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若在上集读过序言可跳过)</span></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1, 51, 51);">序言</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凡是上过学的人都有同学,若上学的层次越高,其同学也会越多,如小学同学、大学同学等等。什么是老同学呢?我想,就是指同窗学习又毕业很久的同学吧!至于“很久”是多久,也不必探究了,反正对我们这些早已年过六十的人来说,几十年前的同窗学友都可谓是老同学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几十年来,能经常联系的老同学,彼此之间已经十分的了解和理解,再伴随工作和生活交往,情谊逐年叠加,早已成了知心老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在我的知心老同学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小群体,就是以儿时小伙伴为主的发小老同学,俗称发小。我们从小在一起玩耍,一起上小学,又一起升入中学,甚至其中有几个发小之间,还属于一个家族,或是有亲可论。后来中学毕业了,发小们才很自然的分开,有的升学,有的参军,有的务农,有的进厂做了工人。再后来,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一个个小家庭也散落在不同的地区居住。在事业发展上,我的这些发小,大都是中共党员,有的从政,主持乡镇工作几十年;有的经商,立足经理岗位,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的留在家乡,长期担任农村书记、主任,深得民心,成为百姓发家致富的领头人,至今仍再工作;有的成为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几十年,早已桃李满天下;有的进入了央企、国企或事业单位,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令人称赞的业绩。我们这辈人,虽说比共和国小几岁,但见证了共和国从穷到富,从富到强的巨大变化,当心无愧,也是祖国发展变化的建设者,书写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生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我们这些发小老同学,既有青梅竹马的儿时记忆,又有多年同窗学习的友谊,其间还渗透着醇厚的亲情与乡情,特别是具有相似的心路历程与成长磨练,具有相同的理想情怀与价值取向,这是我们一直保持联系的基础,而一次次联系又不断强化着我们之间的情谊。几十年来,不论谁家有大事小情,总忘不了互相通报一下,共同分享喜悦,也相互分担忧伤,真情交往,胜似家人。平日里发小们最常见的联系形式就是聚会,在年轻创业的年代,发小们相聚的次数还少,但每年至少一次。伴随年龄的增长,聚会的次数则越来越多,形式也花样翻新,精彩不断,比如驾车出行,同游京郊大地美景,到海滨游玩,一起在风浪中戏水。其实,大家聚在一起,最看重的还是情感交流,更珍惜的是关心与问候,更期待的是老友的点拨而把握住真实的自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是啊!能经常聚在一起开心交谈又同桌吃饭的人,不是亲人,一定胜似亲人。发小们聚会是轻松快乐的,是愉悦幸福的,是一种不可言喻的精神享受,也许这就是发小们渴望相聚的魅力所在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从1995年到2020年底,发小聚会留下了四千余张照片,据此可查,共聚会了六十八次之多,实际聚会次数肯定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有的聚会是没有留下照片的。为了真实再现发小老同学们历次聚会的场景,我特别挑选了两百张合影照片,按照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编制了【情忆发小聚会纪实】上、下两集美篇,并为每组照片添加了一些简单的文字说明。从摄影或美学角度看这些合影照片,可能都不是佳作,但对亲身经历者而言,我想每张照片都会激活脑海里深深的记忆,从而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 这两集美篇共展示了发小们约两百张照片,时间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表述中的高频词除了聚会就是合影,似乎会给人造成误解,认为我们只是一群酒肉朋友,您若有这样的想法,可就是大错特错了。我们能聚会次数如此之多,时间持续又如此之长,究其动因,我想可归纳为六点吧!其一、我们发小老同学之间都是知根知底,这是相互信任的基础;其二、我们都是具有传统美德的老实人,志同道合,三观一致;其三、 我们之间的交往没有任何利益诉求,讲奉献而不求回报;其四、我们珍惜之间淳朴的乡情、同学情和友情,坦诚相待,相互给予的都是正能量,做到了相互支持与帮助、相互理解与尊重、喜悦共享、有难分担,真情关心、胜似家人;其五、我们的聚会活动是有总负责人的,每次聚会都是个人自愿申请,总负责人按轮流承办的原则,酌情安排,若外出活动,费用均摊;其六、有活动才有活力,久而久之,凝聚力愈来愈强,这个小群体已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向往。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悟,生命中能有几个发小老同学相伴,足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仅此献给我的发小老同学及感兴趣的亲朋好友们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本美篇中若有不妥之处请提出,我可随时进行增删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1, 51, 51);">【情忆发小聚会纪实】下集</b></h1><p class="ql-block"><br></p> 2015年10月22日,老同学们相聚在位于黄村兴业大街的独一处小磨坊餐厅,并拍照了下面这张合影。<br> 在这里聚会不止一次,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聚会正赶上下雨,那天我乘公交车到站后,赶紧跑到清城商厦买了一把伞,待雨小了才去的餐厅,结果鞋和裤腿还是被雨淋湿了。 下面两张照片是在固安龙江饭店聚会时的合影。前面我讲过,老同学要想聚会,总是能找到理由的,这不袁书俊同学光荣退休了,便以此为由,就召集大家又聚了一次。 2016年2月25日,是农历正月十八,春节和元宵节都过完了,老同学们举行节后第一聚,就算新春团拜会吧!下面三张照片是当天聚会的留影。恰好这一年又是属猴的本命年,几个老同学都已年满六十岁啦!所以这次聚会也具有向六十岁致敬的含义。 下面三张照片是老同学们再次在固安龙江饭店聚会时的留影,从时间上看,距上一次聚会仅仅间隔一个月,可见龙江饭店的环境和饭菜还是有吸引力的。这次聚会老同学们只是在酒店大堂随手拍了几张,没有留下大合影。 下面两张照片是老同学们去廊坊九天休闲谷游览时的留影,那一次我因有事没有参加活动。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在群里发了好多照片,看得出来这次大家玩的很开心。 上图 大家在林场管理处的院子里休闲聊天。 上面四张照片是在麻各庄林场餐厅聚会时的随手怕。这个林场位于榆垡乡麻各庄村,距我们的老家大辛庄很近。因属于内部餐厅,环境不错,尤其是安静,大家边吃边聊,感觉特别尽兴。<br> 下面这张照片是发小老同学们在聚贤庄园又一次大聚会时的留影。这次聚会的惊喜之处,是老同学杨克春参加了。杨克春同学自1976年离开家乡去石家庄进厂当工人后,我们很多年没有团聚了,这次借他回老家探亲小住几日的机会,杨国强同学及时组织了这次大聚会。什么是老同学呢?就是多年不见,如同昨日啊!难得的大聚会,大家难免就要多喝几杯,气氛热烈,难以言表。 拍下面这张合影时就缺少张殿强同学,这时殿强他正在附近的鱼塘钓鱼呢!这是发小们难得的一张合影留念。因杨克春同学安家在石家庄,我们很多年没有相见了。 下图是几个男生再次合影留念。 下图是特意在鱼塘边为张殿强补拍的一张合影留念。 下图的主题是了解一下聚贤庄园的现有机构。 上图 在客厅里聊天。 上面两张照片是5月24日在希武、国菊家聚会时的留影。<br> 这天的天气特别好,正处在小满节气,昨天又刚刚下完一场小雨,京南大地,微风拂面,气温宜人。我们几个发小老同学又相约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在张殿强的引导下一同去地里挖野菜。临近中午时分,野菜收获满满后,大家便受邀按计划来到黎明村赵府老宅共进午餐。特别感谢希武和国菊,这两口子早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和美酒,我们又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上面三张照片是6月3日在黎明村赵宅再次相聚的留影。<br> 这次也是2016年老同学们进行的第十次小聚。这次小聚又是以挖野菜开始的,都说吃点野菜不上火保平安,这下倒好,吃上瘾啦!其实呀,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把年纪的人,聚在一起,就是图个乐! 上面四张照片是2016年9月1日发小们在聚贤庄园又一次相聚的留影。这是一次参加人数最多的大聚会,共十六人到会,杨克春再次参加,遗憾的是这一次没有拍张大合影,也许是接连不断地聚会,大家已不稀罕合影这种留念形式了,不过人们还是随手拍了很多纪实场面。 下面照片中的左起第一位是唐学民同学。 上面三张照片是2016年10月26日老同学们第二次在西红门申佰圣烤鸭店聚会时的留影。<div> 下图是2016年第三次在黎明村赵希武、杨国菊家聚会时的留影,我记得其中一项内容是吃鸽子肉。</div> 下面这张照片中左起第二位是中心村的<b>韩宗秀</b>同学,说起来,她是比我高一年级的学姐了。当年我是小学五年级,她是小学六年级,虽然我们是一同从大辛庄小学升入大辛庄中学的,但我们这一班在中学却上了两年初一。如今,大家聚在一起,闲聊起当年的那些往事,都鲜活的如同昨天发生的一样啊! 下面这张照片很有意义,这是老同学们前去东安村,为张殿强老母亲庆贺九十高寿时拍照的合影。<div> 在这张照片中左起第一位是王亚光的爱人<b>刘淑英</b>,她也是因为家务繁重,很少有时间来参加我们老同学的聚会。</div> 下图是在杨国强家院子里拍照的。 上面两张照片是在固安李臣饭店聚会时的留影。那一天是三八妇女节,女生们事先还准备了小节目,席间,有人诗朗诵,有人现场即兴演讲,大家那叫一个开心,当时还真录了小视频,只是这里不便播放。我们是慕名而来的,的确这里的饭菜还真的很好,李臣老板还特意送给我们一个拿手菜——凉拌白菜心。 上面两张照片是2017年4月10日在定福庄古梨园拍的,老友们每年春天来此观赏梨花已经成了例行活动。 上面这两张照片是老同学们在定福庄赏完梨花后,来到固安老李酱肉餐馆用餐时的留影,老李酱肉果然名不虚传,肥而不腻,味道好极了! 上面三张照片是2017年5月19日在靓渔村聚会时的留影。靓渔村也是发小老同学们来过几次老地方,环境和菜品都不错,不过如今这家餐馆已关闭了。 上面三张照片一看就清楚,这是2017年国庆节后,几个老同学结伴来到天安门广场时的留影。那天阳光明媚,天高气爽,大家约好时间,在广场地铁站口集合后,便排队安检进入了广场。这是国人始终向往的神圣地方,真的是这样,不论你来过多少次,每当站到这里,心里总会涌动着一种自豪与振奋的力量。<br><br> 下图是2017年10月17日老同学们和王益才老师的合影。我们中学毕业已四十几年了,很多人一直都没有和王老师再相见,所以这次师生相聚大家都很激动。同学们一一向老师汇报了各自的工作经历。王老师见到我们也异常兴奋,说起往事,简直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特别是谈起当年的得意门生张福义、张留成等同学,更是满脸的自豪感。王老师是我们中学时期知名的数学老师,非常敬业,是我们受益终生的恩师之一。席间,同学们纷纷向老师表达敬意,并祝福王老师安康快乐。 这次师生相聚是在黄村鑫巴蜀餐厅举行的,餐厅里的红色横幅并不是我们布置的,见下图,但其中的“新起点”确有所预示,后来我们确实又几次与王老师相聚。 下图是2017年11月25日大家祝福老齐喜得孙女,在满月宴上的合影。 下面两张图片是2017年12月25日,大家相聚在黄村火神庙商业区一家餐馆的场景。当天聚会的主题是为两位大姐送祝福,祝福她们向六十六岁迈进,祝福她们快乐安康! 吃大碗长寿面,两位大姐非常开心,这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祝福方式,见下图。 七位老姐妹也分享着大碗长寿面,你说我笑,互送祝福,使聚会出现了一阵又一阵既热烈又温馨的动人场面,见下图。 下面三张照片记录的是2018年6月10日在黎明村赵家老宅的又一次聚会时的场景。那一天很有幸,同乡的老干部师广明携老伴儿也和我们聚在了一起,见下图。 上面两张照片是2018年7月22日与王益才老师相聚时的留影。当时正值暑热季节,王老师真可谓精神矍铄,体力充沛,他是骑着自行车,从十几里外的住家赶来的,看他那容颜打扮,谁会想到已是一位八十有三的高龄老人啊!聚会席间,王老师谈兴极高,几十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我们仿佛又回到中学时代。同学们不禁感叹的又向老师求教:"今天您别给我们讲数学了,给我们讲讲怎样保健吧!"......。<br> 在此衷心祝愿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br> 下图是2018年9月8日,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八位老同学又前去家里看望了王益才老师夫妇,大家在客厅里几次合影留念。 下图 老同学们与恩师再次合影留念。 下图是我们和王益才老师夫妇一起午餐时的留影。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上面这三张照片,是2018年10月30日发小老同学们在鑫巴蜀餐厅聚会时的留影。这次聚会是常绍娥召集的,她这时已经决定实施手术,并联系好医院正在等待床位,为此她特别盼望大家都要来,一个都不能少,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聚会竟是她和我们最后的一次团聚。</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常姐是2018年12月中旬住进北京世纪坛医院并进行了腹部大型手术,术后一直住在特护病房。当时我和她的家人几经联系,才于2019年元旦下午,携老伴书华一同去医院看望了她,因担心感染,也只能远距离的相互打个招呼,她当时显得十分虚弱疲惫,可见已被疾病折磨的大大伤了元气。她于元月3日从世纪坛医院回到家里,数日后又住进了大兴医院,后因并发症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11日正月初七在大兴医院病逝,享年66岁。</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常姐的突然病逝,对我们这群发小老同学来说又是一个惊心噩耗,悲痛之中,大家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言。多年来,她热心助人又与人为善,他勤奋好学又多才多艺,他喜欢运动又能歌善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特别是她直面病魔,乐观豁达,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更是值得我们敬佩。后来,我们又一同前往大兴殡仪馆参加了追悼会,向她做最后的告别。</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我思虑再三,为了寄托大家对常姐的哀思,还是决定在下面展示一幅常姐的照片,这也是我最后为他拍的一张照片。同时,在此也展示一下张福义同学亲笔抄录的老友们发在群里的四篇悼念诗。我想今后大家不管什么时候打开这个美篇,都会深情想起常姐和我们在一起时的音容相貌。常姐,永远活在我们心中。</span></div></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悼常娥(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正月天寒雪纷纷,嫦娥离去天地悲。</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平生修得凌云志,亲友泪洒魂不归。</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张福义作</span></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悼常娥(四)</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六旬老人送同窗,满眼含泪两鬓苍。</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同舟共济几十载,难现当年好时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张福义作</span></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悼常娥(二)</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人品才貌德具有,无情病魔命夺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今日挥泪辞别去,下辈来生再聚首。</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孙凤茹作</span></div></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悼常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悲悼同学正月间,发小益友数十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脱驾鹤西游去,同窗好友泪潸然。</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方志平作</div></h1> 上面四张照片是2019年4月10日在久久嘉餐厅聚会时的留影,这次聚会没有留下合影,只是随手拍了几张。 上面这两张照片是老同学们于2019年5月29日再一次在固安龙江饭店聚会时的留影。 <div> 下图是两位八十多岁的中学老师与六十多岁的学生们相聚时的留影。</div> 下图是86岁的<b>冯书刚</b>老师(左)和85岁的<b>王益才</b>老师(右)在2019年7月1日与学生们聚会时的留影。 上面三张照片是发小老同学们邀请两位中学老师相聚时的留影。那天是2019年7月1日,在张福义的精心安排下,老同学们又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我们中学时期的班主任老师冯书刚和数学老师王益才,大家欢聚在大兴黄村九九嘉餐厅。这可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师生相聚啊!老师已是耄耋老人,当年学子们也都早早跨过了甲子之年。 <br> 老同学们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聚前都纷纷在群里发表感想,文人福义有感而发,即刻赋诗一首,并又于次日清晨五点多就起来,借以多年练就的书法之功,抄录在册。“四十余年老师恩,时常思念到如今。莘莘学子求知日,孜孜不倦圣贤心。德智体美全发展,因材施教语谆淳。时光催得人娈老,举杯同饮敬师尊!”<br> 我这次因脚伤未愈,只能在家静养,非常遗憾的不能面见两位恩师,思绪万千,也只好写上几句,发到群里,由同学们代我向老师问候。“京南远郊大辛庄,恩师育人度时光。转眼已是耄耋老,学子都成甲子郎。今日师生能再聚,难述情缘有多强?只因骨伤未痊愈,遥祝恩师身安康。待到伤好秋冬日,师生再聚喜洋洋。”<br> 聚会进行中,让我特别感到欣慰是两位恩师和同学们与我进行了长时间的视频通话,师生之情,情真意切,回味久久啊!<br> 长话短说吧!聚会后大家又纷纷在群里发出了照片和视频。因篇幅所限,在此只选三张,仅为留念。 上面这张照片是2019年7月4日老同学们在我家时的合影留念。那段时间,我因右脚跖骨多处骨折,术后只能静养,大家放心不下,便不顾暑热天气,一同来家看我,可见我们同学之间情真意切。今生有幸能有几个发小老同学相伴身边,可谓缘分啊! 上面这三张照片是2019年10月23日在鑫百万烤鸭店聚会留影,也是我脚伤后第一次参加聚会。<br> <div> 又过了一个月,时间到了2019年11月24日,我们再次在黄村鑫百万烤鸭店聚会,下面这张照片是当日的合影留念。 </div> 时间如梭,转眼就到了年底,2019年12月22日,我们再次聚会,不过这次聚会又有新意。用餐前我们大家公认的主导人张福义讲了三点建议,大家听后,一致赞同!<br> 他讲的第一点,是说今天恰好是冬至,按民间传统,冬至可是个重要的节日,而且要吃饺子以示庆祝。所以那天我们的聚餐主食便是几大盘子荤素搭配的水饺。<br> 他讲的第二点,意思是说我们几个发小老同学的相聚已有半个世纪啦!可不是吗?大家回想一算,我们是1964年一同上小学的,一晃55年过去了,真是难得啊!<br> 他讲的第三点,我觉得才是重点,他说按照民间传统习俗,六十六岁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过去,年过七十古来稀,活到六十六,理应要庆贺一下。可如今,八十、九十岁的老人多得是,六十六算什么呀!是谈不上庆寿的。但是,为了给咱们聚会找个服人的理由,所以我提议还是老规矩,谁到点,谁主办,借此大家聚一聚,不是挺好吗?而且今天我就是第一次。 大家听后,非常赞同。再仔细打量一下张福义当天的穿戴,不由得恍然大悟。下图中那个规规矩矩穿着红色中式上衣的男生,正是当天做东的中心人物。<br> 总之,从这一次聚会开始,一轮向六十六岁致敬的聚会活动又开始了。 <div> </div> 这次聚餐很丰盛,尤其是有大盘好吃的饺子,见下图。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2019年岁末年初,神州大地,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而至,一切正常生活都发生了改变,老同学们再想聚会,是绝对不可能的。<br> 直到2020年9月17日,间隔了近十个月,我们才又聚在了一起,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每月聚一次,接连四次,直到年底。<br> 下面这两张照片是抗疫初胜后首次聚会的合影,地点是在黄村鑫巴蜀。 下面这三张照片是2020年10月24日是在大辛庄供销社餐厅聚会时的留影。 下面这三张照片是2020年11月28日在鑫百万烤鸭店聚会时的留影。这一次聚会人员还是比较全的,不妨再点一次名吧!<br> 下图中前排左起依次是赵书华、孙凤茹、齐国杰、杨国菊、李树芸;后排左起依次是张留成、张福义、杨国强、张殿强、王亚光、袁书俊、陈彦怡、方志平、王继水、赵希武。 下面这两张照片是2020年12月26日在鑫百万烤鸭店聚会时的留影。这也是年底最后的一次,特别是选在了毛主席诞辰日聚会,其实包含着我们对伟人无尽的敬仰与怀念。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p class="ql-block"> 受篇幅所限,下集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浏览与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结束语</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老友们:我们乘坐的生命列车只能向前疾驶,身心面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多,虽然衣食住行和医疗保障的条件越来越好,但我们一定要在保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愿今后的聚会不能少,聚会的品质要更高,去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安度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span></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