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礼貌》

令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2020年庚子鼠年9月小孙女也上学啦!虽然和姐姐一个学校但不在一个校区,这样我们俩老任务加重了不少,每天早上老伴开车送较远的小孙女,我送大孙女。又因为北京实行垃圾分类,垃圾要分袋装,倒垃圾时要将厨余垃圾倒在指定的桶中并将倒完的垃圾袋放在另一个桶中才行。年青人早上起不来,起来事多弄得手忙脚乱,这样我便自告奋勇的又承担家中倒垃圾的任务。早上一切忙完,我早早提着垃圾下楼,倒完垃圾就在小区大门口等去上学的大孙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进小区的人行通道门改装成电子扫码门,进出扫码才开门,人走过后自动关门。北京十月后天气渐渐的一天比一天冷,我站在大门口常常看见骑自行车、电动车带着孩子,还有赶时间奔跑的年青人和学生,还有手拿着大包小包东西不方便扫码开门的人。这时我总是上前帮助扫码开门,人多时还总是扶着门让其暂停关闭,过大门的人有不少谢谢、不少微笑点头、不少举手招呼,有些也会毫无表情的过去,我的助人为乐行为有时也会耽搁些送大孙女上学时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有一次阴天,早上气温低且风特别大,我又在“履行职责",不少人赶公交车拼命奔跑着鱼贯而出,有些人慢理斯条的扬着头踱着步悠闲进出,还有些好像认为门本身就应该开着,或者说我应该在那儿按着门,还有的迈着步子目不斜视直径走出大门。大孙女在旁边见此情此景有些不高兴,路上对我说,爷爷您是怎么啦,您帮助他们开门,他们不谢谢您,连看都不看这边您还给他们开啊?我笑笑说,爷爷退休有时间,他们忙着要赶时间上班,爷爷帮忙开一下没啥事。大孙女说,刚才那个大人慢吞吞的走像是赶时间吗?接着说爷爷我劝您以后别这样啊,您这么大年纪帮助他们,他们对您不谢谢就是对您不尊重。是啊!一句诚恳地谢谢是对别人给予你的帮助礼貌回应,那怕是一星点儿微不足道的帮助,说出谢谢证明你的素养,又给善意帮助者心灵的慰藉。多么容易却为何在当代被众多的国人忽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在大街上、公园里、餐厅、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没有礼貌的行为。小朋友见着认识的长辈不主动礼貌问候,一桌人吃饭,大人还没动筷子,而孩子已经大口吃着自己喜欢吃的肉或菜。公园草坪上明明有禁止入内踩踏的标语,但总有人进去拍照,观赏的鲜花不能采摘,但还是有人摘花折柳。更有恶习者随手丢弃垃圾,偶尔可见公共汽车上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没人让座。闯红灯在每座城市都存在,地铁上抢座椅每每可碰见。公路上开车的"路怒症”,插队不讲理的莽汉怨妇总会时不时出现在大众视野。回头看华夏历史,我们的先祖崇尚礼仪,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记载,《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明确指出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在于有礼义。礼在千年的文化生活发展中逐步完善,形成高尚的道德准则、礼仪规矩和丰盈的传统美德。看今天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国民还有多少拥有讲礼貌的习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前些天我在网上看见一篇署名邝武良写的文章[《总结40年,少了这一点》终于找到了答案。内容大意是老师用分析题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即40年前的一个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还抱着孩子,胳膊上又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自己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众学生回答有“男人是人贩子,想用这种方法抢孩子。” 、“因为女人长得漂亮看上了她,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是要收费的。”、“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伺机抢东西。” 最后老师念出正确答案是:“因为那个男人学雷锋,他不仅无偿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家。” 校长接着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40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很多人都做过如今看来不现实的事情。那时候,每个人都在学雷锋。” 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作者接着写到 40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应否反省:我们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是谁或是什么让我们迷失人的初心与心底的善良?…… 作者最后的结论是:金钱买断了我们的善良,铜臭污染了我们的人性,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让道德沦丧。]作者说的多么深刻,一旦我们失去文明礼貌,不就是逐步走向丧失基本道德和良知吗?</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现代社会文明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道德规范行为,也是国家宪法总纲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形式之一。习近平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68, 68, 68);">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国家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之风定会蓬勃发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我始终认为礼貌与年龄无关、与知识无关、与职业无关、与贫穷和富有无关。但文明礼貌是“</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85, 84, 84);">有教养”、“有规矩”的表现。</b><b style="font-size: 18px;">“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矣。"</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4, 34, 34);">接受他人的善意帮助,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社会人际交往就会在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通过你我持续传递下去。</b><b style="font-size: 18px;">当文明礼貌成为生活里一种习惯的时候,举手投足愉悦自己一定会感染他人,我们在善与礼的循环中将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和幸运。 文明社会里礼貌会像春风和雨露,滋润传递着人与人的情感,礼貌会像阳光和热量,温暖人与人的心田。一句礼貌谢谢,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更应该是陪伴我们终身的事情。我秉持“勿以善小而不为”行事,愿公德之美,秩序之美,礼貌之美在“礼仪之邦"华夏大地再次繁延开花代代相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令狐培刚(林培刚)北京昌平名佳花园房所 写于2020年庚子鼠年11月小雪前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2021年元月辛丑牛年小寒前发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