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炮兵作战打得更准:中国测绘史学习笔记

老村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来自互联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为保障炮兵作战打得更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测绘史学习笔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老村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1月3日于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事测绘是国防建设和部队作战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扩展性的特征。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测绘保障的对象、范围和内容也随之扩展。大约在200多年前,火炮超出视距攻击,需要测绘精确的地形图间接计算射击诸元,促进了各国军事测绘机构的建立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开展。1917年,法国炮兵发明了一种等角投影,用于绘制军用地形图,在这种图上量取的炮兵射击诸元,有效地提高了火炮射击的准确性,大挫德军,一时被视为秘密武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部队中就有炮兵营。但是,人民军队创建初期,没有专门的测绘机构和测绘人员,地图资料主要靠收集和缴获。随着培训测绘人员的增多,1933年5月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局设立地图科,红军多数部队陆续建立了测绘机构或编配测绘人员,初步建立起人民军队的测绘保障队伍,但只能为部队行军作战提供简易的测绘保障。1938年1月28日,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在山西临汾成立,设有测地分队,开始了人民军队的炮兵测地保障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炮队镜(来自互联网)</span></p><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侵华日军进攻晋西北,炮轰黄河西岸的八路军留守兵团重要阵地宋家川,企图强渡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为加强防御,中央军委抽调在洛川训练的炮兵团进驻宋家川。炮兵瞄准射击需要精确的地图确定诸元,但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发给的地图精度差,错误多,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于是,团长武亭决定由正规学过测绘的测地教员白珉、杨云卿带领测地分队,自己动手测绘平面坐标图。在没有经纬仪的情况下,测地分队利用周恩来从武汉买来的炮队镜和测距机观测,布测控制网,然后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测量地面点坐标,实地测绘出满足炮兵射击需要的点位坐标平面图。在当年12月和次年6月两次反击日军大规模进犯中,炮兵团利用所测地图计算射击诸元,隔岸炮击,使日军西渡黄河企图未能得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人民军队炮兵作战测地保障的开始。1944年11月,中央军委以炮兵团为基础,成立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所炮兵学校,人民炮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炮兵作战测地成为军事测绘保障的重要任务。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测绘人员夜以继日地开展地图修测、补绘和翻印工作,保证部队作战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1958年炮兵某部指挥员利用测绘成果成图部署炮击金门作战行动(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特别是炮兵作战计算射击诸元之需要,测绘部队自1951年从东部国防地带开始了以布测大地控制网和测绘基本比例尺地形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基础测绘。但是,在1958年8月发起的炮击金门作战中,发现东部国防地带已建大地控制网是根据测绘地形图需要布测的,其点位密度不能充分满足快速及时联测炮兵作战阵地的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解决这一问题,军委炮兵司令部和总参测绘局联合召开会议,研究提出了《关于东部国防地区军用控制点加密工作方法建议》。总参谋部批准了该建议,并于11月17日下发通知,要求沈阳、北京、济南等东部及西南部8个军区成立临时测地大队,用两年时间突击完成东部沿海地区和重要方向的军控点加密测量,以保证炮兵作战和测绘战略要地大比例尺地形图对大地控制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来自互联网)</span></p><p class="ql-block"> 据此,沈阳、北京、济南、广州、昆明和武汉军区从所属炮兵部队测地分队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测地大队,南京军区以司令部随军测量队为骨干、抽调炮兵测地分队组成5个军控点测量队,完成本军区的军控点加密测量任务;福州军区的军控点加密测量任务,由解放军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学员编成的临时测地大队承担。同时,总参测绘局突击组织制订了《军控点测量细则》等技术规范,并从直属大地测量队抽调80余名技术人员,赴各军区测地大队担负技术骨干和指导。从1959年春起,上述各军区展开了仪器调配、资料收集、计划制订、业务训练等各项准备,于5月展开军控点加密测量作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1959年测绘技术人员建造的军控点觇标(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军控点以已布测的天文大地网为控制基础,主要采用三角锁(网)测量技术,分为两级进行加密测量,点位只埋设标石,不建造觇标。作业初期,由于缺乏大地测量作业经验,参测部分队出现了不少业务技术问题,进展缓慢。9月,总参测绘局在济南军区召开专题交流会,研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会后,各军区测地大队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贯彻,改进作业方法,作业速度明显加快,到1960年底大多数军区完成预定的加密测量任务,只有个别军区由于情况变化顺延到1962年完成。这次军控点加密测量的范围,北起辽宁、南至广西、西到华中地区,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共加密测量军控点17万余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野外测量结束后,总参某测绘大队对观测成果进行平差计算,以1︰10万图幅为单位编纂成军控点成果表,提供炮兵部队及有关单位使用。为检验加密测量军控点的作战保障效果,总参测绘局组织沈阳、北京、广州、济南军区指定的炮兵测地分队,于1963年3~6月对军控点实战应用效能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军控点点位精度高,其密度可以满足炮兵作战阵地联测的需要。这次军控点加密测量,不仅解决了炮兵在东部沿海地区作战快速联测阵地对控制点的需要,而且为沿海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国防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控制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1986年测绘技术人员进行军控快速导线测量(作者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根据国家安全面临威胁的形势,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立足于最坏情况,确定了“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为加强战备,总参测绘局针对一些地区军控点破坏严重的问题,于1967年7月1日印发了《对军用大地控制点的管理、维修和恢复的意见》,要求有关军区对主要战略方向、平原主要地区和交通沿线的军控点完好状况进行普查,然后按照先前沿、后纵深顺序进行维修和恢复。同时,总参谋部在广泛征求各军区、军委炮兵司令部的意见后,于7月6日印发《关于五万分之一地图作为炮兵基本用图的决定》,明确1︰5万地形图为炮兵作战的基本用图,要求各军区集中力量做好1︰5万地形图的保障,并明确不再测制1︰2.5万地形图,军用控制网的布测工作随之停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做好炮兵作战测地保障工作,军委炮兵司令部和总参测绘局进行了联合调查,并写出了书面调查报告,认为军用控制网对于施测炮兵控制网,特别是战时快速联测炮兵作战阵地非常必要,1︰5万地形图无法代替。总参谋部同意报告意见,并于1975年8月5日发出关于在预定作战地区增建和维修、恢复军用控制网的通知,强调在预定作战地区增建和维修、恢复军用控制网是关系到炮兵战场建设的问题,要求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进行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和沿海、边防地区的军用控制网增建和维修、恢复工作。12月29日,总参测绘局印发《军用控制网增建和恢复、维修的技术规定》,1977年12月26日又制订印发《军用大地控制点成果表编纂规范》。各军区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1978年起展开军用控制网的增建、恢复和维修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1988年测绘技术人员进行军控快速导线测量(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电子全站仪等测绘仪器的发展和应用普及,总参测绘局对军控点的布测进行了改革。首先,改变以往大面积均匀布点的做法,从炮兵作战实际需要出发,只在重要地带、沿公路及其两侧布测军控点,并尽可能利用地面固定地物点,减少标石埋设工作量;其次是以军控快速导线测量方法,代替以往主要采用的三角测量方法,布点灵活,作业速度提高3倍以上。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军控点布测的效率,而且布测的点位更有利于炮兵部队快速联测作战阵地的需要。由此,各军区测绘部队大地测量分队,从80代中期起展开军控快速导线布测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人民军队炮兵测地保障的发展看,军事测绘必须适应武器装备发展和部队作战训练的实际需要,不断拓展军事测绘保障的对象和范围,改革军事测绘保障的方法和内容,才能更好地发挥军事测绘保障的效能,真正使战场测绘建设成果向部队战斗力转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本文参考引用了《中国测绘史》第3卷(测绘出版社,200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和回忆录《八路军炮兵团第一次测地作业》(马辛)等资料。版权归作者所有,如转发须联系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