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之旅开启

温故知新

<p class="ql-block">跟着北京目标俱乐部开启川西驾车之旅,途径河北 河南安阳 河南许昌 河南南阳 穿过黄河 湖北武汉 长江 湖南常德 贵州梵净山 西江千户苗寨 荔波 增冲鼓楼 加榜梯田 从江 岜沙苗寨 隆里古城 肇兴侗寨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永州 全州 花明楼 岳阳楼 黄鹤楼 开封 回到北京。全程5100公里。</p> <p class="ql-block">路经安阳。</p><p class="ql-block">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安阳建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女将军妇好、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三朝宰相韩琦、抗金名将岳飞等名人轶事层出不穷。历史学家郭沫若来安阳时留下“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p> <p class="ql-block">看看人家安阳服务站的甲骨文字帖。</p><p class="ql-block">途径南阳,南阳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又称宛。隶属河南,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淅川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核心水源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在五六千年前,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p><p class="ql-block">夏朝初,禹把今南阳境内邓州作为都城,见唐杜佑《通典》:“邓为禹都”。尧曾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帝其子曾封于南阳。</p><p class="ql-block">商朝、周朝时,现南阳境内有申、邓、谢等诸侯国。</p><p class="ql-block">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周代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诸侯国。</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楚设宛邑,楚国属地,称为宛,楚国在丹阳(淅川县)建立国都,冶金业发达,为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战国后期为秦所据。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p><p class="ql-block">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金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时,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和设铁官的46个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帝乡”。诸葛亮躬耕南阳卧龙岗,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之计。太守杜诗修治坡池,广拓田土,全郡可灌农田4万顷,这时的冶铁用水排, 水力鼓风机鼓风,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特别是采用球墨铸铁,提高了冶铁工艺水平,这一技术的使用比欧州早1000多年。当时南阳郡人口240万,为全国各郡之冠。郡城周长36公里,比1990年市区面积还大。汉代南阳人才辈出,灿若繁星。不仅刘秀的28个开个开国元勋大多出自南阳,还涌现出张衡、张仲景闻名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和医学家。汉代达官贵人死后流行厚葬,南阳出土众多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一部“绣像汉代史”。</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南阳为魏国所有,隶属荆州。</p> <p class="ql-block">常德,古称“武陵”、“朗州”,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p><p class="ql-block">常德城名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历史故事“刘海砍樵”、“孟姜女哭长城”以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等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常德独有的“善德文化”。</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有许多让人迷思的奇观异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云天之上,梵净山是立于苍穹的境外之地,云天之下,则囊括天地之万有,是庇护大千生命的梵天净土。是世人的栖心之地,是善众的梵天净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徒步梵净山需要勇气和体力,净山、净水,净心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为梵净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缆车上赏景。似梦似幻,传说中的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瞬间云层出现一抹蓝天</p> <p class="ql-block">立于峭壁的蘑菇石,仅容一人通过的金刀峡,层层叠叠的万卷书崖......无不令人慨叹。</p><p class="ql-block">14亿年,远古洪荒巨作,绝壁险路,真正的“天空之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拄着登山杖登上2000多米观蘑菇石。</p> <p>老张表现不错,疲惫至极但也坚持登顶。</p> <p class="ql-block">红云金顶在云中消失未看上,留点遗憾也好。</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舍。</p><p class="ql-block">今天晚上的居住地。一如梵净山静谧,仙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仰阿莎,一部发源于贵州剑河而为苗族同胞世代传颂的史诗,一个关于一位热情奔放的苗族姑娘凄美而优雅的爱情故事,它是贵州版的“刘三姐”,是苗族版的“阿诗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p><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p> <p>苗族自古就以阴历十月为岁首,有过苗年的传统习俗。近代以来,有些地区的苗族开始改为过春节,而不兴过苗年了。但在不少苗族地区,既过春节,又过苗年,并且更重苗年。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大多仍在阴历十月,也有在十一月或正月的,内容和形式各地则大同小异。</p><p>我们来苗寨有幸赶上苗族过大年。</p><p>姑娘们佩戴耳环、手钏等多种银饰物,在小伙子的芦笙伴奏下,排成弧形翩翩起舞,这就是苗家踩堂舞。</p> <p class="ql-block">盛装的苗家女。</p> <p>苗家建筑风格。</p> <p>苗家秀女。</p> <p class="ql-block">网红地</p><p class="ql-block">嘎歌古巷和风雨桥</p> <p>高山流水</p><p>雷山苗族姑娘最热情的待客“高山流水”:当客人在喝碗中酒的时候,多名苗家姑娘分站在客人两侧,分别将酒罐呈阶梯状往客人酒碗里加酒,这样就像高山上流下泉水一样,就会有源源不断喝不完甘甜的米酒流进客人的口里。</p> <p>苗寨夜景。</p> <p>荔波大小七孔分为小七孔景区和大七孔景区。位于荔波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景区全长7公里,山水秀美精巧,景致古朴幽静,置身景区之中,游人立即能够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情怀和如梦如歌旋律。</p><p>小七孔桥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该景区在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具有多处景点可供游人观赏。世界遗产中国喀斯特。</p><p><br></p><p>小七孔古桥</p> <p>拉雅瀑布</p> <p>小七孔桥沿线景观。</p><p><br></p><p>68级瀑布。</p> <p>响水瀑布</p> <p>这个桥有特点啊</p> <p>断桥瀑布</p> <p>水上森林</p> <p class="ql-block">翠谷瀑布</p> <p>翠谷湿地。</p> <p>卧龙瀑布。</p> <p class="ql-block">大七孔号称东方凯旋门,大七孔景区以原始森林、奇峰溶洞、峡谷伏流为主要景观,惊险神奇,气势磅礴,令人激情澎湃,主要景点有大七孔桥、梦塘、恐怖峡、天生桥、妖风洞、地莪峡、水神河、二层河、笑天河、龙头山、清水塘等,尤其是妖风洞、恐怖峡、地峨宫等景点,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游船游大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天生桥</p><p class="ql-block">方村河伏流出露不远,有一横跨河两岸的天然巨岩,是喀斯特地貌奇观之一,俗称天生桥,又谓仙人桥。天生桥高60米,厚10多米,桥孔宽20多米,河水流过桥后,还形成2米多高的大瀑布。仰观桥孔下,只见巨型钟乳悬挂,桥脚、桥侧的裂隙石缝长出绿色草丛灌木,藤萝花卉缠裹桥身,真是满目琳琅、五颜六色的天然大彩桥。桥下水激浪涌,小船不能靠近,到此必须停船,把船扛在肩上攀登危岩,超过瀑布,才能逆流行舟在暗河峡谷之中。此景惊险,别具一番乐趣。</p> <p class="ql-block">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为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双葫芦顶,共十三层,八角攒尖顶,高2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上面2层为八檐八角伞顶,是鼓楼的顶部。这两层采用斗拱结构,孔隔交错,工艺精美。最高顶阁中,放有一个长3米,直径50厘米的牛皮大鼓,为寨上召集寨中群众议事和报警之用的指挥鼓。鼓楼内有楼梯,曲折而上,直到放置大鼓的一层。整座鼓楼全系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双葫芦顶,顶峰为陶瓷宝珠顶尖,直指云霄。鼓楼内保存有数块“款约碑文”,最早的一块是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镌刻的。</p> <p>增冲鼓楼的各种样式的桥。</p> <p>热情的侗族村民用特有的方式招待远方的客人。</p> <p>当地的娃娃。</p> <p class="ql-block">加榜梯田。</p><p class="ql-block">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县城80公里,是中国最好梯田之一。</p><p class="ql-block">梯田中散落着苗乡特有的吊脚楼。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苗族是“稻饭鱼羹”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天烟雨蒙蒙,能见度低,只能看见一小块规模比较小的水田。</p> <p class="ql-block">从江鼓楼</p><p class="ql-block">目前最宏伟的鼓楼当属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的从江生态广场鼓楼。中部总层数为27层。采用的是多柱结构形式。在两棵古榕树的掩映下,赋予了更多的神秘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江鼓楼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卯榫而成。整栋楼均采用当地的杉木建造,支撑鼓楼由32根柱子顶立,其中楼中四根大柱每根胸围两个成人合抱有余。</p> <p class="ql-block">都柳江畔的千年古榕</p><p class="ql-block">那巨大的古榕树 让人震憾盘根错节 仿佛一双有力大手,深深地植入大地之中。</p> <p class="ql-block">岜沙苗寨</p><p class="ql-block">岜沙苗族部落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p><p class="ql-block">岜沙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岜沙苗寨共有505户2548人。</p><p class="ql-block">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p> <p>观看节目</p> <p>特殊方式表演</p> <p>弥补我们昨天没有看到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隆里,原称龙里,清代名为隆里,谓"隆盛之理所"。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南边沿,此城建在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是他们三大文化瑰宝,尤其玩龙灯,龙灯制作精巧,气势宏大,表演技巧高超,活灵活现,蜚声国内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隆里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始创的屯兵城堡,到清朝,取“隆盛之理所”之意,才改为隆里。古镇很小,有两条街呈十字交叉状,分别连接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因先民由中原江南九省移入,到此屯军,后解甲归田,融入到这片土地之中,故今天的隆里是黔东南唯一全为汉人居住的城镇。他们的生活方式、建筑、习俗仍保持着浓厚的古老汉文化样式,建筑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江南水乡的精致、江西民居的构型以及本土苗侗民族干栏式房屋的形式等多种风格的民居建筑。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曾谪居隆里。隆里的后人一直对王昌龄的人生遭遇充满了同情,对他的学识也充满了崇敬。人们在龙标山麓、龙溪河畔修建了“状元墓”、“状元桥”、“状元亭”等建筑,以作为对这位文化人的永久纪念。</p> <p class="ql-block">隆里青阳门是隆里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建筑为三层四檐悬山攒尖顶式, 翘脚凌空,徽派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隆里学堂鹏程桥,寓意子弟鹏程万里做国家栋梁。</p> <p>徽派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隆里守御千户所</p><p class="ql-block">隆里守御千户所是洪武十八年建设,是戍边官兵办公住所。清康熙八年毁坏重建 ,增设城隍庙 观音堂 祭神。2011年按旧貌重建。</p><p class="ql-block">城隍庙为纪念为国殉职两位将领。</p><p class="ql-block">观音堂用于祭神。</p> <p class="ql-block">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今天闭馆。</p> <p class="ql-block">取文化之家,读书之族之意。以知书识礼作为立家之本。是典型的隆里民居之一。三间两室二进式</p><p class="ql-block">这个是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科举考试也称科甲第。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中了进士身份,后裔因祖上之名取堂名科甲第。意取科举隆盛之意。意预后代承袭,光宗耀祖。</p> <p class="ql-block">蜈蚣路。</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过这种路,想着戍边的将士背井离乡来到隆里,在少数民族中间建了一个纯汉族的隆里</p><p class="ql-block">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成人未还。</p><p class="ql-block">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p><p class="ql-block"> 出自王昌龄《出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钱币图案,只是这个图案在自家门口象征财源滚滚。</p> <p class="ql-block">官府井</p><p class="ql-block">之前这个古城有72口井,一个姓氏一口井。</p><p class="ql-block">隆口古城挺值得来的。明朝江西和安徽的戍边战士和随军家属组成,解甲归田后留守此地,是汉文化的一支。带来了汉文化和农耕文明,坚守着文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黎平第一侗寨"。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p> <p class="ql-block">龙胜龙脊梯田</p><p class="ql-block">有“世界梯田之冠”美称,比较经典的是平安壮寨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转了三个寨子几乎绝望。山顶浓云密布,能见度几十米之间。</p><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寨子让有人终于看见梦寐以求的梯田,最幸运的是梯田正在加水。有水稻有旱稻呢。</p><p class="ql-block">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啊。</p> <p class="ql-block">从全州往湖南岳阳进发,途径永州。</p><p class="ql-block">永州,雅称“潇湘”。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国以来,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此外,永州还是怀素、黄盖、周敦颐、李达、陶铸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被贬至永州时,留下了《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在文学史上有影响重大。</p><p class="ql-block">一叶孤舟</p><p class="ql-block">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p><p class="ql-block">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p><p class="ql-block"> 出自柳宗元《江雪》</p> <p>花明楼</p><p>花明楼景区共占地690多亩,包括少奇同志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文物馆、花明楼和修养亭几个组成部分,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已经成为湖南省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观光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此建造了刘少奇副主席文博园,仿刘副主席中南海办公场所建造。目前没有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文博园外面的景致也是很独特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陵广场</p><p class="ql-block">后羿射巴蛇</p><p class="ql-block">后羿斩巴蛇最早出自于《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记载说: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相传上古时期,有一对巴氏夫妇,俩人结婚十年后怀有一对双胞胎,巴老爹为两子起名为巴蟒和巴蛇。巴莽性格温顺,做事细心细致,十分勤快。巴蛇和巴莽的性格完全相反,巴蛇喜欢吃肉,整天好吃懒做,性格乖戾暴躁。巴蟒和巴蛇十岁时,巴老爹做了一个梦,梦中说,巴蟒和巴蛇是两条巨蛇,这吓坏了巴老爹。后来,这一梦境得到了验证,巴老爹深受打击而亡,巴母看见巴老爹去世了,自己也随丈夫而去。只剩巴蟒和巴蛇在一起生活,巴蛇越来越懒惰,巴蟒看不惯巴蛇游手好闲的样子,俩人有了隔阂,随之矛盾愈演愈烈,俩人大打出手。突然一道闪电劈下来,巴蟒和巴蛇露出原形,巴蟒变成了一条金光闪闪的大蛇,游到了东海之中,巴蛇变成了一条巨蛇,游到了洞庭湖。巴蛇在洞庭湖为非作歹,吃杀了很多动物。据说,巴蛇曾吃过一只大象,时隔三年才将大象的骨架吐出来。巴蛇有时候也会出来袭击百姓,人们十分惧惮它。天帝得知后,便让后羿射杀巴蛇,后羿来到洞庭湖后,用箭射中了巴蛇,巴蛇向西方逃亡,后羿追到西方后,将巴蛇斩成了两段。</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是现存比较完整的留存下来的建筑。北宋滕子京用贪污公款案被贬此地。他筹集民间资金重建此楼。范仲淹受好友滕子京所托凭借一幅洞庭秋景图完成散文《岳阳楼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p> <p class="ql-block">李白,杜甫,黄庭坚,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来此地登临作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p><p class="ql-block">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p><p class="ql-block">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p><p class="ql-block">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p><p class="ql-block"> 出自杜甫 《登岳阳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p><p class="ql-block">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p><p class="ql-block">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p><p class="ql-block">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p><p class="ql-block"> 出自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p><p class="ql-block">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p><p class="ql-block">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p><p class="ql-block">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p><p class="ql-block">出自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对君山》</p> <p class="ql-block">唐宋元明清修建的不同风格的岳阳楼缩影模型。</p> <p class="ql-block">搁笔亭</p><p class="ql-block"> 搁笔亭是位于武昌黄鹤楼之东,白云阁西南的一个景点,以纪念盛唐时期黄鹤楼上“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崔颢,唐玄宗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人称崔司勋。他从边地归来游武昌时,在黄鹤楼上写下了七律《黄鹤楼》。 此诗开头从楼名着笔,于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的背景上,一下子烘托出天长地久、世事苍茫之感,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古人成仙得道的羡慕和自己事业无成的失落。本有报国之志的诗人,却不能施展才干,因而产生离世心情。但是当他把眼光转向近处的景色时,又勾起沉重的乡愁,这种先放后收的写法,把想像和现实两种境界结合得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据传,号冠“斗酒诗无敌”的诗仙李白不久也登上黄鹤楼,被壮观的景色所陶醉,诗兴大发正欲题诗,见到壁上崔颢的题诗,遂搁笔,并说出了这首“一拳打倒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叹崔颢的诗太好了。</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p><p class="ql-block">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p><p class="ql-block"> 出自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p><p class="ql-block">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p><p class="ql-block">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p><p class="ql-block">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p><p class="ql-block"> 出自崔颢《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夜景。</p> <p>武汉长江大桥</p><p>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p> <p>开封的菊花还在盛开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