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如何引导?

你好网际 大家的家

<p class="ql-block">小读如何引导?提出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会非常讶异,不是说小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引导吗?怎么又来谈引导。今天,我要特意说一说,小读怎样引导。</p> <p class="ql-block">1)为什么小读可以做到不引导?小读的性质,是一个“向内求的读书会”,我们强调“搞定自己”,全世界只有一个人需要搞定,那就是搞定自己。所以,我们在做读书会的时候,自己安住当下,自己用心读书。别人有没有读进去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是读进去了,读书会首先是读给自己听的,别人有没有改变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改变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智慧书籍上面的每一句话,都会把我们每一个人导向自己的内心,因为作者是唯识宗的高人,对妄心系统了如指掌。同时又是禅宗的高人,直指人心。智慧人生小丛书本身可以把我们每个人引导向我们各自的内心,达到领悟到“向内求”的重要性的效果,所以,不依靠谁引导谁,就可以让导师引导大家回到自己的内心。这就是小读的引导。</p> <p class="ql-block">2)“朗读加分享”怎么引导?小读比较简单,模式就是朗读加分享。朗读,可以不偏离地准确表达智慧文化,朗读等于智慧的作者在说话,没有加入我们个人语言,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如果靠讲解,难免偏差。每个人的心得感悟可以放在分享的环节。小读是如何引导大家分享的?“第几页第几行哪一句话触动到自己”,“第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深有同感”,可以结合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感悟来分享。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细节,是傻瓜模式高智慧,这样的方法,会让每个人安住在当期读本上,不容易跑题。朗读,不偏离;分享,不跑题。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在法上受益,才能够抓住读书会的核心。读书会不只是说小读这样的一种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读的内容,能够引导我们从迷惑走向觉醒。假如没有扣紧当期读书内容,按模式,朗读加分享,就会非常散,看上去轻松热闹,其实话题都在平时的串习中,都是凡夫心在说话,其实大家不受益的。所以,朗读加分享,是引导大家安住在智慧文化上。</p> <p class="ql-block">3)小读有了“三不做”原则,如果书友有困惑,提出问题,都不去回应,会不会有一点不自然?中间串场不评价一下,会不会不流畅?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是的,小读最经典的是“三不做原则”:不离开当下读的内容分享,结合自己的问题和感悟分享,避免谈天说地;不指点引导评判别人;不解释法义。这个三不做原则实际上是根据八步骤设置的,我们整个修学也不倡导我们说别人的问题,而是要真诚、认真、老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如果读书会的前面开场白不提出“三不做”的游戏规则,整个读书会可能说得很热闹,却容易离题万里,自己不受益。所以,小读的三不做原则,还是引导每个人向内求,回到自己的内心,搞定自己,做好自己。很多答案都在书上,只要用心读,用心听别人分享,每个人都会找到内在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内在的自我拯救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外在的引导。觉得不说几句不行,其实只是习惯好为人师引导别人的串习,可以试试:“你提的问题太好了,答案都在书上,我们继续一起朗读加分享,结束后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你的问题,好吗?”“你问的问题很重要,需要进入系统修学才有可能找到答案。”这样的引导,可以避免知见不同的争执,避免水平不够的误导。</p> <p class="ql-block">4)如果实在想引导,怎么办?好吧!分享一个妙招:讲自己的故事,开启别人的心扉。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锁,是锁在里面的,只有自己才能从内打开。那我们怎么能引导别人呢?无我利他的分享,就是根据不同的人的困惑,我不会直接去指点别人你应该这样或者应该那样,我会选择书上的某一句话做为依托,或者分享和他同样的那句话,说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故事,自己过去遇到同样的问题,原来是怎么样的,后来自己的观念和心态改变之后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就可以起到引导别人的作用了。而且不会有抵触,心生欢喜。</p> <p class="ql-block">5)3F的方法,也很好用。3F的三段式智慧回复:Feel 我理解你的想法。Flet 我曾经也是这样。Found 后来我发现……无论大家又怎样的错误认识,无论有怎么样的反论,都可以用3F原则去处理。首先是Feel:感知,理解,接纳。转化为口头语,就是:“对对对……没错没错,你说得有道理。” 不管对方多么错,先理解和接纳,不等于认同。然后是Felt:“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或者“我的朋友也是这样”,同情,自己不能站在修学多年的立场说教,而是回想修学前的状态,去陪伴书友现在的感受。最后才抛出正见:Found “后来我发现”“读到这本书这一句”,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和变化分享出来……要退两步进一步,这样的引导才不会是站在对立面,而是充满理解,同情,接纳,关爱的有效引导,也会让氛围更好。</p> <p class="ql-block">6)开篇提纲契领的概括本期重点的引导和结束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大家讨论,适当引导一下不是更好吗?个人认为,当期到底讲什么,其实每个人理解的核心内容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我们所认识的一切现象,都是没有离开我们的认识”。我们不能保证主持人概括的就完全准确吸引人,这样的开篇会因人而异,水平不同,一开篇就有以主持人为中心的感觉。而小读的流程很简单:1)每个人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职业,今天怎么会来参加?找到当下参加的心。2)听一小段静心音乐或几句话收摄身心: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念过去、不念未来,安住当下,专注读书。3)三不做原则。4)朗读加分享。5)谈谈今天最大的收获。整场下来,去中心化,只是一个平等的读书模式:朗读加分享。利和同均,导读员的主持能力不强调,按模式,谁都能做,互相陪读就好。小读以简单易行的“朗读加分享”展开,其实讨论已经在其中了,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小读读书内容随机性大,规范好两个问题没有必要。每个人关注不同的问题,最后用“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来收尾,积极向上而有正能量,听到大家都有收获,可能问题也就解决了,而且导致下次还想再来。结束后私聊跟进自由讨论的时间,怎么发挥都可以。读书会本身,真是“越简单 越高明”。化繁为简不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谁都会,因为每个人都有有自己的想法……。保持简单,遵循简单的原则最智慧。</p> <p class="ql-block">7)小读的生命力很强,为什么?因为简单易行可复制。小读不主张轮流举办,强调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会,一个人不行,两个人搭档,三个人合伙,所以没有太多的分工和岗位,几乎是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一切,并不难,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来的人都是义工,都是主人翁,甚至还没有进班的都可以开始自己的读书会,所以不引导,不设题讨论,这样谁都可以做。小读可深可浅,根据不同的人,做的水平不一样,百花齐放。模式简单易行可复制,有助于普及,广泛地利益众生。小读不需要太多的引导,所以,谁都可以来做哦!</p> <p class="ql-block">8)小小读书会,点燃无尽灯;灯灯光相映,照诸迷途人。~让我们来听一首小读之歌吧!记住小读的最高宗旨哦!“越简单,越高明。”(2021.01.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