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鹳

风雨

<p class="ql-block">黑鹳(英文名:Black Stork,学名:Ciconia nigra),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鸟类。又叫黑老鹳、乌鹳、锅鹳、黑巨鹳、黑巨鸡、哈日-乌日比。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栖于沼泽地区、池塘、湖泊、河流沿岸及河口。性惧人。冬季有时结小群活动。黑鹳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b>外形特征</b></p><p class="ql-block">体大(100厘米)的黑色鹳。下胸、腹部及尾下白色,嘴及腿红色。黑色部位具绿色和紫色的光泽。飞行时翼下黑色,仅三级飞羽及次级飞羽内侧白色。眼周裸露皮肤红色。</p><p class="ql-block">亚成鸟:上体褐色,下体白色。嘴及脚为褐灰色。</p><p class="ql-block">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红色。</p><p class="ql-block">叫声:繁殖期发出悦耳喉音。</p><p class="ql-block"><b>生活习性</b></p><p class="ql-block">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多在山区悬崖峭壁的凹处石沿或浅洞处营巢(山西),或在绿洲湿地高大的胡杨树上营巢(新疆塔里木河中游),有沿用旧巢的习性。</p><p class="ql-block">夏天在中国北方繁殖,秋天飞往南方越冬。迁飞时结群活动,平时则单独活动,繁殖季节成对活动。黑鹳在大树或悬崖上的石隙中筑巢,每窝产卵3-5枚,雌雄鸟共同喂养幼鸟。成年黑鹳的声带退化,不会发出叫声,但能用上下嘴快速叩击发出“嗒嗒嗒”的响声。</p><p class="ql-block">食性</p><p class="ql-block">食物主要是鱼类,如鲫鱼和条鳅,占80%-90%,其次为蛙,也食蝼蛄、蟋蟀、龙虱等昆虫,蛇和甲壳动物。</p><p class="ql-block">黑鹳觅食处水深5-40厘米,以鱼类和螺类为食,其中鱼类占90</p><p class="ql-block"><b>生长繁殖</b></p><p class="ql-block">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在中国的营巢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森林、荒原和荒山。森林可以是平原森林或许是山地森林,但多是离人类较远、干扰小的原始森林或成熟森林。通常营巢在森林中河流两岸的悬岩峭壁上,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就曾发现营巢在河边悬岩凹进去的岩石平台上和沼泽地中落叶松树上两种不同的营巢环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则营巢于胡杨林中的胡杨树上和荒山悬岩上。巢距水域等觅食地一般都在2公里以上,在荒山营巢地距最近的湖泊和水库均在7公里以外。在荒原和荒山地区则多营巢在被雨水急剧冲刷的干河或深沟两壁悬岩上,在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均可见到这种营巢环境。通常成对单独营巢,巢甚隐蔽,不易发现。</p><p class="ql-block"><b>保护现状</b></p><p class="ql-block">黑鹳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展览价值,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近年数量急剧减少,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专家多认为其数量还在下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