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山街南临西子湖,北靠宝石山,呈东西走向,东起保俶路,西至灵隐路,全长2600米,是杭州最具历史文化内涵的街。佛寺道观、名人建筑、名人之墓,到处都有。其建筑样式,集中华和欧洲之精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条街上的一楼一舍丶一草一木,都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漫步在此,令人留恋忘返。</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1号,就是著名的望湖楼。这楼画梁雕栋,十分漂亮,更因苏轼而有名。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写下《望湖楼醉书》一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前水中天。"之后,望湖楼声名鹊起。</p><p class="ql-block"> 望湖楼背面有一条路,名曰石函。路靠北是火成石崖,不远处有几块大型摩崖石刻,上书"乾坤清气","节用爱人视民如伤"云云。据说后者为宋代贾似道所撰。</p> <p class="ql-block"> 石函路东端的一座建筑曾经是日本领事馆。这座日式风格建筑是1896年马关条约后所建,也是日本侵华的一处名证。</p> <p class="ql-block"> 8号是蒋经国旧居,1931年建成,主楼有344平米。据说蒋经国先生在抗战胜利后携妻子蒋方良及儿女来杭度假,旅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 8号楼正对面是断桥,无论春夏,还是秋冬,这里人如潮水。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一睹芳容,为的是追寻白娘子与许仙的纯真爱情。</p> <p class="ql-block"> 13号为浙赣铁路局旧址,当年谋划丶建造丶指挥浙赣铁路的中心,现为铁路部门的培训机构。</p> <p class="ql-block"> 28号是夕霞小筑,沿着一条狭长的阶石而上,足足有104级,台阶是在火成岩上开凿出来的。转过山径,便可来到酒店。此处面朝断桥,俯瞰西湖,景色优美。小筑傍边有大佛寺石佛遗址。那尊石佛侧面就像一位抿嘴的大爷。大佛寺历史悠久,据说建于北宋。</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内有一棵数百年的银杏,深秋之际,金黄的叶子铺满院子,十分壮观。(该照片为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 32号旁是宝石前山路,宝石弄3号是坚匏别墅。这是个中式庄园,建于1903年,占地17亩。1929~1934年为省教育厅长陈布雷官邸。陈是国民党的"文胆""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生前两袖清风,后自杀身亡,葬在九溪附近的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 润庐(32号)依山临湖,二层西式花园别墅,主人马文东,长期任蒋介石秘书,曾任甘肃省代主席,后归隐西湖,参加民革。第二位主人是金融家金润泉,润字取自其名。何克希丶南怀谨也曾先后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 34号如庐,依山傍林,山地别墅,建于1931年。墙门前一片树林,穿过林子登上台阶才到院门。此建筑古意扑面,别具韵味。原为上海增裕原料号老板林九如寓所,故名如也。</p> <p class="ql-block"> 省庐在36号,临湖而建,建于1931年。院墙丶外墙一色青砖,厚重结实,间用黑砖,白灰镶嵌,线条分明,很有立体感。宫殿式屋顶,中西合璧,风格独特,尤显气派。原为晚清浙江交涉使王丰镐(字省三)私宅,故名之。其左为葛岭路,由此而上,可达静逸别墅和建于晋朝的抱朴道院。</p> <p class="ql-block"> 抱青别墅(38~40号)西式砖木结构,是唯一的红砖巴洛克风格的三层建筑。方形立柱,弧形门窗,立面凹凸有致,外形自由,富有动感,展现自由奔放的格调和旷世通达的情趣。红墙黑瓦,对比鲜明。32间房,内部陈设传统中式风格。抱青别墅体现了近代西湖建筑承上启下丶中西交汇的过渡。它是北山街最美的别墅,百年沧桑,风采依旧。原为南浔富商邢代家产,曾作过西博会第四馆,现为杭州国画美术馆。凡经过此宅,未有不留其影者。</p> <p class="ql-block"> 西博馆(42号)一座欧式风格的黄色建筑,在绿树掩映下格外醒目。西式古典石柱,配以中式镂花窗格,更显精致大气。是1929年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的原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任浙江省主席的张静江,长期倾囊资助孙中山革命,博览会的初衷,便是扭转浙江捉襟见肘的财政,提振浙江的制造业。博览馆的背后山上,静逸别墅孤独地矗立着,它是张静江寓居杭州的宅院。</p> <p class="ql-block"> 当时孤山也设了几个展馆,为方便参观,于是在湖面建起一座桥连接孤山与北山街,长180米,竹木结构,桥上还有三个亭子,供游人休息。名为"西湖博览会桥"。(该桥抗战时被炸毁)</p> <p class="ql-block"> 43号的王庄,依山而建,中西合璧。外廊弧形,用圆柱支撑,新颕大气。灰砖外墙,红栏红窗,别具一格。院子中央砌一圆形喷水池,喷泉突突,锦鲤嬉戏,十分悠闲。始建于20年代,主人是北京人氏李国筠,后转给上海金融名人王晓策,更名为王庄。29年为西博会二分馆,后浙大校长郭任远居此。1936年4月郭在此楼将校长重任交接与竺可桢。据说竺可桢此前向蒋介石提出三点要求:财源源源接济;用人有全权;时间为半年。蔡元培认为半年太短,延长到一年。后来延长了一十三年。此次接任之后,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竺率领浙大几经流浪始终坚持"求是"方针,与师生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直到抗战胜利才回归杭州。竺将浙大办成一流大学,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在博览馆与王庄之间,有一条近百米甬道,由此而进,为连横纪念馆。纪念馆位于玛瑙寺内。该寺始建于五代,现今的建筑为同治年间遗存。粉墙黛瓦,古树掩映,别有洞天,十分幽静。连横纪念馆是两岸血浓于水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菩提精舍(44 45号)1926年发财致富的沪商联手兴建,作为礼佛之地,使之变成虔心礼佛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 54号的春润庐被誉为未挂牌的北大招待所。当年蔡元培丶马寅初丶章太炎丶马一浮丶蒋梦麟丶徐志摩⋯⋯在此谈古论今,抨击时政,交流学术,展望未来。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p> <p class="ql-block"> 新新饭店(58号)现有三栋建筑,西面原是孤云草舍,建于1912年,原为吴兴富商刘梯云私宅,后曾为国民党浙江省主席朱家骅官邸。中间那栋建于1922年。这几幢房子曾经是临西湖的高档饭店,许许多多名人曾经下榻于此:有美国哲学家杜威,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宋美龄,宋庆龄,蒋经国,陈布雷,于佑任,李叔同,胡适,鲁迅,茅盾,巴金,郭沫若,徐志摩等等名流。1929年,省主席张静江坐镇于此,指挥西博。</p> <p class="ql-block"> 1913客厅里有一家晓风书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人文内涵。里面的家俱丶装饰全是三十年代的风格。头戴礼帽,身着长衫的陈伯亲自导引。陈伯一口地道的上海腔,将新新饭店的历史娓娓道来,参观者秒回民国时期上海滩的味道。这儿挂有长衫丶旗袍,摆有老式电扇丶电话。四周是书,临窗而坐,取其一本,慢慢翻阅,叫上一杯浓浓的咖啡,一边啜其苦味,一边望着北山街的法国梧桐黄叶随风飘落,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 新新饭店之所以取名,源自于《礼记.大学》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逢新文化运动,以满足宾客良好期待。新新饭店至今仍然是西子湖畔别具一格的酒店,以其新貌,招待四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 59号的秋水山庄,一对生死恋人在此演绎过悲怆的故事。男主角史量才是报业巨子《申报》的报主,宅心仁厚。女主角沈慧芝天生丽质,擅长琴瑟。史量才高山流水,与之互为知音,沈成为史的二房,将名字改成秋水,秋水伊人之意。史建此别墅一幢,赠与沈秋水,取名为秋水山庄。史量才因敢于直言,招致国民党当局不满,回杭途中,被戴笠谋杀,此事震惊中外。秋水闻讯,悲伤万分,拨断琴弦,焚香诵经,演绎悲怆人生之曲。行人经过此处,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紧挨栖霞岭,有庄严肃穆的岳王庙,此处埋葬着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北有岳飞庙,南有于谦墓。袁枚曾因此赞叹"赖于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西湖重。"北山街也因岳飞而骄傲。临近西泠桥,有武松之墓。武松的勇武传奇,长留人间。附近还有苏小小之墓。</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84号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那就是毛泽东主席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国家大法一一五.四宪法之处。五.四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从此走上民主与法制的光明大道。如今的84号已成为美丽的西湖山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面临西湖之滨,背靠宝石之山,它拥有二十多处历史文化景点,百来栋历史建筑,上千历史名人故事,北山街是杭州的一个美好缩影,它演绎着杭州千百年的文化传奇;它传承着千百年中外建筑的艺术之典;它也正编织着新世纪金色的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