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

金叶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朱瑾花语:纤细美、体贴之美、永保清新之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槿(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 ):又名扶桑、佛槿、中国蔷薇。汉语拼音:zhujin。由于花色大多为红色,所以中国岭南一带将之俗称为大红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瑾是世界名花,是美丽观赏花木,花色鲜艳,花大形美,四季花开不绝,品种繁多,全世界有3000多个品种。除红色外,还有粉红、橙黄、黄、粉边红心及白色等不同品种;除单瓣外,还有重瓣品种。(单瓣叫扶桑,重辨称朱槿牡丹)。</p> <p class="ql-block">朱瑾的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朱槿是常绿灌木,株高约1-3米;小枝圆柱形,疏被星状柔毛。叶阔卵形或狭卵形,长4-9厘米,宽2 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粗齿或缺刻,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叶柄长5-20毫米,上面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5-12毫米,被毛。花期全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花单生于上部叶腋间,常下垂,花梗长3-7厘米,疏被星状柔毛或近平滑无毛,近端有节;小苞片6-7,线形,长8-15毫米,疏被星状柔毛,基部合生;花萼钟形,长约2厘米,被星状柔毛,裂片5,卵形至披针形;花冠漏斗形,直径6-10厘米,玫瑰红色或淡红、淡黄等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外面疏被柔毛。</p> <p class="ql-block">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性植物,原产地为中国。</p><p class="ql-block">在西晋时期的一本著作《南方草木状》中就已出现朱槿的记载:“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於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朝开暮落。插枝即活。出高凉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p> <p class="ql-block">清代李调元所著的《南越笔记》中记载:“佛桑一名花上花。花上复花,重台也。即朱槿。”认为佛桑是指一种花上有花的朱槿品种。清代吴震方《岭南杂记》载:“扶桑花,粤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略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p> <p class="ql-block">中国对朱槿(扶桑)的栽培观赏历史悠久,将其视为神树。</p> <p class="ql-block">扶桑花的外表热情豪放,却有一个独特的花心,这是由多数小蕊连结起来,包在大蕊外面所形成的,结构相当细致,就如同热情外表下的纤细之心。</p> <p class="ql-block">朱瑾的药用价值</p><p class="ql-block">根、叶、花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之功效。</p> <p class="ql-block">朱瑾的栽培</p><p class="ql-block">朱槿是阳性树种,5月初要生长在阳光充足处,此时是朱瑾的生长季节,要加强肥水、松土、拔草等管理工作。每隔7-10天施一次稀薄液肥,浇水应视盆土干湿情况,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开花。光照不足,花蕾易脱落,花朵缩小,每天日照不能少于8小时。扶桑对肥料需求较大,要及时补光。盆栽扶桑,一般于4月出房,出房前换盆,适当整形修剪,以保持优美的树冠,生长期浇水要充足,不能缺水,也不能受涝,通常每天浇水一次,伏天可早晚各一次。地面经常洒水,以增湿降温,防止嫩叶枯焦和花朵早落。10月底天凉后,移入温室,温度保持在12℃以上,秋后管理要谨慎,要注意后期少朱施肥,以免抽发秋梢。秋梢组织幼嫩,抗寒力弱,冷天会遭冻害。</p> <p class="ql-block">朱瑾(大红花)是马来西亚国花、苏丹国花、斐济国花、美国夏威夷州花、中国广西南宁市市花、中国广东省茂名市市花、中国台湾高雄县县花。</p> <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14日,中国香港邮政推出主题为《香港花卉》的特别邮票,其中1元4角的邮票图案为朱槿花——大红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