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总理,不忘初心

汪长勇

<p class="ql-block">  又是1月8日,又是举国欲断肠。</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今年的1月8日,全球疫情肆虐正狂,东方风景这边独好,究其原因,无不感怀这一天离世的周恩来总理与毛泽东主席及其革命前辈为我们奠定的社会主义制度。</p><p class="ql-block"> 总理离开我们已有45年了,人们依然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来纪念,而且祖祖辈辈延绵无穷,他的音容,他的伟业,他的感人故事……温馨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心。</p> <p class="ql-block">  在诸多的怀念文章中,其中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当属<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胡锦涛在《</span>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总理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我是普通人,普通人也与周总理有割不断,理还乱的情结,这恰是周总理精神的最可贵之处。我生于正月初八,不知是数字上貌似相同,还是情感上的亲敬,让我永远记住了1月8日这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总理来新会我刚出生,我来新会时总理已离世18年了;来新会工作的近三十年里出门就是新会劳动大学,途经人民会堂,这都是总理来过的地方,我仿佛仍能看到那身影,听到那声音,许多温馨的故事让我触景生情,感怀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是在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艰苦探索,一辈子吃了三辈子苦才把我们养大成人的,我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情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在这不平凡的日子即将来临之际,我想从一位普通人的视角,就总理来新会的二三事与大家分享,以表对总理的深切怀念。</p> <p class="ql-block">  总理是1958年7月1日至7日亲临新会深入调查研究和视察指导工作,连续七天在一个基层县进行视察和调研是不多见的。七天时间很短,在人类历史长河只是弹指一挥间。七天时间也很长,在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建党日),一大国总理日理万机,仍抽出时间风尘仆仆来到新会,视察了新会劳动大学、五和农场、大泽五和村、棠下周郡村、古井官冲村、崖门古迹、会城镇、新会葵艺厂、新会农械厂、废物利用展览会、粮食工作展览会等单位和地方。他冒着炎暑酷热,马不停蹄,转轴般地串农户、走田头、入车间、看展览,亲切地同150多名工人、农民、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学校师生、医务人员、归侨侨眷、城镇居民等各阶层人士促膝谈心,同一万多名群众亲切见了面,细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深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与群众一起谈笑风生、水乳交融,多少暖心的故事历历在目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新会劳动大学题词</b></p><p class="ql-block"> 7月2日,他乘车前往会城北郊的圭峰农场视察,顶着烈日,上高山,下沟壑,看了荔枝园、菠萝山、养猪场、职工宿舍,还在农场食堂与大家一同开座谈会,并应在场的干部学员们热烈要求为农场题名,写下<b>“新会劳动大学”</b>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后又挥笔写下<b>“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b>的题词。随后,当时的新会县委任命副县长谢柏如兼任劳大校长,又从学校和机关中抽调干部任教员,新会劳动大学就这样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多么熟悉的教育思想啊,不由得让我们思考:大学一定要有高高的围墙,气派壮观的大门吗?大学一定要有电子白板、冷气空调、可口饭菜吗?大学一定是谦谦学子,高薪教授,上级别的领导吗?大学一定只是课堂、图书馆、实验室吗?……我们今天教育诸多问题的根源就是“恶劳”,为什么对自己探索出的教育成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却只字不提了呢,莫非讳疾忌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总理报告</b></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知道国家总理一年一度在人民大会堂向全国人大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很难理解周总理却向新会人民作工作报告,一下子把新会人的政治待遇提到天上去了,新会人幸福啊!骄傲吧!我不由得庆幸自己也是新会人!</p><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7日上午,(<i style="font-size: 15px;">注意:这是总理来新会的最后一天,大量时间在调查研究,还是遵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i>)早晨的一场大雨,将会堂广场的地面冲刷得一干二净,雨后放晴,光芒万丈。(<i style="font-size: 15px;">自古天人合一,吉人有天象,感天动地啊!</i>)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新会人民礼堂(<i style="font-size: 15px;">现新会人民会堂</i>)向2000多名干部群众(<i style="font-size: 15px;">注意:干部群众,不像我们今天,开的总是哪一级别的干部会议,党员干部不能混同于普通老百姓。</i>)作了3个多小时的报告。(<i style="font-size: 15px;">德国西门子技术对总理的讲话录音至今保存完好。</i>)</p> <p class="ql-block">  周总理在礼堂作工作报告,新会人奔走相告,纷纷涌到人民会堂,都想一睹总理风采,当时大会工作人员为了安全,把会堂的门关上了,周总理见后,笑着对时任新会县委第一书记的党向民说:“为什么把我同人民群众隔开来啊?”于是会堂的20多扇大门和侧门全部都打开了,门外的群众兴高彩烈地走了进来。总理作完报告,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出会场,和等候在外面广场和街上的广大群众亲切见面。他微笑着频频向群众挥手致意。群众沸腾了,大家尽情地鼓掌,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i style="font-size: 15px;">多好的鱼水关系啊!简直泪奔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真有似曾相识而又相去甚远之感,又深恨自己不是那时的新会人</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一段碑文,几多纷争</b></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网络有文人提出:南宋灭亡后无汉文化,引起了公议。新会人见证了南宋灭亡(崖门海战),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中兴,当然不答应。南宋亡了,汉文化仍在,尤其近代新会文人辈出。于是人民会堂旁边立了一块大石头,书上“文心公园”四个大字。可能当局者有人跟我一样深感疑惑,新会是文心,那北京、上海、西安、洛阳、广州……是中华文化的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后来“文心公园”的大石头不翼而飞了,代之以碑,碑的两面各有一张总理作报告以及接见群众的照片,且各配上一段文字,阅后倍感温馨。其中有段碑文是这样的:</span></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 15px;">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宴会即将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来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i></p> <p class="ql-block">  读来倍感温馨。然而,几个月后再去观看,这段文字换成:</p><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 15px;">1958年7月1日至7日同(无标点符号;“周”字写成“同”)”总理连续7天视察新会,轻车简从深入葵乡大地调查研究。</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 7月7日上午,连续通宵工作的总理精神抖擞地走进新会人民礼堂,向新会的2000多名干部群众一口气作了三个多小时的报告。总理运用了大量在新会调查研究的事实,对新会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多次称赞新会是“模范县”“铭上游县”“一类县”,同时鼓励新会干部群众“不要自满,还要前进”</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 周总理当年的表扬鼓励一直鼓舞着新会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i>”</p> <p class="ql-block">  区区230多字,用字不精,排版不美,断句标点皆有问题,且有错字。更主要的是为什么要替换内容,现存两个文字版面讲的是同一问题,完全可以将其提炼后作为一个版面,仍保留总理自掏腰包吃饭,正合当下反腐倡廉大势,岂不更好。莫非是前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悄悄安排请总理吃饭有违中央八项规定?是新会人民以瓜果蔬菜款待总理不恭?还是让总理自掏腰包300元不妥?苍天有眼啊,这一换两块碑文的质量、清晰度、美感度也相去甚远。做事也像谈恋爱,初恋总是最美好的!</p> <p class="ql-block">  今天再去观看,碑文的字体及美感度均变好了,以前是阴刻,现在是阳雕,工艺原理不太清楚,看起来漂亮了,但内容仍是那段述事少戴帽多的文字,看来党内暗流涌动,波诡云谲,反腐倡廉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啊!</p> <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党内认知不同,是可以争论的。然而,有些敌对势力打着怀念总理的幌子,大搞扬周抑毛,去毛化。一边歌颂总理,另一边又贬损主席,诋毁那伟大时代,玩尽欺骗手段。难道总理只是一个好人而不是一个能人吗?那就让我们来看总理在1975年1月13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怎么说的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胜利完成。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全国解放以来,尽管我国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粮食增产一点四倍,棉花增产四点七倍。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八亿人口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一点九倍,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钢增长一点二倍,原煤增长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长六点五倍,发电量增长两倍,化肥增长三点三倍。拖拉机增长五点二倍,棉纱增长百分之八十五,化学纤维增长三点三倍。在这十年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个大中型项目,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动荡、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p> <p class="ql-block">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曾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b>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b>”</p> <p class="ql-block">  小平同志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坦言:“二十多年完成了西方200多年走过的路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p><p class="ql-block"> 所以,怀念总理应不忘总理的初心;不忘那伟大的时代;<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忘总理公而忘私,勤政爱民,廉洁自律,</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精神;不</span>忘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一代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艰苦奋斗而创立的丰功伟绩和社会主义制度。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与一切分裂党和国家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同心同德共圆中国梦,这才是对总理的最好告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天铭祭日,举世恸悲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夏千年史,神州百代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生邦国重,一世庙堂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格玉无睱,高风万古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