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20年的自己

曾奇

<p class="ql-block">  2020,爱你爱你!这个美好的数字背后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回忆。可谓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p> 苦 <p class="ql-block">  2020年伊始,一个头戴华冠的魔鬼悄然袭击武汉,然后疯狂肆虐,迅速席卷全国。我们的国家陷入了疫情灾难之中。抗击疫情,没有谁是“局外人”,没有事是“分外事”。作为一名党龄长过教龄的高三教师,虽不能到第一线冲锋陷阵,但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高三学生学习的影响,有效落实“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正是抗击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 </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三,我接到了学校的通知,接受了首届公益网络教学活动的任务。从教师转型为“主播”,其中的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熟悉授课流程、选课题、选习题、制作课件,我怀着激情与时间赛跑,与疲劳斗争,与自我较真,一整天一整天的端坐在电脑前,只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后来区教育局结合高三学生的学情,让我们回到本校辅导学生,这时候我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班的督学,从早上的背诵默写到当天限时训练的打卡,我都逐一落实,每一份上传的作业,我都详批详改,然后对学生的知识点的“盲区”进行“精准突击”,同时还不忘特别表扬作业优秀和主动质疑的同学。最后,每天晚上12点前,我都会把当天的学习情况写成总结,对作业中的反馈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然后布置第二天的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这个史上最长的寒假,也是我最苦最累的一个寒假。但两个班的学生全都考上了一本,曾经经历过的苦也就烟消云散了。</p> 甜 <p class="ql-block">  2020届学生,是我的关门弟子,也是我最用心的一届。三年或二年的师生情,现在回忆起来,满是欢笑,满是喜悦。从学习到生活,我们亦师亦友。记得教师节那天,一走进教室,441班的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歌曲,让我泣不成声,一张张感恩的卡片,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也记得辩论赛上两个班的同学唇枪舌战、针锋相对的场面,还记得为班上同学买早餐时他们乐开了花的笑脸。以及我过生日时,每个同学的一句祝福语……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甜蜜,那么让人难以忘怀!</p> 酸 <p class="ql-block">  因为想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也想为自己严重的咽喉炎减负。我递交了调入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担任教研员的申请。接到确切通知的那天正好跟同事在聚餐,很意外,也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尤其是同事的那句:“奇奇,你调走了,我就不认识你了” ,让我心底一酸。当天晚上,久久不能入睡,没有心想事成的喜悦,反而是难以忘怀的不舍。舍不得耕耘了十六年的讲台、更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那些和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历历在目,眼泪也就止不住的往下流。</p> 辣 <p class="ql-block">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八月份,我顺利的调到了新单位——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新的岗位、新的角色、新的挑战,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从一名任课教师到教研员角色的转换,工作性质也随之发生着变化。首先是常规动作:听评课。上课能看出一个老师的水平,评课更能体现一名教师的实力。尤其是谁都可以评头论足的语文课,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评论,老师们是难以认同的。为了充实自己,我向同行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尽量做到“尽吾志,可以无悔矣”。其次是组织活动:这项工作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有时候从头到尾的细节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可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还得有应付突发事件的机智。第三是文秘工作,平时就不爱写作,也不擅长写作的我,面对公文真有点拿捏不定。 </p><p class="ql-block"> 高中语文教研员的工作完全不像大家说的那么轻松,每天感觉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而且是一件结束了,另一件马上又接踵而来。有时候可能还会有比较棘手的事情等着你去处理。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一定会风雨兼程。干一行,一定就会爱一行。何况,我们还有一群相亲相爱的教研人。</p><p class="ql-block"> 2020实“鼠”不易,2021“牛”转乾坤!祝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牛气冲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