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 携手同行——育红小学泉北校区师徒结对展示课活动

计坤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地培养师徒之间的感情,增强教师们的合作与交流,检验“师徒结对”工作开展情况,夯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本着“亦师亦友 携手同行”的原则,12月21-29日,我校举行“师徒结对”青年教师教学展示课比赛活动。</p> <p class="ql-block">吴楠老师执教的《铁路修到苗家寨》一课,课初用火车的声音吸引学生,利用小视频、图片了解苗族的服饰、苗族的乐器,带学生一起融入苗族的生活。然后跟学生一起学唱歌曲,一句一句地指导,细致到位。讲解乐理知识——区分连音线与延音线;师生共同学习二声部的唱法。最后吴老师带学生用两支笔来作鼓槌,模仿敲苗族木鼓,学生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学打节拍,乐在其中。</p> 师傅老师张梅青点评本课:每个环节有序进行,环环相扣,教姿教态符合四年级的学生特点,活泼欢快的同时不失情调。落实了《音乐课程标准》制定的学情目标,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崔欣欣老师的综合实践课,围绕“科学在我们身边”这个主题,学生分小组来汇报各自研究的问题。展示的过程中,大家明白了我们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生生互动充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又质疑出新的问题,值得后续研究。 师傅老师王金玲点评本课:老师带学生了解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中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主体的参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上图是徒弟老师——王春燕老师的音乐课堂。她的音乐课别出心裁、寓教于乐,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动态音乐课堂,视觉、听觉、动觉三者有机结合,并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创新图画板书,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祖国祖国我爱你》这首歌曲。 师父徐冰老师正在对这堂课进行点评。师父从教姿教态,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内容的学习,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李冉老师讲的是一年级上册13课《乌鸦喝水》的第二课时 。先复习认读字。其次,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老师范读,学生领读。逐句朗诵,体会小乌鸦的心情和感受。课程以“找水喝”、“喝不着水”、“喝着水”为主线展开。最后,师生合作实验演示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孔俊茹老师点评: 李冉老师这节课1. 整堂课有目标,有游戏,有学生活动,内容比较丰富。2. 小实验生动形象,让学生一目了然,体验新知。3. 通过分析句子,巧妙设问,让学生体会不同时期乌鸦的心情,从而能有感情得朗读课文。4. 多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争取达到熟读成颂。 <p class="ql-block">李静静老师向大家展示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李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连接,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中李老师利用范读、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生字的讲解生动形象,形式多样,从汉字的结构,演变,字义等方面帮助学生识记。课堂氛围比较活泼,学生参与性高,最后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结构完整。</p> 路玉红老师点评:李静静老师这节随文识字课,教学环节设计科学有层次。相似的内容不同的方法,使学生时刻保持识字的兴趣与新鲜感,高标准完成了教学目标。这节课突破了识字与学文的不好把握的难点。同时,整节课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随时随地润物无声。 下雪啦,孩子们在操场开心的打雪仗,堆雪人,本节课,冯义博带领2班红精灵们在雪地认识了神气的小画家。课堂中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来识记本课会认的字,用识字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本节课注重学生带感情的朗读,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下雪天的快乐。 <p class="ql-block">师傅老师耿淑芳点评: 教态自然, 激情宣扬。 思路清晰, 识字新颖。 方式灵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冯老师设计的每个环节有序进</span>行,环环相扣,教姿教态适合一年级学生。落实了本节课教学目标,课堂中作用了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 12月28日上午,袁广浩老师在多媒体教室给大家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堂:《雪地里的小画家》。袁老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给学生们做了良好的示范。在课堂中,袁老师利用赛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通过随文识字,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记住汉字,感受祖国汉字文化的奥妙。最后,通过学习单的使用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 <p class="ql-block">师傅老师王晨亮点评:袁老师立足《课标》,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指名读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心情。感受儿歌的语言美,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课中把握四种动物的足印在雪地里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这条主线,将读文识字写字自然进行,这是语文课的根基所在。学习单的使用,充分体现育红“三经四纬”学思用行的课堂理念。这节课还处处体现了习惯的培养,例如读书姿势和写字的姿势等……</p> 郭冀香老师执教的《我的“长生果”》课堂流畅,环环相扣。学习单设计合理有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学生根据学习单上的问题,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课堂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梳理出作者少年时代读书经历和写作的感悟。通过联系作者的写作范文和读书,理解作者总结的写作感悟,梳理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以增强学生对阅读,写作的理解。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并适当迁移运用,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p class="ql-block">师傅老师马瑛点评:郭老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p> <p class="ql-block">王玮老师执教的《忆读书》,是作家冰心写的回忆自己读书经历并劝勉小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章。王老师复习生字开始,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让学生从年龄、书目、评价和择书标准进行了多方式的信息梳理,如列表法、时间轴法、思维导图法等,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如此。随后让同学们交流讨论了冰心和巴金不同的读书方法,总结了读书的好书,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好的感受到读好书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师傅老师张书景点评这节课的优点:</p><p class="ql-block">一、能够围绕本单元的“人文元素”和“语文要素”设计教学,对教材的理解很透彻。</p><p class="ql-block">二、小组合作交流梳理课文的主要信息,是生本课堂的具体体现,提高了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不足:</p><p class="ql-block">一、课堂读书少。</p><p class="ql-block">二、人文元素的情感体验不够。</p> <p class="ql-block">徐婧怡老师执教《狐狸分奶酪》一课,她以问题引领课文学习:“狐狸给两只小熊分了几次奶酪?”“每一次分奶酪的结果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把握主体内容,通过不断地发问引导学生寻找答案。以读带讲,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们畅所欲言后,文章的哲理也就水到渠成地被找到了。最后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如果让你来为两只小熊分奶酪,你会怎么分呢?这样既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又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本文的寓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师傅老师牛静洁点评:徐老师的这节课思路清晰,环节清楚,重难点突出。在课文学习中,徐老师紧抓课后习题,以朗读为重点,理解狐狸所谓的公平是不是真的公平,小熊应该怎么做这一主要问题为难点。在重点突破环节中,徐老师围绕狐狸与小熊进行的几次对话,抓住狐狸和小熊的动作、神态,引导学生体会狐狸和小熊的心理,通过多种读的形式,读出了狐狸和小熊的语气。还让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读,深刻体会人物心理。</p> <p class="ql-block">在这次师徒听评课活动中,师傅们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徒弟们也表现出了积极好学的一面。活动中,各位授课老师准备充分,教态自然、大方,课堂上竞显才华,各展风姿,语言极具有亲和力,教学设计层层递进。课堂教学展示之后,各位老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并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棘手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尤其是各位师傅针对自己徒弟课堂进行了细致、到位的把脉点评。针对徒弟存在的不足,师傅们也非常诚恳的给出了意见和建议。</p><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的开展,看到了师傅们的不遗余力,徒弟们的竭尽全力,相信通过以后学科发展中心不同形式活动的开展,各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会有一个大的提升。</p>

学生

老师

课堂

教学

学习

这节

师傅

小熊

识字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