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来历》资料

梵人(修地砖家)

<h1> 今天是元旦节,大家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迎接这阳历新年的第一天吧。</h1> <h1> 我国的阳历元旦节实际上只在中国存在了百余年,在中国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只能算是“沧海一粟”。</h1><h1> 阳历元旦节在中国的正式传统节日中还是唯一 一 个从外引进的节日。那么,它又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引入我国呢?这是由于百多年前我国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的各种政治、经济环境而不得不采取的“融入世界”策略。</h1><h1> 阳历元旦是公元纪年每年的首日,而公元纪年又与基督教及其圣人耶稣有关,这里面的信息量是相当丰富的。本篇仅将其中与元旦节有直接关糸的信息与大家分享。</h1> <h1> 其实“元旦”这个名称在我国数千年前就已在使用了。 </h1><h1>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h1><h1>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h1> <h1>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用的是黄帝纪元。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这样,黄帝纪元4609年农历11月十三也就是公历纪元的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此时,阳历“元旦”才正式开始在中国实行。</h1><h1>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h1><h1> 在民国以后虽然将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对此并不认可,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因此阳历1月1日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h1><br><h1><br></h1> <h1> 孙中山之后袁世凯成为了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此时由于元旦被占用了,1914年1月,民国政府内务部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世凯批准了春节的提法,于是,阴历大年初一的名称便正式成为了“春节”。当时正月初一虽然由政府确认为“春节”,但是这一名称在民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h1> <h1> 由于官方公布实行公历纪年,元旦为每年开始的第一天,而民间仍然习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每年开始的第一天,这样便造成了一些混乱。</h1><h1> 1924年,孙中山提出了废除春节的想法,1928年国民党颁布了《普用新历和废除旧历协助办法》:“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止庆祝旧年”。由于禁止过春节,把传统习俗进行废除,不允许放假,不允许贴春联的这一作法在民间立即就引发了轩然大波,民众纷纷表示反对。</h1><h1> 由于民间大量的反对,哪怕民国警察机构进行处罚,仍然禁绝不了老百姓过农历新年;1934年,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官方表示不再禁止过春节,至此,农历正月初一这个传统的新年第一天才得以在民间沿袭下来。</h1> <h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同样为方便纪年,确定采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通用的公元纪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重新确认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并将它们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样,“元旦”和“春节”分别为阳历和农历的新年才被新的政府官方和民间双方都予以认可。</h1><h1> 阳历元旦和农历春节虽然都是“新年”的节日,但是,由于数千年来的传统习惯,人们对春节节日的重视和欢庆的隆重程度以及庆贺的规模均大大的超过了元旦节日。目前,元旦节日法定假期为一天;而春节节日法定假期为三天。</h1><h1> (由于公元纪年方法来自西方,它与基督教、耶稣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将相关的内容呈上)</h1><div><br></div> <h1> 基督教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基督教教堂)。</h1><h1>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古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h1><h1> 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稣基督的救恩,充分彰显了上帝对全人类和整个宇宙舍己无私的大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h1><h1>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但是,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有着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尤其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广泛地区,无论是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和艺术,基督教塑造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中国也是20世纪除了南美、非洲、亚洲的韩国等地,基督徒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h1><br><h1><br></h1><br><h1> </h1> <h1> 耶稣(Jesus,也称为基督,意思是王或弥赛亚)2000年前生于以色列。现代文明把时间分为公元前(即基督前)和公元(即主年)的纪年方式来纪念耶稣的诞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此“公元纪年”方式,以此可见耶稣在历史中的影响力非同一般。</h1><h1> 按照《圣经》记载,耶稣出生于罗马帝国犹太行省伯利恒,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的中心人物,圣父耶和华和圣母玛利亚的儿子。</h1><h1> 耶稣名字的含义。耶稣这名字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救主”,因为“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解救出来”。在旧约里继摩西之后带领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的“约书亚”,还有他原来的名字“何西阿”,都是同样的意思;它们是希伯来文,耶稣则是希腊文。</h1><h1> 耶稣的另一个名字是“以马内利”,意思就是“上帝与我们同在”。这是旧约先知以赛亚在亚哈斯王面前提及犹大国要蒙拯救时说的一个预言,被马太福音的作者引用来应验耶稣的降生。当世界充满危险罪恶时,上帝不是离去不管,而是差遣他的独生子降生,表明他愿意赦免人的罪,带给人们希望和光明。</h1><h1> 耶稣三十岁时开始传教,宣扬福音,后被犹太祭司该亚法控告,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然后升天。</h1><h1> 耶稣的主要思想包括上帝和天国的观念以及伦理观。根据福音书,“上帝为父”为耶稣最重要的思想,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上帝的国(一般《新约》研究者认为上帝的国特指“上帝的统治”)。耶稣的伦理观源自其宗教观,既然上帝是父,所以人类都应该是弟兄。他认为人的生命比全世界的财富更宝贵,主张信徒之间要彼此相爱。概言之,耶稣主张“博爱”,即爱上帝和爱人。</h1><br><h3><br></h3><br> <h1> 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h1><h1> 耶稣基督的降生,早在几百年前就有先知预言:先知以赛亚说,将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先知弥迦说,基督要降生在犹大地的伯利恒;先知何西阿传达上帝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h1><h1> 耶稣的母亲玛利亚被选中以童女之身由圣灵的能力怀孕耶稣,天使对她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上帝的儿子。</h1> <h1> 公历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h1><h1> 现行公历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目前通行世界的公历,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种阳历。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是古罗马人向埃及人学得,并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于世界各地。</h1><h1> 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h1><h1> 公历的纪元,就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基督教的兴盛密切相关。四百多年前的1582年,罗马十三代教皇颁布的历法,规定耶稣诞生年为纪年元年,人们就用时任教皇的名字称这部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定一年为365日5时49分12秒,每3000年才误差一天,简洁精确又便于记忆,逐渐通行世界各国。</h1><h1> 既然耶稣诞辰年为公历的纪年元年,为什么不将诞辰日(12月25日)作为元年的第一天呢?这是因为基督教徒的男性婴儿出生后需行了“割礼”(包皮手术)才被承认为是完整的人。而医学上认为婴儿出生后的七天内其凝血功能较差,行割礼时易出血较多。因此,耶稣诞辰后的第八天就作为公历纪年元年(耶稣诞辰年)的第一天。这就是为什么公历(阳历)的元旦(1月1日)不是耶稣诞辰日(12月25日)的原因。</h1><br><br> <h1>“生肖”是以“立春”还是“春节”为分界点:一种观点是农历算法,以除夕为分界点,也就是我们说的农历新年(大年初一)为起点计算生肖的方法出现比较晚,最早记载出现在北宋,现在很多人比较认同这个。民俗专家们认为,属相不应该按二十四节气来算,毕竟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农历生肖年的开始,属相自然应从正月初一算起;另一种观点是干支纪年法,应该从立春开始算起。据介绍,生肖以立春为标准的方法起始于商周时代,当前黄历、传统的命理学、占卜学等民俗学均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在中国古代,还用天干地支来记录年月日。十二生肖的说法,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才有的。“不仅有十二生肖,还有十二时辰,这套系统和农历不一样。” </h1><h1> 目前,上述两种观点都各有其依据,但是争议并没有影响人们对“生肖”的应用。实际上绝大多数人还是赞同各年生肖的分界点应从正月初一算起。百度的万年历中也就是从“春节”开始算起的;而绝大多数年轻父母们则不知生肖还有从立春算起的说法,都认为应该是从春节算起。有趣的是,如果从春节算起,就可能出现有的年份“无春”,有的年份“两头春”的现象。</h1> <h1> 世界各国元旦新年习俗():</h1><h1> 在伦敦,大家都会在 12 月 31 日晚一起聚集在 大本钟下,泰晤士河边一起观赏烟花盛宴。当零点 来临时,大家一起倒数,一起举杯 同庆!</h1><h1> 在西班牙,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新年习俗,那就 是要吃 12 粒葡萄。当倒计时的午夜钟声开始响起, 每敲打一下,就要吃一粒葡萄,因为每一粒葡萄代 表新的一年里每一个月的好运气。</h1><h1> 哥伦比亚人非常喜欢旅行,因为希望在新的一 年,他们的生活能够充满旅行,会在新年这一天拉 着空行李箱沿着街道跑。</h1><h1> 丹麦人会往自己或者朋友家的门上砸旧盘子和 杯子,希望这些器皿可以带走坏运气。同时,他们 还站在椅子上,一起在午夜时分跳下,象征着“跳 跃到一月”,希望能带来好运。 </h1><h1> 在希腊,作为新年重生的象征,洋葱会在新年 前夕被挂在家门口。当新的一年到来,家长们会用 洋葱敲打小孩子们的脑门儿叫他们起床。</h1><h1> 在西班牙,除夕夜午夜,你应该吃12颗绿葡萄,每敲一次就吃一颗。每一颗葡萄代表着一年中的一个月,如果你及时完成所有12颗葡萄的话,它会给你带来好运。这一传统是在西班牙城市的主要广场上公开进行的。</h1><h1> 为了吓跑恶魔,许多苏格兰城镇举办了烟火表演、火炬游行和篝火。 </h1><h1>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h1><h1> 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全家除了团聚饭宴外,还要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男孩子多半去放风筝,女孩子则跳跳板。</h1><h1> 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 </h1><h1>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h1><h1> 元旦期间,澳大利亚都有选豆王的风俗,乡间小镇或者城市社区里的居民聚集在一起吃馅饼,谁能够吃到馅饼里的豆子,谁就成为了当地的豆王,据说来年豆王的运气一定会特别好。</h1><h1> 新加坡人元旦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新年里有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 </h1><h1> (本篇完)</h1>