管军千户之印” 、“管军百户之印”,这种官印可能分为两种:<br>圆形:为徐寿辉政权的“管军官印”,目前所知有“管军万户府印”、“管军千户所印”和“管军百户之印”,下面这三方官印的直径分别130、105、95毫米,印台厚度分别为12、12、9.5毫米。其中“管军万户府印”多有发现。<br> 在《建宇轩藏印》一书中收藏一方这样的“管军万户府印”,直径11.5毫米、重量超过1600克。 <p class="ql-block">朱文方形大印:</p> <p class="ql-block">第一方,正方形印面,长方形柄。印面长宽各为8厘米,通高9.5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书“管军万户府印”六字,印背右刻“管军万户府印”,左刻“中书礼部造”、“龙凤五年(1359)二月日”字,印台侧面阴刻“端字十七号”。此印为元末起义军韩林儿政权所铸。</p> <p class="ql-block">第二方,印面8厘米见方,重1300克,背刻“龙凤五年六月日”,“中书礼部造”,侧刻“后字四十五号”。</p><p class="ql-block">这种官印是有编号的,看见当年铸造甚多,至今发现也不少。其中也有徐寿辉著作的方形“管军万户府印”。</p><p class="ql-block">这些“管军印”是依照什么军制制作的呢?应该说,这些农民义军的制作的这些“管军印”从官职的名称、形制、写法都是仿照元代官印的。</p><p class="ql-block">根据《元史》,至元“四年二月,詔:「統軍司及管軍萬戶、千戶等,可遵太祖之制,令各官以子弟入朝充禿魯花。」”,至元“二十六年八月,樞密院議:「諸管軍官萬戶、千戶、百戶等,或治軍有法、鎮守無虞、鎧仗精完、差役均平、軍無逃竄者,許所司薦舉以聞,不次擢用。諸軍吏之長,非有上司之命,毋擅離職。諸長軍者,及蒙古、漢軍,毋得妄言邊事。」”</p><p class="ql-block">因此,“管军万户”、“管军千户”、“管军百户”是元代军制的一部分,理应存在类似官印。</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元太宗忽必烈的“中统元年”的“益州路管军千户建字号之印”</p> 下面是八思巴文的 “管军千户印 ”和“管军上百户印”: <div>以上事实说明了一定存在着真正的元代汉文“管军印”。<br>笔者恰也收藏有两方“管军万户府印”,一方是“至元二年六月”,一方是“至正四年十月”。它们出自吉林黑龙江一带:<br></div><br> <div>此方官印,印台与官印不同,在正方形印台四周有一个不宽的慢坡,形成了类似二阶台的形状,印台边长约78毫米,厚度约为18毫米,重量1100克。<br>此方官印的铜质金黄,且略带红色。类似铜质的官印,在金代官印中是比较常见的。<br>此印为撅柄,印柄高而可达,高度超过50毫米,这种形态的官印,在金代官印是非常少见的。<br></div><br> <div>此印外缘为窄度,与宋韩政权的红巾军使用的宽缘朱文大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r></div><br> 从官印的外形上看,两种“管军万户府印”也存在不小差异: 从笔者这方“管军万户府印”的铭文“至元二年六月”,此印的铸造时间有两种可能,一是忽必烈的“至元二年六月”(1265年),一是元顺帝的“至元二年六月”(1336年)。<br>从此印的形制、文字、形状、特征等方面看,此印应该是元太宗忽必烈时代的官印。<br><div>笔者也收藏有一方圆形“管军万户府印”的官印,铭文为“管军万户府印”、“中书礼部造”、“至正四年十月”:此印圆形印台直径92毫米,厚度约15毫米,通高68毫米,铜质金红,约1300克。<br></div><br> <p class="ql-block">与徐寿辉的圆形“管军万户府印”相比,直径明显要小,徐寿辉的圆形“管军万户府印”直径最大达到150毫米,一般的120毫米,甚至与徐寿辉的圆形“管军百户之印”直径还要小。但是重量超重。<br>从文字上比较:</p> <div>从文字上看,“至正四年”的“管军万户府印”的印文的九叠篆字体较粗而圆润,与至元二年的“管军万户府印”相比,书写风格是相通的,与元代官印“长宁站印”、“分治汾州录事司印”的风格也是相似的:<br></div><br> <div>而徐寿辉的“管军万户府印”与同时代红巾军、徐寿辉的其他官印相比,第一方为红巾军的“管军万户府印”,第二方为徐寿辉的方形“管军万户府印”,第三方、第四方为从圆形印中截取的“管军万户府印”和“汴梁行省管勾所之印”:</div> <p class="ql-block">我们发现这些官印的印文九叠篆写法风格是相同的,纤细而直,甚至边框都是宽框,而且从圆形中截取的“印文”部分的边框也是宽缘的。</p><p class="ql-block">而至正四年的圆形““管军万户府印””的印文内边框却是细缘的。</p><p class="ql-block"> 笔者收藏的这两方真正的元代汉文“管军万户府印”是目前仅知的这样的“管军汉文印”,它发现弥补了元代汉文官印的空白,起到了“以金証史”的作用,同时为研究元末农民起义军建立政权的方式,提供了最好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从元末几只农民义军建立的政权的行政设置,军制都是仿照元代的设置,笔者认为当年这些政权的官印形制,印文都是仿照元代的官印制作,在此基础是突出了宽缘朱文大印的特点。以昭示其政权的合法性。</p><p class="ql-block"> 这些仿照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的特点,它们在起义,建立政权之初,应该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与设想,借助旧政权的体制是最方便的,也有某种权威性!</p><p class="ql-block"> 只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笔者在对元代“管军印”研究的基础上,对笔者收藏的两方“管军万户府印”进行的初步的鉴别与断代!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p><p class="ql-block"> 笔者将在后续文字中对这两方元代“管军万户府印”进行后续的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