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63年的利顺德大酒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专属博物馆的酒店</span>。“利顺德”三字源于孟子教训儒家子弟为人之道的格言:利顺以德。</p> <p class="ql-block">利顺德大饭店是天津最早的大饭店,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99号,是中国近代首家外商开办的大饭店。</p> <p class="ql-block">老木旋转门,这道木制旋转门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至今依然在使用,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从这里开始,一位又一位历史名人从这里转进转出。</p> <p class="ql-block">酒店百年前的正门,现在成了后门。</p> <p class="ql-block">走进旋转门是一个大堂,有一座木楼梯,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老楼梯</p> <p class="ql-block">老电话</p> <p class="ql-block">老大堂,这是150多年前就存在的,陈设是纯正的当年伦敦本地风格。古色古香的木质雕刻楼梯、手工缝制的地毯、历经沧桑的木制地板,叙述着悠久的历史,彰显着永恒的精致……</p> <p class="ql-block">在利顺德大酒店老楼原来的地下室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酒店式博物馆,入口设在1924年引进的电梯旁。</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最早乘人电梯,安装在1924年改造后的利顺德大酒店,这一部奥的斯电梯是摇杆电源开关式电梯轿厢。据说这大龄电梯仍在应用中。很遗憾此行参观时未运行中。</p> <p class="ql-block">美国奥的斯公司曾提出以新换旧,想把这电梯搬进美国的电梯展览馆。 </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地下室博物馆的楼梯墙上挂着百年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寄往布鲁塞尔的明信片,友特意拍了张特写。</p> <p class="ql-block">这里凝结了利顺德150多年的历史,用展品记录了过往的岁月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博物馆,就看到这样一牌子,源自古书上的话语,显示出利顺德之名的含义“利顺以德”。</p> <p class="ql-block">天津利顺德大饭店,素有“旧租界历史原点、近代名人聚集点、百年风云看点”之说。</p> <p class="ql-block">拍下一些展品,电话、打字机、书籍、餐具以及慈禧太后赏赐餐馆初期公司股东的一品顶戴花翎、宣统皇帝溥仪赏析歌曲的留声机、赵四小姐演奏过的钢琴、藏传佛教的稀有金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阶段的镂花排椅等。</p> <p class="ql-block">1870年,天津因为李鸿章的到来,这里成为中外交往的枢纽。利顺德饭店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往往被叫做“总督府饭店”,说的就是直隶总督李鸿章和饭店经理德璀琳的深厚渊源。</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题写的额扁</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曾用过物品</p> <p class="ql-block">银钥匙, 1925年3月,饭店第二楼房兴建竣工,全体股东决定:特制半尺长的银钥匙一把,作为饭店的权力象征,授于董事长海维林夫人奥哈拉。 67年后,其后裔观览饭店,将这把昔日权力象征的银钥匙馈赠利顺德……</p> <p class="ql-block">奖章</p> <p class="ql-block">1957年的天津日报</p> <p class="ql-block">当年曹琨藏金之处。</p> <p class="ql-block">货栈</p> <p class="ql-block">木斗</p> <p class="ql-block">手摇唱片机</p> <p class="ql-block">1924年利顺德大饭店使用的美国第一代数位计算机。</p> <p class="ql-block">老式手摇缝纫机</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台数字统计机</p> <p class="ql-block">发动机模型</p> <p class="ql-block">电报模型</p> <p class="ql-block">理发椅</p> <p class="ql-block">利顺德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鲜为人知的显赫名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殷森德,利顺德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德璀琳</p> <p class="ql-block">这些书籍记载了发生在这里等故事。</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曾是三次下榻于此。</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也曾多次下榻利顺德大酒店,梅兰芳先生当年入住过的332房间至今还保留着,名为“兰芳套房”。,</p> <p class="ql-block">移交书</p> <p class="ql-block">美国总统—胡佛</p> <p class="ql-block">百年殊荣</p> <p class="ql-block">银餐具</p> <p class="ql-block">老菜单</p> <p class="ql-block">贺卡</p> <p class="ql-block">我有嘉宾,这几个字认了很久,最后还是问了入口处的小姐姐知晓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放映机</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架放映机是溥仪使用过的</p> <p class="ql-block">名人音频电话</p> <p class="ql-block">1900年产的美国汉密尔顿牌钢琴,据说,当年末代皇后婉容、赵四小姐都曾经弹奏过。</p> <p class="ql-block">1873年版老圣经</p> <p class="ql-block">1876年版莎士比亚全集</p> <p class="ql-block">殷德森的配饰</p> <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照片</p> <p class="ql-block">慈禧赐予饭店早期股东德璀琳(英籍德国人)的一品顶戴花翎。</p> <p class="ql-block">老客房布局</p> <p class="ql-block">壁炉</p> <p class="ql-block">老保险柜</p> <p class="ql-block">欧洲钟表</p> <p class="ql-block">咖啡杯</p> <p class="ql-block">1866年从英国进口的长椅</p> <p class="ql-block">蜡烛</p> <p class="ql-block">柜子上的图案为历代利顺德Logo,最中间的那个,为现在使用的Logo。柜子里面是奖杯。</p> <p class="ql-block">老式电话</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29年的老大堂照片</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四年绘制的天津地图</p> <p class="ql-block">老档案</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饭店走廊,似曾相识,是很多影视剧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利顺德大饭店成为接待中外高层人士和重要宾客的豪华场所。袁世凯等众多近代名人在此宴请过外国使节,张学良、溥仪等是这里的常客。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饭店将他曾三次住过的 288房间恭修为“总统套房”,因为孙先生的出生地是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故此又将此房誉称为“翠亨北寓”。</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套房照片,孙中山一生中三次来到天津,多次下榻于利顺德。</p> <p class="ql-block">班禅套房照片</p> <p class="ql-block">利顺德酒店内各式各样的灯</p> <p class="ql-block">利顺德海河翼楼的大堂</p> <p class="ql-block">楼梯</p> <p class="ql-block">过道</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花园,是后来新建的。这里原是利顺德老楼大宴会厅和舞厅。</p> <p class="ql-block">新楼电梯间</p> <p class="ql-block">后记摘录</p> <p class="ql-block">偶然机会参观利顺德博物馆,网上购门票,50元/人,有些小贵。费口舌获得2张已使用纸质门票留存。</p> <p class="ql-block">给收集者顺便选了两张,并加盖了纪念章印。</p> <p class="ql-block">1861年4月,一位名叫殷森德的英国传教士乘坐美国三桅杆船“丹尼尔·威伯斯特”号来到中国,作为一个传教士,他到中国来的目的当然是要在这块陆地上散布“主的福音”。但是百年以后,人们再提起他的时候似乎和“福音”的关系并不太大,而更多的和天津的华夏第一涉外饭店“利顺德”联系在一起。正是他,在天津创办了这家享誉百年的大饭店。1886年建的时候是天津最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天津利顺德博物馆仔细品味故人在此生活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p> <p class="ql-block">斗,是中国古代的衡器,作为中国古老的度量谷物的器具之一,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已经出现。斗有私斗、官斗、市斗之分。每个朝代的计量标准不同,清代:一石为两斛;一斛为五斗;一斗为10升;一升为10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